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谁写的(刘立夫尽信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由来

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会战,纣王的先头部队阵前倒戈,掉转武器,攻打后续的队伍,商军因此大败。战场上被杀死的士兵人血流成河,把长杆兵器都漂了起来。

这是《尚书》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孟子读到这里,不相信这是真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只看其中的几页就够了。仁者才能无敌于天下,最仁慈的周武王兴兵讨伐暴虐的商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谁写的(刘立夫尽信书)(1)

战争中死人是无法避免的。牧野之战中流血漂杵,确实在《尚书》的《武成》篇有记载。孟子表示怀疑。为什么怀疑?因为他相信周武王的千古圣君,是最仁德的人,最仁德的人怎么会大肆杀戮呢?这就是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由来。

后人对孟子的这个怀疑也有同情的考证。当时是冬季,天降大雨,三日不休。商周双方的军队决战之前所列阵线,“其南段均以清水为其一翼之屏障”。两军交战后,产生了伤亡,暴雨不断冲刷着地面上的血迹,形成血水,并随着地势汇入河流,造成了地面、河面一片泛红的场景。所以,“血流漂杵”中的血不全是被杀死士兵的血液,而是人血与暴雨的混合。这是说得通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谁写的(刘立夫尽信书)(2)

不过,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本意却过于幼稚。他之所以质疑牧野之战的流血漂杵,是因为他只相信“仁者无敌于天下”,最好是不废一兵一卒,仅凭仁德就能一统天下,百姓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在《孟子·梁惠王下篇》可以想见: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孟子在劝说齐宣王时说,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是一个仁君,那么他向东征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谁写的(刘立夫尽信书)(3)

孟子就是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司马迁《史记》中提到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可谓一针见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