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谈防暑方法(小暑节气将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蟋蟀躲到墙角避暑,老鹰开始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7月7日5时51分迎来“小暑”节气。保健专家提示说,“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桑拿天”来袭,闷热当头,公众要注意防暑和养生。
【“小暑”习俗】
1、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2、“食新”
据说“食新”乃“食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3、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养生食谱】
“小暑”时节,高温易使人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出汗也多,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下面介绍一些“小暑”养生生食谱:
1、苦瓜黄豆排骨煲
材料:苦瓜,黄豆,排骨。配料:盐,味精
做法:将排骨斩段,焯水,苦瓜切块,黄豆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将排骨、苦瓜和黄豆放入锅里,加水煮开,再用小火煮1小时,最后,加入味精和盐调味即可。
功效:这汤有清热解暑、益血补虚、健脾利湿的功效,但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2、炒绿豆芽
材料:新鲜绿豆芽,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3、翠衣荷叶海蜇汤
材料:西瓜皮、鲜荷叶、鲜海蜇、丝瓜、鲜扁豆、鲜竹叶芯
做法:鲜扁豆、鲜荷叶、鲜竹叶芯洗净,浸泡20分钟,海蜇、西瓜皮、丝瓜洗净,切为块状。然后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叶、鲜竹芯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丝瓜,煲沸片刻,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西瓜皮荷叶海蜇汤是对付暑湿有效的食疗汤品,还能辅助治疗暑热伤肺之轻症。
【防暑】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容易使人中暑,我们在生活该如何防暑降温呢?
1、要午睡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很多人晚上睡得晚,早上又很早醒,导致第二天没精神。中午午睡是有必要的,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保持精神充沛,但不宜贪睡。
2、衣着勿赤膊
天气炎热,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中国南方地区“小暑”的平均气温为33℃左右,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
3、及时补充水分
最好是白开水,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
4、热敷肚脐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是治中暑的好方法。
5、洗热水澡
在“小暑”节气里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跟让人觉着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俗话说“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养生要注意“少动多静”,午后要注意适当午休,但不宜贪睡。饮食宜清淡不宜油腻,多喝些消暑汤或粥,也可适当多吃西瓜、黄瓜、冬瓜和绿豆等清凉消暑食品。
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新华社、西安晚报、99健康网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