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

在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东北街上,毗邻苏州跟团游必去景点拙政园,有一座“中而新,苏而新”的庭院式建筑,传统的白墙灰瓦中透着股现代气息,它就是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2)

贝聿铭

虽然溯源君坚信,五百年后,这座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建筑本身就会成为一件重量级展品,如同北京的某宫、巴黎的某某宫一样。不过在它虚岁才12岁的今天,我们还是来聊聊馆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家伙吧~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3)

如果你去苏博参观,从前院走向后院时会经过一处类似门厅的小型展厅,展厅里有一件享受贵宾级陈放待遇的文物。

如果把展柜比作酒店客房的话,大多数文物住的是青旅宿舍间,即若干件文物放在一个展柜;少数文物住的是商务大床房,有量身定制的独立展柜;而这件文物,住的是总统套房,不仅有自己的独立展柜,而且占据了展厅中央的有力地形!

它就是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4)

宝贝身藏“东方比萨斜塔”

说到这秘色瓷莲花碗的身世,还得从虎丘塔说起。

虎丘在苏州城外西北郊,自古以来就是块风水宝地,上至春秋下至明清,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跑到这里来搞事情。

发生在虎丘的名人故事,溯源君可以坐下来给你讲三天三夜!之前我们讲过虎丘千人石的“虎丘曲会”,今天就来讲讲这虎丘山顶的云岩寺塔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5)

▲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因为建于虎丘山上,民间称其为虎丘塔。

据文献记载,南朝陈代就曾在此建塔,后来塔倒了建,建了倒,倒了再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虎丘塔,动工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时已经改朝换代,到了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虽然塔始建于后周,不过跟后周中央政府可没半点关系,当时江浙一带是独立政府吴越国的地盘,由吴越国最后一任国君钱弘俶管理。钱弘俶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大名鼎鼎的杭州雷峰塔、六和塔,应该都听说过吧?都是他建的~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6)

六和塔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7)

雷峰夕照

虎丘塔的地基打在虎丘的斜坡上,地基就是歪的,你说这塔还能直得了么……

所以到了今天,虎丘塔向西北歪成了一座斜塔,赶时髦的人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叫“东方比萨斜塔”,不过溯源君认为,应该管意大利的那位叫“西方虎丘塔”。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8)

1953年,这座斜塔的底层发生了局部坍塌,多处出现裂缝,专家勘察后,给出了一个十分可怕的鉴定结果:“整个塔身岌岌可危,有随时分裂之可能。”

苏州市政府一听,这可不得了,得赶紧保护。于是从1956年起,开始了建国后对虎丘塔的第一次修缮。这次修缮采用的方案叫加箍喷浆,简单说来,就是用水泥浆填裂缝,用钢箍固定,如此往复三道。

话说3月30日这天下午,有个叫王菊的工人正兢兢业业地往塔的第二层裂缝处灌水泥浆,一桶、两桶、三桶……N桶水泥浆下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裂缝就像个大胃王一样怎么也填不满,王菊觉得毛骨悚然:难不成这裂缝里住着妖怪另有玄机?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9)

于是他小心地扒开周围的砖石,一条通往异次元的通道赫然出现在他眼前。他壮着胆下去,发现一条十字形空巷,中间放有长方形石函和多件文物——原来是个藏宝阁。

这次的意外发现仿佛揭开了虎丘塔的千年封印,之后工作人员又在三、四、五层分别发现了暗阁。其中,5月5日在第三层发现一个65厘米见方、宽73厘米的方窟,昏暗的洞窟中,一件青色的莲花碗泛着莹润的水光,惊艳了众人。

秘色莲花,得名不易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0)

▲秘色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通高13.5厘米,其中碗高8.9厘米,口径13.9厘米,盏托高6.6厘米。通体施以青釉,晶莹润洁。碗身外壁及盏托都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整个造型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1)

盏托的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

在秘色瓷莲花碗刚被发现时,它并不叫现在这个名字,当时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其命名为“越窑青瓷莲花碗”。

其实这个名字也不算错,因为秘色瓷本就是越窑青瓷的一种。只不过这样的称呼,就好比管特勒骠叫马,管百达翡丽叫表,管贴了故宫蓝鹤的TF黑管叫口红一样,完全体现不出人家高贵的出身好吗?!当然这也不能怪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因为那时还没有人认识秘色瓷呀~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2)

▲图为故宫秘色瓷八棱净瓶。秘色瓷是指晚唐、五代、北宋时期浙江生产的高质量青瓷。

从北宋晚期开始,秘色瓷便成为一种传说中的瓷器,没有人说得清它到底什么样。所以当专家在虎丘塔发现秘色瓷莲花碗时,没能一眼认出它来,当然,故宫的几件传世秘色瓷也没人认识……

直到1987年4月3日,陕西扶风法门寺明代真身砖塔的地宫中出土了一批越窑青瓷,同时还出土了《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文。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3)

《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文

(别被这一长串名字唬住了,其实就是库存清单的意思,根据清单的记录,这批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

有了实物例证,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谁、那谁、那谁谁,都是秘色瓷啊!至此,秘色瓷莲花碗终于得到了身份认证。(关于秘色瓷的前世今生,请参见本公号之前的文章《天青一片:青瓷秘色代表中国式审美?》)

今人对秘色瓷的评判标准,主要来自秘色瓷头号粉丝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描述,其诗作《秘色越窑》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诗中的秘色瓷呈青绿色,釉色晶莹,能达到碗中无水却仿佛有一汪清水的效果。秘色瓷莲花碗恰好就呈现出这种水光盈盈的样子,一如它的产地——江南,永远氤氲着一股轻柔的水汽。雨过天青的纯净釉色,配上“亭亭净植”的莲花造型,凭借超高的颜值,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秘色瓷中的珍品。

从虎丘云岩寺塔到苏州博物馆,秘色瓷莲花碗带着江南独有的温润,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前工匠的巧思、佛教徒的虔诚,以及越窑的兴盛与衰落。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4)


撰文:桑叶斑

编辑:陈雪萌 吴燕霞

主编:周立文

副主编:殷燕召

苏州博物馆相关资料(隐藏在古塔下千年的秘密)(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