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故事(为什么说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故事(为什么说千里送鹅毛)(1)

这个典故流行比较广泛,常作为礼物轻而仁义重的比喻加以使用。这个比喻已经有了很长时间,至少在北宋时期就有人用了。当时,文学家欧阳修的好友梅尧臣(字圣俞)给他寄了一些银杏,这对官居高位的欧阳修来说本来算不了什么。但是,很重情义的欧阳修却当成宝贝,为此写了《梅圣俞寄银杏》一诗大发感慨:“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也有类似故事。他在《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诗中写道:“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其后使用这个典故的屡见不鲜,可是,“千里送鹅毛”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缘于唐代藩国的一次外交事故。

据南宋罗泌撰《路史》载:大唐贞观年间时逢盛世,万国来朝。周围的藩邦年年进贡,岁岁献宝。当时,云南土司缅氏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欲选一批奇珍异宝献给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缅氏犯了踌躇。有个去过大唐的官员说:唐太宗喜欢王義之的书法,而羲之又很爱鹅,连带太宗皇帝也有这个爱好。如果送只天鹅,必定会讨大唐皇帝喜欢。缅氏一听有理,命人捉了一只体形肥硕、洁白如玉的天鹅,连同另外一批珍宝,让一个名叫缅伯高的官员,担负赴唐献宝的重任。

缅伯高领受任务之后,不仅犯了嘀咕:其他宝贝都是不会动的东西,唯有这只白天鹅是个活物,有翅膀有腿,稍有不慎就会飞掉。缅伯高上路之后倍加小心,亲自为白天鹅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松懈。这天,他们来到湖北沔阳湖边,只见笼中的白天鹅张开嘴巴,喘息不止,显出口渴难耐的样子。缅伯高心想既然来到河边,就不能让白天鹅渴着,便小心翼翼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河边饮水。

白天鹅见了清澈的湖水,不觉来了精神,转眼就喝饱了,然后合颈一扇翅膀,猛然飞了出去!缅伯高见状大惊,不由向前一扑,结果只抓到几根羽毛,白天鹅却不见了踪影。缅伯高痴痴地望着手中的鹅毛,感到万分焦虑:继续前往长安,却丢了最心爱的珍宝。如果就此返回家乡,必获死罪无疑!想到这里不禁泪流满面,不禁嚎啕大哭起来。随从们个个惊恐万状,不知怎么办好。有个随从劝缅伯高说:“不如拿这几根鹅毛前往长安,虽然天鹅没有送到,可是我们的情谊到了,太宗皇帝是位开明的英主,一定会体察我们的苦衷,断不会和我们计较!”

缅伯高听后觉得有理,遂把几根鹅毛用红绫子包好,又在上面题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嚎啕。上奉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一行继续东进,披星戴月,不辞艰难,终于按期到了长安。唐太宗见到几根洁白的鹅毛,又仔细读了那首诗,不仅没有怪罪这位远路的使者,反倒为他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动,重重地赏赐了缅伯高等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传开来。

关于这个典故曾有多种版本,如有给大禹和汉武帝等人“千里送鹅毛”的说法,情节大同小异,都是礼轻仁义重的意思,只不过没有更多的诗句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