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升本教育类论述题(江西专升本知识点)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江西专升本教育类论述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江西专升本教育类论述题(江西专升本知识点)

江西专升本教育类论述题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代表著作:

《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主要观点: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②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③调整系统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④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3,教育独立思想

①教育经费独立。

②教育行政独立。

③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④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4. 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

(1)该学制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年限,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2)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3)“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

杨贤江(1895-1931)

又名李浩吾,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代表著作:

《新教育大纲》(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

1.生活需要起源说

针对劳动起源说的不足,提出了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观点。

2.“全人生指导”

“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予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陈鹤琴(1892-1982)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被誉为“中国幼儿园之父”。

代表著作:

《儿童心理学研究》(1925年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

主要观点:

“活教育”--教育思想的核心

(1)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五指活动”形式包括: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3)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4)“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周恩来称他为"一个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代表著作:

《中国教育改造》

主要观点:

1“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本质及核心。(2)“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理论的范围论。

(3)教学做合-"--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2.“六大解放”

他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喷巴、空问、时间。

3.首创“小先生制”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上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投过母的主要承报者这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围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围难等手器而提出的。

黄炎培(1878-1965)

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

代表著作:

《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教育》等。

主要观点:

1、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

3、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敬业乐群”

所谓“敬业”,是指热爱所业,尽职尽业,有为所从事职业和全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

所谓“乐群”,是指有高尚情操和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

晏阳初(1890-1990)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倡导者,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代表著作:《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主要观点:

1、“四大教育”

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社会式教育。

2、“三大方式”

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

梁簌溟(1893-1988)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代表著作:《乡村建设理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

主要观点:梁簌溟认为中国原本是一个大的农业社会,中国的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乡村建设”。其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

斯宾塞(1820-1903)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他为人所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单纯的古典主义教育,对世界诸多国家的教育内容革新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代表著作:《教育论》(其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该书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

主要观点:

1、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是指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包括:①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代表人物为斯宾塞。②教育即是生活本身的“教育适应生活说”,代表人物为杜威。

2、“课程”词源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3、实质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明确主张“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4、课程的类型

在课程的类型中,斯宾塞提出的是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的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泰勒(1902-1994)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代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主要观点:

1、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泰勒提出了三个基本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1)泰勒的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2)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①学校应当达到那些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3)泰勒原理:①确定教育目标(最为关键)。②选择学习经验。③组织学习经验。④评价学习经验。

3、目标评价模式

(1)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

(2)原理:目标评价模式通过确定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

(3)评价:该模式操作方便容易见效,但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更忽略了丰富的课程实践过程。

华生(1878-1958)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第一势力)的创始人。外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著作:(《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正式诞生),《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等

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

(3)认为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录: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贡献:

(1)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贡献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2)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说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长达30年。

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第二势力)创始人。

代表著作:《歌斯底里症研究》(为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奖定了理论基础)、《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等。

主要观点:

1、精神分析心理学

①主张研究无意识。②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③主张性欲论。

2.关于遗忘原因的解释--压抑(动机)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如考试时,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属于这种类型。

3.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否认、压抑、合理化(文饰)、移置、投射、退行、升华等。

4.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构成的。(1)本我(生物本能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心理社会我)。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道德理想我)。遵循道德原则

5.人格发展阶段论

(1)口唇期:从出生到1岁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2)肛门期:1-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3)前生殖器期:3-6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

(4)潜伏期:6岁到11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5)青春期(生殖期)11岁或13岁开始。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地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人物评价:弗洛伊德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语录:从自己身上发现对我母亲的爱,对我父亲的妒。如今我认为此乃孩童遍存之现象。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影响:弗洛伊德理论的框架和研究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发展。

它们超越了旧的神经系统学的重点研究范畴,从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官,反而思考新的问题;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意识知之甚少。

马斯洛(1908-1970)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等。

主要观点: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成了由低到高的七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需要。⑤求知需要⑥审美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2、学习理论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人体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2)内在学习论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

人物评价:《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布鲁纳(1915-2016)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代表著作:《思维之研究》《教育过程》等。

主要观点:

1、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总结

1994年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

2、认知表征理论

(1)动作性表征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

(2)肖像(映像性)表征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

(3)符号性表征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这些符号中最重要的是语言。

3、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认知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2)结构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机动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3)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4、迁移的分类——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布鲁纳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观点评价:布鲁纳过于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但是,发现学习却有费时费力的缺陷。而且,完全独立的发现学习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应该强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相互配合和有效的补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