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与抗衡的区别(叫板只是挑衅和)

"叫板“,一提这词,你想到了什么?

前苏联是惟一一个敢和美国叫板的超级大国——《中国青年报》2006.5.4

蔡骏新作《蝴蝶公墓》叫板斯蒂芬·金。(《北京娱乐信报》2007.1.15)

上海交通大学一女教师开博客叫板“芙蓉”。(《上海青年报》2005.8.3)

对抗与抗衡的区别(叫板只是挑衅和)(1)

这些新闻标题不言而喻,生活中,人们喜欢把向人发出挑战称为“叫板”,现在一些嘻哈选手动不动的就要“battle”也是这个意思,看到他们剑拔弩张,着实为节目增添了不同的风采。

那么,“叫板”这个词是从何而来,人们为什么要用“叫板”来表达这个意思呢?

翻阅相关资料,“板,古拍也。”

在古代乐曲中,板和鼓是打拍子最常见的乐器。板所打出来的是强拍(音乐术语,就是小节里应着重的一个或几个音),鼓打出来的是次强拍或弱拍。

对抗与抗衡的区别(叫板只是挑衅和)(2)

根据这种打拍方式,早期的戏曲艺人们提出了“板式”一说。所谓的“板式”是指戏曲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形式。其中包含板眼和下板形式两层含义。

“板眼”指的是强拍、次强拍和弱拍相结合的节拍形式,又分为一板一眼(二拍子)、一板三眼( 四拍子)等形式;“下板形式”指的是节奏的形式。

对抗与抗衡的区别(叫板只是挑衅和)(3)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晕了,别急,还有更复杂的,以戏曲唱腔为例,演员唱词跟着板出的叫“应头板”,跟着音乐后半拍唱词叫“腰板”。

那些智慧的艺人啊,又根据节拍节奏的强弱舒缓,又将板式分为叫板、起板、转板、留板、歇板、砸板等。

所以啊,“叫板”来源于戏曲演员和乐师的合作,演员以一定的唱腔示意戏曲乐队指挥,下面的唱段是什么节奏的板式,若是合作多年的两个人那可真是默契非凡啊。

对抗与抗衡的区别(叫板只是挑衅和)(4)

叫板通常用在戏曲中的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板式中。它的曲调以散板为主。为了能够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运用叫板的方法,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司鼓铜器便会转奏出下一唱段的板式。

嘿,你说这像不像一种提前安排好的暗号?这不仅仅在戏曲中出现!

对抗与抗衡的区别(叫板只是挑衅和)(5)

交响乐有“叫板”,指挥会有固定的手势和姿态来暗示演奏者们,排球运动里有“叫板”,前面的队友会把手背在后面打手势,暗示队友要如果配合,篮球运动也有“叫板”,那些精彩的空中接力和助攻,无疑都是运动员们提前做好的功课......

总之,“叫板”一词的使用已较为普遍,这得益于网络的发展,但这本来是一种相互配合让演出更完美的方法,咋就变成了挑衅或挑战的意思了呢?真是奇怪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