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雨起伏,双方更需重温初心、面向未来。8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重温初心,面向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嘉宾、学者及媒体代表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2)

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致辞

在开幕式上,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表示,50年来,中日两国相互依存、积极合作、深度交融,已经结成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两国应当坚持不忘初心,高度珍惜并积极维护两国关系发展的已有成果与宝贵经验,坚持高举和平友好、互惠合作旗帜,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为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赋予更具时代性的新内涵、新议程、新境界。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3)

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致辞

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在致辞中讲述了日本在去年和今年经历的三波新冠疫情形势,虽然感染人数一波比一波多,但重症人数则呈现减少态势,因此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迎来拨云见日的时刻。福田康夫认为,除了新冠疫情外,各国还需在应对气候异常等方面携手合作。作为当今世界大国,中国能够在建设地球家园上发挥更强领导力,更好地团结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4)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石泰峰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石泰峰在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50年来两国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构成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重温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心,认真汲取两国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助于推动两国相向而行,开辟两国关系新的发展前景,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5)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致辞(图片来源: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网站)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致辞中引用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典故,认为日本老一辈领导人在冷战背景下正确把握时代潮流,对国家发展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也具有同样战略思维,两国由此携手谱写了新的篇章。他表示,日中两国国力对比发生逆转、国民感情问题等给日中关系造成了影响,亟待两国领导人引领双边关系改善。在50年后的今天,所需要的正是回归初心,对未来进行“远虑”。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6)

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致辞

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在致辞中表示,邦交正常化以来的这50年,是中日关系发展最迅速、带给两国人民福祉最多、对地区和世界影响最大的50年。当前,中日关系再一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双方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视并解决当前两国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孔铉佑强调,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希望日方不折不扣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迄今所作承诺,特别是在当前台海局势敏感关头,切实谨言慎行,避免对中日关系造成更大损害。

随后,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和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分别发表了纪念演讲。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7)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发表演讲

程永华在演讲中指出,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他回顾了50年来中日在政治、经贸、人文交流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增进互信,妥处矛盾分歧;二要深化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三要加强交流,夯实民意社会基础。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8)

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发表演讲

宫本雄二回顾了双方缔结四个政治文件的历史,表示和平友好的两国关系符合各自国家的利益,也是最好的选择。他强调,从2010年以来,安全问题在日中关系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加之世界格局变化加速,需要回归原点思考国际关系。相信年轻一代拥有共同的年轻人文化,能够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

纪念演讲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日本防卫大学原校长五百旗头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原理事长、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小仓和夫,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教授、日本国际政治学会原理事长中西宽分别作学术报告。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9)

张宇燕的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冯维江代读

张宇燕在报告中指出,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牢固、大局稳定的时候,双方的经济合作和共同推动的区域合作就能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日关系出现波折,双方需要明确中日互信加强、双边关系稳定对于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两国间经济政策协调,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主轴深化并拓展亚太经贸合作,并加强面向全球的公共产品研究。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0)

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日本防卫大学原校长五百旗头真作学术报告

五百旗头真表示,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在此期间,日本对华援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4万亿的投资拯救了世界经济。他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更文明的大国,继续在国际上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作学术报告

杨伯江指出,现在中日关系再一次面临十字路口,两国应努力开辟一个健康、稳定、强韧的中日关系新时代。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坚守和平合作底线;二是增强现实利益的纽带,促进经济领域包括贸易、投资、产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三是启动战略对话,深化相互认知,构建战略互信。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2)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原理事长、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小仓和夫作学术报告

小仓和夫强调,近代出现的日强中弱是日中关系史上的特殊时期,今天已经又回到了中强日弱的正常状态。日中两国在悠久的历史上曾经共享过相同的价值观,这是两国共同的宝贵财富,应该充分利用其来解决两国当下面临的问题。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3)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作学术报告

贾庆国回顾了中日关系50年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影响双边关系的因素,认为中日需要就“为什么中日作为昔日的敌人能够和平相处、合作共利”“为什么近年来中日关系困难重重”进行思考。他强调中日两国要处理好历史问题,管控好领土和海洋分歧,推动民间交流和互动,以最大的善意搞好中日关系。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4)

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教授、日本国际政治学会原理事长中西宽作学术报告

中西宽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回顾了日中邦交正常化50年以来的历史,将这50年划分为“日中友好时期(1972-1992)”“日中战略互惠时期(1992-2012)”“国际政治重心东移时期(2012-至今)”三个阶段。他表示日中之间不仅要增加交流的数量,也要提高交流的质量。日本是一种“受容型”文明,虽然影响力有限,但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参考借鉴。

下午,研讨会进入分科会讨论阶段,先后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原点’的回顾与思考”“中日关系50年来的历程与经验”“面向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思考与展望”三个主题进行了讨论。中方代表蒋立峰、汪婉、王新生、江瑞平、胡令远、黄大慧,日方代表天儿慧、西园寺一晃、河合正弘、川岛真、山口广秀、加茂具树共12位专家学者作为报告人进行了发言。他们围绕各分科会主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体会,畅谈了想法和感受。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5)

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在线上、线下进行报告发言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天儿慧(左上)认为,历史认识问题、领土问题和政治互信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日本在政治上要有更为独立的立场和判断,不能一味追随欧美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蒋立峰(右上)从法理和事实的角度,梳理了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以及中日之间达成互信的过程,论述了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应该遵守的底线。

日中友好协会顾问、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左下)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近期少数国家企图动摇这一原则,日本决不能跟风行动,这是发展日中关系的根本。同时他还表示,日本对华ODA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日本也从中受益良多,中国的发展对日本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汪婉从在驻日使馆工作的经历出发,结合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前往福岛县慰问和就历史问题同日本学生交流的实例,具体分析了日本在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上态度的变化,提醒日本应信守承诺,避免重蹈覆辙。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6)

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在线上、线下进行报告发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王新生(左上)对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对外政策更多体现了领导人的个人价值观,能否迎合和控制社会舆论成为衡量领导力的重要指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改善中日关系仍然是比较困难的课题。

外交学院特聘教授、原副院长江瑞平(右上)表示,需要从中日美三边互动的角度思考半个世纪的中日经贸关系。他认为,中美经贸摩擦的激化可能会成为中日美三边互动的主要矛盾,日本会否继续伙同美国强化对华遏制,会成为影响中日两国经贸关系走势的关键因素。

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河合正弘(右下)对两国经济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他表示,虽然中美之间的对峙仍在持续,但日本需要有独立看待问题的姿态,日中围绕“一带一路”进行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过剩债务妥善处理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令远认为,安保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愈发突出,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军事领域的交流,日本也应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大慧从社会民意的视角对新时代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梳理。他表示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的逆转跟中日国力逆转几乎同时发生,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也受到日本政府对华认知及政策的影响。与此相对,中国民众对日好感度和中国政府对日政策相对较为稳定。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7)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8)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19)

评论人进行点评和分享

在报告人发言后,中方代表初晓波、刘江永、王众一、胡继平、吴寄南、张季风、姜跃春、陈秀武、罗洁、张景全、张玉来,日方代表园田茂人、丸川知雄、王敏、小岛华津子、小原雅博、宫城大藏、濑口清之、高桥邦夫、野田昭彦共20名专家学者作为评论人进行了发言。评论人不仅结合各分科会主题,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回顾和点评,还纷纷通过自身经历回顾邦交正常化50年的历程,并就如何开拓中日关系的下一个50年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

中日重启战略合作对话 中日双方更需重温初心(20)

研讨会现场

由于讨论氛围热烈浓厚,双方观点精彩纷呈,研讨会比预定时间延长了1个多小时,才在双方嘉宾的不舍和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为中日专家学者重温邦交正常化初心、总结历史经验、面向未来坦诚对话提供了优质平台,双方收获了共识、明确了分歧、探索了未来方向与改善路径,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提出了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方案。

文:李一凡

摄影:王众一、李一凡,部分图片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