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

提起制造业,就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产品加工。而在我国范围内,产品加工的行业内,富士康,一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企业。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1)

且该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且相关市场份额大,对于我国的GDP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虽然说,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产业在不断地改变,科技制造业在逐渐代替传统的制造加工业。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富士康对于当下的国内环境,有着实际的推动作用,且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富士康是当地GDP主要提供者。那么,国内范围中,谁又是最依赖富士康的城市呢?

富士康成为多地GDP的推动者

随着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各地GDP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上半年中,不同企业因疫情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在GDP表现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2)

回归到产业来说,我国第二产业(制造加工业)受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以制造业的头部企业富士康为例,多地的富士康企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下滑。

根据8月3日的中证网讯来看,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富士康位列第20名,相比2021年上升两个名次,且2022年整体上半年集团营收人民币约为6656亿元。

且在疫情之下,虽然部分园区收入产生下滑,但总体呈现了增长态势,截至上半年增长率达到了8.08%。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3)

回归到实际的落地区域来看,富士康主要的5大产业园区分别落在深圳,郑州,武汉,南京,成都,且从实际数据来看,在全国多地,富士康仍在不停布局。

且根据全国产业占比来看,我国的工业总占比达到34.5%,分化到各区域来看,深圳工业占比为30%,郑州56.6%,武汉35.04%,南京36.1%,成都32.2%。

5大产业园区由于覆盖时间,以及相关从事项目来看,富士康在其中都有着不少的贡献,但如果从谁最需要富士康,那么可能就是郑州了。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4)

依据GDP数据来看,仅富士康一个企业,便提供了整体GDP份额中的25%。

而其余地区由于产业分布明确,且发展方向不同,GDP方面的依赖并没有形成。那么,郑州为什么会成为最依赖富士康的城市呢?

郑州富士康

根据此前中国对外贸易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郑州富士康以300多亿美元的外贸出口额,成为了2020年全国十大出口企业的第一名。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5)

而在2020年的整体排名中,其他地区的富士康也位在其中。相比华为来说,富士康的经济贡献或远高于其。

且从商业布局量来看,富士康的全国厂区的高覆盖率,也使得在员工总量方面产生了相当的优势。

回归到郑州来说,富士康不仅对于该地区有经济上扬的功能,重要的或在于就业方面的支撑数据。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6)

根据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21年末至2022年初郑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1274.2万人,排除掉退休人口以及学习阶段人口来说,15~59岁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中的68.11%。

也就是说可持续性产生社会生产劳动力的人口数量为800多万人。而仅一个富士康园区的工人就达到了20万人的总量。

虽然数据对比来看,20万较于800万来说是一个小的群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20万的员工体量,严格意义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7)

如果这一小群体存在了问题,那么对于整体社会的稳定,无论是经济还是安全,都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受损。

且从产业结构来看,以及实际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现阶段的地区第一,仍然是郑州。

2022年上半年河南的生产总值为30757.2亿元,郑州以6740.0亿,占全省总值的21.91%,且在疫情影响的环境下,仍然产生了数据上升。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8)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制造加工业)的比重为43.1%,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6.6%,第一产业仅为1.2%。

从GDP,人口,产业占比来看,富士康仍然是郑州必不可少的社会生产力,且富士康受损并不会简单造成经济方面的受损。

失业率的产生,或将导致,郑州产业结构改变过程受到影响,虽然说组装产品为国外产品,但实际作用或在于企业以及职工的收入方面。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9)

对于苹果来说,当问题产生或许其会有一定的解决办法,虽然国内市场仍然重要,但资本方的解决办法或与普通人的解决办法有着明显差距。

结语

回归到依赖的本质来说,郑州对于富士康的依赖性,主要在于产业占比,第一产业方面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其支柱产业,只能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富士康怎么带动郑州经济的?深圳郑州太原(10)

虽然占比方面第三产业有着明显优势,但第三产业反哺第一第二产业的例子较少,且实际营收方面的差距并没有产生绝对性的优势。

如果说想在短时间内,将第三产业成为单一的支柱产业,那么或许需要进一步转变为商业型城市,但是转型的代价或以高物价高收入高增速为主。

对比实际民众收入水平来看,此举或并不理智,且社会问题的形成短时间内或并无有效解决办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