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诗词摘抄(叶赛宁诗选品赏沉沉的钟声)

沉沉的钟声,把田野呼叫,惺忪的大地,向太阳微笑。

钟声飞向那,蓝色的天边,清脆的音波,在林里回旋。

银白的月亮,隐落在河上,河水正奔流,涛声多响亮。

寂静的山谷,走出了睡乡,钟声消失在,道路的远方。

1914年


叶赛宁诗词摘抄(叶赛宁诗选品赏沉沉的钟声)(1)

往下看

赏析:这是叶塞宁以钟声为主题写的一首田园抒情诗,同样也是叶赛宁早期的作品。十七岁的他从教会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来到莫斯科,从事校对员并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的课程,这首诗是以他的家乡梁赞省为背景写的,充满了田园的宁静。

通读整篇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是用一种描绘写实的手法,但是在这种清晰的景物刻画中,又给人一种眩晕的清新感。我们随着诗人笔下的钟声,仿佛看到了苏醒的田野,朦胧的旭日,湛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还有银白渐隐的月光,奔流的大河,寂静的山谷和狭长的道路。我们随着诗人刻画的这些物象,思绪渐渐被带入景中,又从诗的景中被放远拉长,令人陶醉。


叶赛宁诗词摘抄(叶赛宁诗选品赏沉沉的钟声)(2)

下面还有

感悟:我看的这本《叶赛宁抒情诗选》是一本翻译本,因此可能很难感受到原文的那种文字律动的韵味。前几日与本篇又是叶赛宁早期的作品,或许在内涵上不是那么丰富,但是我喜欢的就是他早期的这种田园风格,这种开阔,明朗,宁静的感觉让我很舒服。当然诗歌的欣赏都是千人千面,而且又各有喜好,没必要较真。

我们常说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认为没错,虽然我们整日生活在忙碌之中,不妨把诗歌当作一种调味品,从另一个视角来吸取营养。当我们被中国诗的含蓄与意境熏陶的同时,不妨也去感受一下国外诗歌的开阔与明朗。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水平很高的文化人,但是我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看的,而且具有普世的特点,我做的事情只是提供一种视角和理解,让普通老百姓对诗歌更加亲近。我们不应该把优秀的作品束之高阁,尤其是现在媒体通畅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让它们在老百姓中发光发热。

前几日看了一个小文,作者对当下贩卖焦虑的营销文章甚是不满,对优秀的作品不被曝光愤愤不平,我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我们应当理解目前良莠不齐的文化环境,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这种现象。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去写一些更有内涵,更少戾气的作品出来,去平息焦虑,而不是助长这种风气。

写到这里明显有些偏题了,可能也是被诗人的这种恍惚的清晰思维带走了,这篇“借题发挥”的小文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创作者投身其中,提供更多更宽阔地视野,让高高在上的作品走出来晒晒太阳。


叶赛宁诗词摘抄(叶赛宁诗选品赏沉沉的钟声)(3)

敲黑板,划重点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关注我,每天分享优质的原创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