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前身(农商行的来龙去脉)

(一)农商、城商缘起农商、城商前身均是合作社,只不过一者为农信社,一者为城信社在二者产生之初,农信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唯一的金融机构,其覆盖范围达到我国80%地区,数量曾达16万个而城信社也因其不是银行,却享有银行之实的定位,让各地政府眼馋不已,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已有5000多家城信社,数量虽不及农信社,但也基本涵盖我国大部分县市,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农商行前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农商行前身(农商行的来龙去脉)

农商行前身

(一)农商、城商缘起

农商、城商前身均是合作社,只不过一者为农信社,一者为城信社。在二者产生之初,农信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唯一的金融机构,其覆盖范围达到我国80%地区,数量曾达16万个。而城信社也因其不是银行,却享有银行之实的定位,让各地政府眼馋不已,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已有5000多家城信社,数量虽不及农信社,但也基本涵盖我国大部分县市。

1、农商行缘起及发展

两者中,农信社的发展最为曲折,仅是其管理权就经历了“几收几放”,由最开始的人民公社、生产社对其管理,到其后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再到之后央行收权委任农行代管,再到农信社与农业银行彻底脱钩,改组为 “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几经波折。

(1)农信社的创立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四大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信社替代这一缺位,三农方向业务比重加大。据统计,截至2002年末,农信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占同期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81%。

于此同时,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问题亦不容忽视。大部分农信社当时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并不健全,加之监管缺失,致使部分农信社坏债不断,甚至资不抵债。按照当时贷款分类口径统计,2002年全国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比例高达37%、资本充足率为-9%,资不抵债额度高达3400多亿元,从技术上已经达到破产标准。农信社亟待改革。

在2001年,江苏省首先开始农信社改革试点,当时张家港市、江阴市、常熟市分别成立了全国第一批县级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农商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张家港农商、江阴农商、常熟农商三位大腿。

(2)由农信社到农商行

2003年6月,国务院下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在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等8省(市)开展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6月,国务院再次下发通知,决定进一步试点范围扩展至除海南和西藏以外的21个省(区、市)。由于农信社数量庞大,各地亦有自身特殊性,此次改革并未“一刀切”,而主要集中在产权以及管理权两个层面,提供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其中产权领域农村信用社可自主选择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三种产权制度任意一种,组织形式亦有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市)统一法人和县、乡两级法人农村信用社四种模式可供选择。但由于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长期缺位,部分地区大股东侵蚀公司利益情况严重,监管层重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经历了多年的权衡博弈,2011年,银监会提出,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全部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