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手上出现小水泡瘙痒难忍(手上一旦出现小水泡)
每当天气闷热的时候,许多人的手上,就开始长下图所示的透明小水泡。
这种水泡常常瘙痒无比,反复抓挠破损后,还会流出鸡蛋清一样的液体,留下一个红点。这非常影响生活和工作。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又该如何快速缓解?本文为您详解。
手上长小水泡,这并非上火,而是湿气过重的表现
这种水疱在西医上被称为“汗疱疹”,伴有不健康的出汗。它通常在夏季、秋初容易生长。其特征是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伴有瘙痒等症状。
引起汗疱疹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季节变化和过劳,但主要原因是个人体质。
中医认为,它并非上火,而是是体内“湿气过重”,溢于皮肤的表现。体内湿气过多的人,很容易因排汗不畅而引发疱疹,千万不要认为是上火而瞎吃,健脾祛湿才是关键。
之所以在闷热时节高发,有以下2个原因:
(1)湿邪多
天气闷热的时候,往往外部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这会导致皮肤蒸发受阻。
加上气温高,湿热之邪极易停留在体内,溢于皮肤肌肉表面,形成汗疱疹。
(2)太贪凉
现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尽管人体感觉很舒适,但身体却受不住。
闷热天气本该是出汗排毒排热的。但因为现代人贪图舒适,整天待在空调房里,导致汗液挥发不出而淤积体内,皮肤开合的频次降低,抵抗病邪的能力也就进一步被削弱了。
这会使得体内湿气淤积,并影响阳气造成虚衰。
另外,在闷热的天气中,我们还常常喜欢喝冷饮吃凉菜,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吃入肚子,那种冰爽感觉,真叫人舒坦。
但正是这一时的“凉快”,会将湿邪深埋在体内。而内蕴的湿热,就会持续侵扰健康,带来一系列不适。
湿气重,除了有“汗疱疹”外,身体还常有以下8种状态
1、整日疲倦易嗜睡,浑身乏力无精神;
2、消化不良常腹胀,食欲不振没胃口;
3、周身虚胖频水肿,小肚子隆起如球;
4、舌苔厚腻总泛白,舌头边缘有齿痕;
5、头发出油味难闻,头皮屑多易脱发;
6、眼袋肿大眼圈黑,眼屎泛滥开眼难;
7、口干口苦口臭扰,关节酸痛浑身重;
8、大便黏腻沾马桶,小便浑浊气味骚;
如果你在频长小水泡的同时,还有2种以上上述“丑态”,别大意,这是你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体内湿气已蓄积到可致病的程度。
湿气的“天敌”找到,你若常喝,远离湿气一身清爽
我们常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入侵,犹如油入面”。你想想,油倒入到面粉中,再想将2者剥离,难度有多大!
但有难度,并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只需要同时做好“健脾 祛湿”这2件事,坚持调理一个月,祛尽湿气一身轻。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进行分层,使“清者升,浊者降”。
若脾虚运化不利,原本应该“升”的“清气”就会滞留变成水湿。若混在大便中,就易使大便稀溏,若混在膝盖中,就会导致关节乏力。
所以要想祛湿,一定要在祛湿的基础上健脾,才能从根本上去除湿气。祛湿不健脾,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了一道“祛湿 健脾”双管齐下的千古名方:
制作方法:红豆、薏苡仁、芡实、茯苓、栀子、橘皮、桑叶、大麦、甘草等9种健脾祛湿的食材,配制成茶包,开水冲泡5分钟,早晚各1杯。
在排湿气的同时,提升自身脾的运化功能,从根本上杜绝水湿滞留,告别湿气过重。比单吃1种食物的排湿效果要强得多。
1、红豆、薏苡仁:脾虚天敌,祛湿双雄;
2、芡实:水中人参,健脾祛湿,脾胃守护者;
3、茯苓:一克茯苓金不换,消水肿的利器,改善湿胖。
4、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健脾;
5、橘皮:湿气的死敌,健脾的王者;
坚持喝,有效改善湿气过重的表现,彻底远离瘙痒的小水泡,人自然会看起来更精神,并且对湿气引起的口臭、痘痘、湿疹也均有缓解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