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

三大战役曾经被多次搬上大银幕,其中最著名是1991年八一厂推出,由李俊、杨光远、蔡继渭、韦廉、景慕逵、翟俊杰联合执导的《大决战》系列,篇幅巨大,场面恢宏,当年上映时就是万人空巷,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纪实意义,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不朽瑰宝。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1)

时隔三十年,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大决战》是首次把三大战役搬上荧屏,除了有向时代献礼的契机,亦是中国电视剧发展数十年的一次实力展演,见证了由新生到壮大,由稚嫩到成熟的果实。剧中集合了一套几乎不可能复制的演出阵容,唐国强、王劲松、刘涛、苏青、于和伟、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邵兵、刘之冰、王雷、林永健,豪华程度等同于绿茵场上的欧洲杯最佳阵容。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2)

手握当下最强阵容,还有最新的影视技术加成,做到视听层面的高水准并不难,难的是故事,因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算是街知巷闻的历史故事,大的进程,小的细节,都已经通过各种文本影像宣布于众,并没有什么悬念可言,就好像一部公开的棋谱,过程和结果都不是秘密,台前幕后和演员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个过程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难度不少。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十几集来看,《大决战》不仅做到了通俗易懂,更是通过鲜活的人物刻画群戏表演,为三大战役注入了灵魂。这其中不仅首度揭开了许多大人物的传奇和轶事,还挖掘出很多小人物的故事,剧情在幕后博弈和前线战斗之间的不断切换,相辅相成。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3)

比如说一开场,重庆和谈这一幕,许多文本和影视都表现过,但是这一次多了不一样的信息,毛主席第一次乘飞机,恐高但没有避讳,反而直视飞机窗外,对外国人说“个人的得失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相比,天上地下,微不足道”,而之,蒋一边取消亲自迎接的计划,还急赤白脸的训斥服务生,说辣子是乡野村夫的食物。一边是胸怀天下,敢为人先,一边是小肚鸡肠,崇洋媚外,稍加对比,双方的人格、气魄和格局,高下立判。由此可见,编剧是真的抓到了历史关键而有趣的细节,通过细节强化了人物的刻画,人物又把事件变得饱满、立体,而不是平铺直叙。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4)

重庆和谈期间的唇枪舌剑、杀机暗藏之后,《大决战》很快又把镜头对准了小人物,武雄关、王翠云、乔三木、王福民、房天静的登场,带来了可强的可看性和共情力,如果只是聚局上层的龙争虎斗,势必是平面化的演绎,而通过加入小人物的群像,让历史有了灵魂,有了血肉和支点,也有了情感与温度。

其中塑造最成功的的莫过于陆思宇塑造的武雄关,一名普通的战士,作为一场战斗后连队唯一的幸存者,他带着一群国军老兵改编过来的士兵,普遍贪生怕死,战力孱弱,在战斗中,他一马当先,哪怕身受重伤,还扛着军旗高呼“我给你们打个样”,气壮山河一幕,喜舞了身边的战士,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决战的胜利为什么属于这边,不仅是因为将军们运筹帷幄,更是无数像武雄关这样的战士一往无前,把青春和生命投入到正义事业之中,上下齐心,才得以决胜千里。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5)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6)

还有苏青饰演的王翠芬,通过她的视角,观众可以了解到土改的全过程,从被误解到获得拥戴,从议论纷纷到一呼百应,意义重大,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土改提供的土地、粮食,乃至农民的支持,都是三大战役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所以说,在看《大决战》之前,观众对三大战役了解更多的是表面的过程和结果,而看剧之后,大家对战争有了更深入、更多维化的理解和共鸣,而这些都来自丰富扎实的细节,以及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把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7)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8)

在最新的剧情中,辽沈战役一触即发,气氛已经极度胶着,东北野战军的主力神出鬼没,在锦州外围打了对手一个猝不及防,杜广生枪法如神,打出了吃鸡的效果,卫立煌没有按要求退出沈阳,让蒋又气又急,面对林彪的排兵布阵开始怀疑人生,阵地前沿,乔三本和杜广生因为二人转起了争执。

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子弹上膛)(9)

从大的战略斗法,到局部的斗智斗勇,再到每一个鲜活的角色,《大决战》正在全方位地展开一场真正的决战,一切迹象表明,大戏才刚刚开始,精彩可能远远超过前面的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