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随感20字(诗样翻译之反)

昨天推出短文“‘诗’样翻译”之后,总有点意犹未尽之感,现略作补充我们大致说过:汉译英与英译汉的难度相比较,译者无论入行长短,或者说经验多少,多半都认同前者通常更费神一些;就“无韵的原句处理为韵句(仅就类似情形而言)”,也表达过“点赞”之意;同时希望译文在必要时可“稍加压缩”,其目的在于体现“言贵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今日仍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事,仅想说明英汉互译虽非“一一对应”,但在不同语言之间,暗合之意也是存在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诗随感20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诗随感20字(诗样翻译之反)

古诗随感20字

昨天推出短文“‘诗’样翻译”之后,总有点意犹未尽之感,现略作补充!我们大致说过:汉译英与英译汉的难度相比较,译者无论入行长短,或者说经验多少,多半都认同前者通常更费神一些;就“无韵的原句处理为韵句(仅就类似情形而言)”,也表达过“点赞”之意;同时希望译文在必要时可“稍加压缩”,其目的在于体现“言贵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今日仍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事,仅想说明英汉互译虽非“一一对应”,但在不同语言之间,暗合之意也是存在的。

譬如下面这两个英语说法,相信不少英语学(习)者一定不陌生,至少曾见过:

(1) An idle youth, a needy/lousy age.

(2)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相比上面那句出自汉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的“名言”,谁能说不是呢?如果读者认同二者大意相当,那么再比较一下汉字数量和英文音节,不难发现后者呈减少之势!更好玩得是,出于个人的翻译行文习惯,我们更青睐第二个表达法,因为前后两部分对称:

(1) 语序一致(不定冠词/形容词/名词);

(2) 语言生动;(young/old);

(3) 因果明显(idler/beggar);

更引人注目的是;

(4) 音意形美

鉴于关注本栏目的多数读者,与英语所涉不多,故稍作说明:“音”指押韵,“意”为意思、意义或意境,“形”在本文中仅指外形、相貌或外观,也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译文在外貌上跟原文一样”!为啥要这样呢?何以体现呢?

假如上面那句汉语要贴到墙上,或赠与他人,却又不能写成一行,我们一般会作换行处理,似乎可一分为二呈上下排列,即: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又比方说,我们希望有较为对应英文与之相映成趣,或者应个景什么的,那么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似可作同样处理,即: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当然,这一所谓的“形美”也不过是个巧合而已,难保不招人嗤之以鼻之嫌!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其存在变为“常规”的可能,读过前面不少短文的读者,应该留到了这一点!个人看法而已,欢迎私下交流。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