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胸鹀(禾花雀黄胸鹀被定为极危)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 属小型鸣禽,体长14-15cm,有2个亚种。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 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下体余部鲜黄色。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只-7000只。

海南黄胸鹀(禾花雀黄胸鹀被定为极危)(1)

(来源:网络)

现在使用百度搜索禾花雀和黄胸鹀分别有14400000条、560000条结果、使用搜狗搜索禾花雀和黄胸鹀分别有12625条、9886条结果、使用 BING国内版搜索禾花雀和黄胸鹀分别有91500 条、7890条结果,其中不乏吃禾花雀有什么好处、禾花雀做法和功效、黄胸鹀价格等等,包括大量违法信息,触目惊心。民间尤其是广东地区流传着禾花雀是 “天上人参”,能壮筋骨、通经络,壮阳补肾,冬季进食有大补功能,这也使它面临着灭种的危险,在广东地区几乎是遭到灭绝式地捕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网公 开信息称,在中国,为食用而对禾花雀进行的非法诱捕是主要威胁,据公开资料显示,2000到2013年,仅媒4体报道的查获捕杀禾花雀的案例就有28宗, 最多的时候,广州和韶关查获的被捕杀禾花雀数量达到10万多只。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将禾花雀(学名黄胸鹀)评级,从 “濒危”升到“极危”,成为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此举意味着禾花雀离“野外灭绝”只有一步之遥,而13年前此种鸟类还处于“无危”状态。追根究底,禾花 雀数量锐减的主因是国内某些地区人们视之为“天上人参”而疯狂捕猎食用。从“无危”到“极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在1997年,因南方一些省份人们食 用禾花雀成风,国家有关部门已禁止禾花雀买卖。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之列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但各种地下交易仍然猖獗。

(黄胸鹀分布图来源:网络)

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就将禾花雀(黄胸鹀)列为三有物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规定捕猎须有捕 猎证。广东省从2001年起也将这种鸟儿列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食。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捕食行为仍然屡禁不绝,直到今天将禾花雀逼上绝路!

海南黄胸鹀(禾花雀黄胸鹀被定为极危)(2)

(来源:网络)

2017 年我国颁布实施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第二十条规定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和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野生动物迁徙洄游期间,在前款规定区域外的迁徙洄游通道内,禁止猎捕并严格限制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迁徙洄游通道的范围以及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的内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的除外。

当一个物种已经到了关乎存亡、命悬一线之际,保护再不提上日程就等于直接宣告了它的灭亡。所以尽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其列入极危物种,但是它在我国仍然 只属于“三有”级别。内外有别的级别标准,让我们在行动力度上就会有所削弱。因此,也希望国家加快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名录的更新,将黄胸鹀列入其中。

文/达达 审/天亮 编/Ange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