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终身培训模式(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人才终身培训模式(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1)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求坚持需求导向,紧贴社会、产业、企业、个人发展需求。

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技能人才终身培训模式(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2)

2022年

10月19日,在贵州丹寨县一茶园,当地种茶能手向村民传授采秋茶的技巧。图/新华社

文 | 李一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这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人才强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和劳动者就业创业的需要。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约9亿劳动力。就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饭碗,是民生之本、“六稳”之首。高质量充分的就业,不仅关系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关系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

破解高质量发展人才瓶颈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叠加疫情影响,企业招聘需求下滑,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劳动力就业压力大,一方面与供需矛盾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经济发展与教育体系之间没有形成有力支撑,高校的专业设置没有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周期调整的趋势,导致人才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所以,造成毕业生求职就业难的同时,企业也面临招工难。

当前,尤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一将难求”的问题,尤为突出。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保持在1.5:1以上,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现象较为普遍。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级技工保有量仅占产业工人的 5%。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缺乏等问题,不仅导致了结构性就业矛盾,也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

要在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高技能人才是关键。而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就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也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瓶颈的内在要求。

技能人才终身培训模式(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3)

北京东城区兆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老师在培训婴儿看护。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面向全体、服务终身

实际上,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目标任务,并从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由此可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面向全体、服务终身为原则。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也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覆盖面不够广泛,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包括就业人员和准备就业创业的人员在内。这也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都涵盖在内,并分别实施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涉及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不同类型。

“终身”则意味着一个长期的、动态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劳动者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都有机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都能享受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这也是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题中之义。

为此,迫切需要发挥职业院校、政府、企业、行业等多个培训主体的作用,构建可持续的、贯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培训体系。

破解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则要求着力缓解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这要求坚持需求导向,紧贴社会、产业、企业、个人发展需求。

一方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工培训,充分发挥企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双元作用;另一方面,要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尤其是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不断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

技能人才终身培训模式(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4)

2022年8月19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选手在现场组装设备。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变“找工作”为“谋职业”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涉及技能培训制度建设、培训基础能力提升等问题,还涉及劳动力就业观、职业培训参与意识等问题。因此,要引导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变“找工作”为“谋职业”,主动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积极参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事实上,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推进,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若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难以在深刻变革的时代中站稳脚跟。

形成全民参与终身技能培训的共识,提高劳动者参与终身技能培训,不仅要从强化培训经费保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入手,还要努力破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进一步营造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相适应的社会氛围,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让劳动者看到技能提升的真正价值。

完善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也是提高全民参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举措。比如,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以此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不久前,深圳出台七大举措助力培育技能人才,明确提出试水“技能银行”。不仅包括建立普惠性补贴机制,真金白银发放多样化补贴,还包括建立个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存储个人信息、学习经历、技能证书、竞赛获奖等信息,实行一人一档、终身有效。

这既从强化经费保障上鼓励劳动者参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更是从健全技能认证评价体系等配套制度上,消除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后顾之忧,调动技术工人学习技能的主动性,推动更多劳动者树立起终身培训、终身受益的观念,为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畅通道路。

撰稿/李一陵(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吴兴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