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

前言

拉片/拆书文章为系列内容,知识星球内有大量相关素材,方便学习网文写作使用。。

星球内拆书资料累积(部分截图):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

本期分析中,《三体》电视剧的开篇没有像原书(早期版)一样仔细交代叶文洁在红岸基地的全部行事过程,只是用原著党才能看懂的几个画面进行了表述,非原著党根本不明白这是啥意思。

所以在片头曲结束后,第一集真正被称为“情结钩子”的情节,我认为是【杨冬之死】。

第一个情节:杨冬之死

内容:著名女科学家写了“物理学不存在了”的遗嘱,吃安眠药自杀并在之后被警察发现,查案过程中军方接管了现场,主角之一的前刑侦警察史强第一次露面,开口表示这类案子发生了不止一次。

【剧情作用:悬念拉满。悬疑片惯用手法,从一个充满疑点的案件开始。】

这里凸显人设的几个画面:

【贪吃蛇】——史强在案发现场坐车上玩儿手机游戏,完全没有严肃办案的样子。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2)

有人不满史强,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玩儿贪吃蛇”。

史强的同事解释:“我们史队说了,办案子就跟玩儿贪吃蛇一样,既要咬紧不放,还要有耐心。”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3)

这是一个典型手法:通过他人之口,直接把角色的人设的轮廓描绘出来。

玩儿“贪吃蛇”说明主角是个大心脏,见过大场面,不是严肃办案的那种人。而对“办案像贪吃蛇”的描述,则进一步说明这个角色粗中有细,有自己的章法,并不是单纯的轻狂。

之后史强走出车,叼了根烟开始查看证物,阅读完杨冬的遗书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非常重要的人设凸显: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4)

他真正说的话和字幕不一样,是“又他妈是物理学不存在了”。

军方的人说:“有几个科学家需要我们亲自去请”(指汪淼)

史强的回答是:“这几个我带过来

军方的人强调:“是请!

史强带脏话的台词、黏黏糊糊的语气和表情,是和前面玩儿贪吃蛇的行为一致的,这里就是一个“人设前后统一 强化表现”的路子。

军方说“请”,史强说“带过来”,这是因为他出身刑警,刑警口头常说“带嫌犯过来”,所以此刻他说的话,其实和后续上门找汪淼爆发冲突是拥有充分的逻辑关系的。

在这里,史强玩儿贪吃蛇 同事解释贪吃蛇 史强看遗嘱说脏话 “带过来”,一共就这么几句台词,画面前后一分钟左右,一个有手段、不刻板的老油条吏员人设已经迅速立起来了,并且还为后续发生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情节:史强上门找汪淼

(这里是原著第四章、真正涉及现代的第一章故事开始位置。)

画面一转,另一位主角,纳米实验室的教授汪淼在暗房冲洗了胶卷(上面正好有杨冬),走出屋,背景音乐里正在谈论“科学家自杀”的事情,但并没有提及杨冬的名字。

关键部分来了,门被敲响,汪淼推开门,外面是军人三位军人和画风明显不一样的史强。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5)

他开口延续上一个情节的表现,直接就是警察对嫌疑人的语气,并且拿出一支烟准备抽。

这个动作很关键,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动作就引发了“冲突”。

汪淼毫不犹豫的直接阻止: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6)

汪淼盯着烟说:“这儿不能抽烟”。

史强无所顾忌的模样,体现的是一种“老油子”的神态和动作;

汪淼一看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军队警察也不出头,依旧强调“规则”,显然这是他作为物理学家的一种个性体现。

(原著史强是成功点了烟,亮了个警官证便打算走进屋的,这里没点着,虽然“侵略性”没有原著表现的那么强,但电视剧里史强这个表情,其实同样到位的表现出了这一点。↓)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7)

(他盯着汪淼看了一秒多钟没说话,显然是纳闷“这个愣头青为什么敢这么做”,直到旁边人劝了句“史队”,他才扭过头,但依旧没说话。)

旁边这时拿出警察证件,说明身份之后,史强退了一步,点燃打火机,说“那成,咱楼道里聊吧”。

结果汪淼凸显人设的第个行为出现:他第二次阻止了史强。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8)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9)

到这里,史强两次想抽烟,汪淼两次打断。

【初步交锋】结束,史强受挫,直接放下烟,开始下一回合:他提问“科学边界”的事。

这里就有一个和原著有区别的地方,也是我们写作时候可以学习的点——

原著的内容是这样:

“汪教授,我们是想了解一下,最近你与‘科学边界’学会的成员有过接触,是吧?”

  “‘科学边界’是一个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影响的学术组织,成员都是著名学者。这样一个合法的学术组织,我怎么就不能接触了呢?”

两人的对答是连着的,中间没有描述汪淼和史强的神态或其他任何东西。

而电视剧里,汪淼在听到史强的提问之后,镜头给了一个“推进特写” “记忆闪回(下图)”的画面。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0)

等记忆闪回结束,汪淼的眼神不再镇定,和刚才阻止史强抽烟时截然不同,用文字形容就是“目光游移”。

而这里,一直盯着他观察的史强有了个特写,他脑袋从一侧歪向另一侧: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1)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2)

这就是典型的“审视”,不说话,但仔细观察。身为刑警出身的史强这么做,是非常凸显自身人设的。

汪淼的回答是:“‘科学边界’是国际学术界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术组织,它的成员都是知名学者。而且他也是合法的,我为什么不能接触呢?”

(和原著基本一样)

接下来史强盯着他一秒多钟,忽然笑了,他的回答也和原著一样: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3)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4)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5)

这里的反问明显是带侵略性的提问——看上去是在笑,但实际上就是在说“你小子心里有鬼”。

汪淼后面就开始不断重申一个观点:“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我可以不回答你的问题。”

这是【抽烟冲突】之后的【询问冲突】。

此时此刻,他反击史强的话语,和刚才劝史强不要抽烟的借口,本质上是“统一”的。

汪淼是应用物理学家,所以他本能的遵守和利用各种“规则”、“法律”等社会既定的条框,并把其作为自己防御的武器,这是很典型的知识分子作风,类似“我的律师到来前我不会回答任何问题”这种说法。

这其实和第一情节里史强玩儿贪吃蛇 出来说脏话一样,人设在这一步是统一的,并且呈现“强化”和“固定”态势。

史强的反应,是环顾四周,玩笑似的说了一句: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6)

这就是两人人设“针锋相对”的地方,一个拿规则特别当回事,另一个就特别模糊,完全看不到界限。

这就是反差强烈的人设带来的“强戏剧性”。

史强再度反问:“你作为一个学者,是不是要为公共安全负责啊?”

汪淼的回答依旧符合人设:“作为一个公民,我也有权利不回答你的问题。”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7)

他丢下一句“请自便吧”就要关门。

史强前面一直嬉皮笑脸的,但此刻被拒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声音转而严厉: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8)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19)

这里他的态度瞬间转变,换句话说就是“不装了”,拿出警察的姿态来进行询问,并不是什么“友好协商”,说明他绝对不只是一味的妥协退让。

他之后也不跟汪淼继续废话,对身旁的人说:“给他个地址和电话,下午走一趟。”

这也是刑警作风——好好说你不爱听,那就动用权力强制你走一趟,这都是走流程走惯了的。

说完他根本就不瞧汪淼,显然心里有气,没打算询问他的意见。

这也是一种针对性的蔑视。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20)

汪淼到这里已经处于非常抗拒的状态,问:“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啊?”

史强瞪眼睛反问:“我们想干什么?我——”

他显然是准备上前说些比较情绪激动的话,然后被其他人赶紧拦住拉走了。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21)

旁边军方的人这时候唱红脸,赶紧解释:“请别误会…”

这里说了一大串,首长邀请参加会议的事,中间加了个画面:史强盯着汪淼,满脸不爽的被同事拉出去。这就跟街头混混要干架之前那种挑衅时的表情一模一样。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22)

这里着重突出的就是史强身上的“痞气”。

军方的人好说歹说,汪淼最终决定参加会议,结果刚说完史强重新推门进来,直接盯着他,也不吭声,明显就是一种不服气的对峙。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23)

汪淼没跟他说话,直接关门。

显然他和史强的连续冲突已经让他根本不想搭理对方,此刻连场面话都懒得说。

场面这个时候是尴尬的,因为史强没办成事,是军方的人办成的,按道理史强吃了瘪,可是他怎么反应的?

他说:“这科学家,这么不懂礼貌的吗?”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设凸显:史强胡搅蛮缠、倒打一耙的本领高强,脸皮够厚。

三体连续剧评价(三体电视剧第一集如何树立人设)(24)

他被同事拉走,后面留下的两个人则吐槽史强不靠谱,这一幕正好被门内的汪淼听到。

到这里,第二场景结束。

思考:

《三体》当然和网文不一样,它的原著和电视剧也不一样,所以直接照搬这种手法到网文开篇位置,不一定是靠谱的。

但我们拉片思考总结的东西,从来就不是“我能不能照搬”,而是探索其中的规律和逻辑,拆解技巧,在写网文的时候,把能用上的技巧用上,那么成功率自然就比自己瞎捉摸高得多。

所以就这么开篇两个场景,能学到的技巧和规律有什么?

1.初期人设凸显不要搞复杂,抓准主要特性表现,且尽可能“强化”是最优选

说白了就是:先抓住角色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去表现。

比如很多人设定的时候,喜欢搞那种“外冷内热”之类的人物设定,那其实在这个人物出现的初期,我们没必要把看上去矛盾的两点马上都表现出来,其实对于新人,在开篇抓住最重要的要点——比如凸显其“外冷”——只要能保证观众读者至少记住这个人设,就算成功了。

其他个性,包括“内热”这种,等前期人设立住后,再通过其他事件慢慢“丰满”起来更稳妥。

汪淼——知识分子,守规矩,懂得利用规矩,讲原则。

史强——痞气重,脸皮厚办法多。

开篇两个情节,观众已经记住了这两个人的人设。

2.在动态/冲突中凸显人设。

第一个情节是史强面对“科学家自杀案”做出的反应。

第二个情节是史强要“带”汪淼去开会,汪淼不乐意并抗拒的冲突。

观众是如何记住人设的呢?他们是观察角色面临选择时的反应,包括“台词”、“动作”等,展现在自己眼前,从而将人设记忆在脑海中。

史强说“又他妈是物理学不存在了”,查案还是上门都先点烟,一副都吊儿郎当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这都是“在动态中的表现”。

与之相对的是在小说里“干巴巴的说什么人是什么人设”——比如新人在小说里写“史强是一个痞气很重的人”,写这种描述当然没问题,可问题是你不能只扔这一句就完事了。

“人设”不是靠文字说明就能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的,我们最好把他们放在激烈的事件当中,然后用角色的反应去展现出你给他们做的设定。

所以该怎么做?

就是找事件,找冲突,然后把人物扔进去,让他们反应出来自身的设定。

3.让人设差距大的角色碰撞,戏剧性更强。

史强和汪淼几乎就是两个极端,对“规则”的态度,平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这两个人之间差异非常大——差异越大,越有助于爆发冲突,并在冲突中去达成其他目标。

史强爱抽烟,原著里汪淼没有阻止他点燃香烟,只是阻止他往自己家里走。

而电视剧的处理是史强烟都没点着就被汪淼阻止了,这里我认为电视剧更好,因为汪淼的人设在这里迅速呈现出来:不让抽烟,就是不让抽烟,墙上写着呢,规矩就是规矩,管你是谁就得遵守。

这种手法其实电视剧、电影和网文里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用性格差异大、理念差异大、甚至体型差异大的不同角色放在一起,故事的戏剧性更强。

比如《泰坦尼克号》(男女主身份地位差距大)、《疯狂动物城》(正义警官兔子与油嘴滑舌的狡猾狐狸)、《冰河时代》(猛犸象、树懒、剑齿虎的故事)甚至《阿甘正传》(傻子与正常人对比)等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但知道归知道,真写起来,我们就需要有意识的进行规划——因为这个定律不仅仅是针对主要角色主要剧情的。

支线剧情、龙套配角,那些你认为很难写的有趣的过渡剧情、铺垫剧情,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手段都可以做到“戏剧性增强”从而增加看点,从而减少追订流失率。

以上就是简单拉片后的总结,给拉片人设打个样,各位可以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