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魂牵梦绕的地方)(1)

三阁司是我的故乡。

自从那年离开故乡后,过不了三五天,故乡的风情景物,总会在我的梦里出现;故乡的父老兄弟,总在梦里和我娓娓交谈。我梦见和乡亲们一起上山伐木,我梦见和邻居们一起下田插秧,更梦见和少时的伙伴们,在清粼粼的水库里打水架。每当一觉醒来,那梦境就像一道涓涓细流,久久地在我的心中流淌,流出了蜂蜜一样的甜蜜,流出了无穷无尽的思念……

三阁司地处隆回县城西南,与武冈、邵阳两县接壤。古时属武冈,明清时代在此设过巡检司。因巡检司所在地周围的车田、乐居田、田坝三地都建有观音阁,故名三阁司。现在的三阁司镇是在1995年由五里、长铺和三阁司三个乡合并而成。

传说,三阁司这个地名,曾使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闻之丧胆。

1945年4月18日,日寇4000余众入侵桃花坪,妄图向武冈进犯。当时从隆回去武冈,如果走公路,必经桃花坪通往洞口县的要隘芙蓉山,鬼子怕中国军队在芙蓉山埋伏,便横渡赧水,准备走小路向洞口高沙地带前进,再从高沙进入武冈。鬼子先头部队前往探路时,向一拾狗粪的老农问路,老农回答说:“前有三阁司。”鬼子听了,以为老农说前面有中国军队的三个师,连忙向指挥官报告,说前面有中国军队三个师。鬼子指挥官听后吓得立即命令部队重渡赧水,沿公路经芙蓉岭西进。早已埋伏在芙蓉岭的国军,打得日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溃不成军。

经常在梦中梦见故乡的山峦,梦里的山峦是那么雄伟壮丽,如同一幅画卷,令我激动不已。

其实,三阁司的莽莽苍山,比画还要美。

三阁司境内丘岗起伏,群山连绵,山山叠翠,岭岭铺绿,就连砍伐最严重的大跃进时期,这里的山岭也是青翠欲滴。

连绵群山之中,当数朝京山最有名。

朝京山距隆回县城15公里,照现在的交通条件,驱车20分钟即可到达。因其山横亘数里,脚下众山罗列,如众臣京城朝殿,故名朝京山。站在朝京山顶,极目望去,只见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个个小馒头,匍匐在朝京山脚下,你不由得会想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惊叹朝京山的非凡气势。而当你行走在流水淙淙、鸟语阵阵、浓绿滴翠、花香袭人的山间幽径上,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什么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烦恼,全都忘记得干干净净,整个身心和美丽的大自然融在了一起。

朝京山顶有寺,供奉着无量寿佛爷。传说寿佛要选一座山做道场,迈开脚步从一线山顶一路踏过去,可惜他的脚也一路陷下去,像踏在泥沙里。那些山的土太软,寿佛不满意。踏到朝京山时,土壤居然坚强地承受了他的脚,于是就有了朝京山寺。传说寿佛很灵,有求必应,尤其是求雨。旧时天一大早就向寿佛求雨,不只是到山上寺里去,还把寿佛塑像用八抬大轿抬起来(大概是让他亲自了解旱情),抬到哪里,雨就跟着下到哪里,没抬到的地方就是不下雨,哪怕只隔着一条小溪。

山寺建于元代,香火兴旺,上山朝拜的信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时,受戒和尚达20余人。寺内办过学堂,拥有学生300多人,历届学子中,成为举人进士者,不乏其人。 1958年大跃进办公共食堂,寺内木壁木柱,被拆掉送进灶膛。文化大革命中,寺院全部拆毁,砖瓦运往他地,山顶只剩一片废墟。1984年,寺院重建,恢复原貌,飞檐翘角,庄严肃穆。大门雕龙画凤,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

山下有祥云到此间就带几分仙气

门前无俗障坐定后应生一点禅心

寺内有前殿正殿。前殿殿前,花草茂盛,两旺水池,碧水荡漾。前殿背面墙壁,绘有《二十四孝图》,幅幅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凡来朝拜的香客,无不从这些壁画中受到崇善、向善、劝善的陶冶。

寺院门前不远,有一土堆,数十米宽,像一个天然的圆形戏台,人称黄雀冢。据说明初,寺院有很多田产出租,每年稻收后,将租谷收上山,放在寺院门前大坪上晒。一天,一群黄雀飞来啄稻谷,晒谷的小和尚抄起竹枝把,一阵乱打狂扫,打死打伤无数黄雀。老住持痛责小和尚杀生,亲自动手挖一土坑,将死雀捡于土坑中掩埋。第二天,老住持发现土坑上铺了一层新土,以为是小和尚干的。一问,不是。原来是千万只黄雀夜深人静时从远处衔来泥巴,为死难的雀友筑冢。到后来,每年清明节,成千上万的黄雀从四面八方飞向朝京山,集合在雀冢前,形成一大奇观。《武冈州志》曾载:“(朝京山)寺前有黄雀坟,相传明初,禅师暴谷于庭,群雀飞啄谷,侍者以帚捕杀,禅师怜而葬之,后有雀群数百,衔土筑成大冢,每岁清明,雀集于此,如挂扫然。”

朝京山腰有一溶洞,人称银子岩。洞内多钟乳石,或倒挂天壁,或耸立平地,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洞中有阴河,河宽数米,流水潺潺,曲折逶迤。水中游鱼一点也不惧人,用手电光照,它们会沿光而来,摇头摆尾,绅士派头十足。阴河水清冽甘甜,周围村寨井水,皆源于此。有人试过,在阴河里撒一把谷糠,周围水井里便都有糠壳流出。

朝京晨雾,是朝京山胜景中一大奇观,随着季节的交替,雾景四季各异。春云似烟,冉冉升腾;夏云如海,飞絮弥漫;秋云若纱,绚丽多姿;冬云朦胧,扑朔迷离。多少游人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夜宿朝京山头,就为了观一次朝京云雾。记得1997年中秋,隆回县文联在朝京山举办文学笔会,一天黎明,我走出寺院,只见一片汪洋大海把四周所有的山峦淹没,只有我们置身的朝京山主峰,像孤岛一样浮在海上。那是一片雾海,连天接壤,浩渺无边。雾海开始十分恬静,像一位刚生过小孩的产妇,安祥地躺在梦境里。随着一轮红日的跃起,雾海不安分了,海面开始抖动。起先抖动得很轻很轻,像一支优美抒情的小提琴曲,舒卷徐缓。渐渐地,那气势壮阔起来,雾涛如浊浪排空,汹涌澎湃,奔腾喧嚣,向天边滚滚而去。如此壮景,使我突然想起了苏东坡“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古名句。虽然苏东坡吟的是赤壁壮景,用到这里,却也恰如其分。

朝京山南面四五里远,挺立着一座石峰,巍峨雄伟,直刺苍穹,秋高时节,站在峰顶眺望,方圆几十里尽收眼底。那就是闻名遐迩的石笋寨。石笋寨整体全是石灰岩,似雨后春笋平地拔起,高千仞,四面悬崖峭壁,唯一小径可攀爬而上。我少年时,曾多次爬过此峰。在峰脚,还可直立行走,爬到半腰,就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攀沿而上。更有趣的是,从上去的小径上去,却不能从这条小径下来,而必须从另一个方向下去,那就是沿着另一面一级一级峭壁往下跳。那一级一级的峭壁就像人工凿成的阶梯,一级有一人多高,只能从上往下跳,不能从下往上爬,真是天设地造,鬼斧神工。

石笋寨屹立在一片平地中,周长数里,绕寨走一周,要一个早上的时间。站在峰下往上望,笋峰似一支神笔,在浩瀚蓝天抒写着千古奇韵。峰成笋状,但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望去,形状又各不同。从东望,绝壁陡峭,如直瀑泻下,惊心动魄;从南望,峰峦开阔,如弥勒佛之宽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从北望,峰势微敛,秀丽挺拔,颇似一亭亭玉立的古代仕女;从北望,峥嵘雄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概,正如苏东坡所描绘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石笋孤行独立,横空出世,很合孤芳自赏之隐者心意,据说数百年前,曾有隐士在峰顶建有寨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在仍存残瓦铄片,还有人拾到残蚀古币瓷片。原先我对人们把石笋称作石笋寨很不理解,笋峰上既无屋舍又无人居住,怎么能称为寨呢?后来我明白了,隐士隐居其上,据寨为营,当然可称寨了。

在石笋寨西面,三里路之外,有兔石寨遥相呼应。兔石寨那边,又有破刀寨奇峰相连……像这样雄伟独立的石峰,沿途有十八座,从武冈城迤逦而来,一座比一座险峻,也一座比一座秀丽,人称十八罗汉送观音。送到朝京山麓,便成了一道神奇的风景。

石笋寨四周数村,人文深厚,名人叠出,有名贯中华的武林潇湘大侠龙在田,有民国陆军少将龙琳,有共和国少将袁邦根,有共和国空军大校龙会生,海军大校龙安民。至于在共和国供职的各级官员、知名作家、知名企业家、高级工程师等等,列出来的名单起码是三位数以上。

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魂牵梦绕的地方)(2)

有山就有水,山美水亦秀,故乡那秀丽的碧水绿波,常常滋润着我的梦境,让我的梦永远那样美丽,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阁司境内有两道河流,皆从外县发源而来,在境内蜿蜒奔流。一道是资江上游赧水,发源于城步县青界山黄马界,经过城步、武冈、洞口等县后,欢然流入三阁司境内,与杨溪、香花、大么、泥斛、天子、中洲等村握手相亲,日夜歌吟。江水清清,碧波荡漾,滋润着两岸的庄稼,也滋润着两岸的人们。这里的人们,既会种地,又会捕鱼,还有驾船放排的本事。在公路没有完全发达的年代,这些村以驾船放排为生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我家有亲戚住在河边,小时候我常随父母去亲戚家玩,看到江上片片白帆,顺风而去,长长木排,随波飘流,不由得就会哼起那首“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曲,幼年的心中便生出无限激情。而当看到那些粗野的船夫和放排佬赤身露体,面对岸边的女人也毫不遮掩时,我就为他们感到羞愧。有时,我也会随亲戚坐在小划子船上,到江中撒网捕鱼,那又惊恐又兴奋的心情,至今仍使我记忆犹新。

另一道河流是发源于武冈市峦山铺的小江河,比赧水小得多,平均河床宽才 25 米。大概是因为比赧水河小的缘故,才被叫做小江河。其实它还有两个美丽的名字:紫阳河、龙江。小江河从三阁司乡温塘村入境后,一路喧哗,直奔赧水,在三阁司境内河长15.8公里,流域面积50.7平方公里。别看这条河小,它对三阁司的贡献,绝不比赧水小。自古以来,它用全身的奶汁,哺育着三阁司的土地,浇灌着三阁司的庄稼。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小江两岸,引水的筒车林立,日夜转动,咿咿呀呀,咿咿呀呀,江水被一勺勺地舀了上来,一滴一滴地滋润着庄稼,水田里的稻禾,旱地里的麦苗,日夜唱着丰收的歌。

小江与赧水交汇处,叫横江,又名紫阳渡。此处古树苍郁,鸟语花香,水碧鱼肥,风景秀丽。崖壁上有一石洞,洞口离平常水面二米多高,洞首刻着宋代阴刻楷书“石室”二字。进洞陡斜向上,有一瓶颈似的通口,须弯腰前进。过了通口,豁然宽敞明亮,犹似厅室,可容数十人,厅内有石桌石几,传为鬼神所造。再向里,洞室幽邃,曲径回廊,光线幽暗。据说此洞为宋名臣谏议周仪读书之处,名曰石室书院。与周仪同时代的陈与义也在此石洞住过,并留下了七绝一首:

江澄浪静涌寒沙,

寂寞临流八九家。

断岸夕阳人渡少,

小舟轻棹入芦花。

据说古时有一秀才,曾以紫阳渡的风景,出了一上联“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鸟跳浪”让人对。自古以来,多少才子雅士,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至今也没人对出,真正是一联千古绝对。

传说三阁司的水是相通的,无论地上地下。有人在银子岩的阴河里撒了一把谷糠,四处水井里便有糠壳流出。泉水清冽,养鱼绝佳。三阁司盛产鲜鱼,其鱼肉质细嫩,远近闻名,尤以温塘之鱼为著。温塘是温塘村一池塘,塘中有井水48股,冬暖夏凉,所产鲜鱼清脆甜嫩,味美可口。三阁司人喜欢养鱼,也擅长养鱼,每年来三阁司买鱼苗的人络绎不绝。

除了鲜鱼,故乡的风味小吃也很有特色,最使我留恋的是“憨粑”。

我至今没有弄清,这个憨粑的“憨”字到底对不对,但故乡人都这样叫,我也就跟着这样写了。因为这种粑的形状蔫头蔫脑,憨乎乎的,叫它“憨粑”应该没错。

憨粑是用嫩麦子做的。四月中旬左右,地里的麦子还没完全成熟,用手往麦穗上轻轻一捏,麦粒就能捏出汁来。这时那些很会生出吃花样的人家,都要从自己的地里割回一捆麦子做憨粑吃。割回的麦子不能马上脱粒,要先放在家里摆上三四天,等麦杆黄了、枯了,脱起粒来就容易。麦子脱粒后不能晒,一脱下来就要用石磨磨成浆。再拿些麦芽研成粉末,拌入麦浆。麦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拌进麦浆里后,麦浆就慢慢发酵。做好了这些,大人就吩咐小孩去野外采桐树叶回家包憨粑。小孩们一边采着桐树叶,一边遐想着吃憨粑的幸福情景,眉里眼里都是笑。

桐树叶采回来后,大人就用清水把桐树叶洗净,再把已经发酵好的麦浆一团一团地抠在桐树叶上包好。一般包成三角形,放在笼里蒸。先用急火。蒸到一定程度,就改用文火蒸,三阁司叫做“憨”,这样“憨”出来的憨粑格外甜。大人蒸憨粑的时候,小孩总是守在灶堂口,性急地望着锅盖,催大人快点揭。大人总是不慌不急,说,还“憨”一会,锅盖揭早了粑不甜。小孩就无奈地望着锅盖上冒出的蒸气。蒸气雾蒙蒙的,有一丝幽甜的气息飘出来。小孩就用力地吸着鼻子,口水在嘴里咕噜噜地响。终于,大人揭锅盖了,小孩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桐树叶,也不怕烫,张嘴就是一口,那个甜,那个香,几乎盖过了全世界的美味佳肴。

还有柚子糖,常常让我在梦里吃出笑声。柚子糖的主要原料是柚子片和红薯糖。柚子成熟后,连皮带瓤切成圆片,放进配有石灰的井水里浸泡,漂去柚子片里的苦味涩味。三至四天后,漂去了苦味涩味的柚子片,水光鲜亮,嫰若藕丝,在清水里清洗干净,放进刚熬出的红薯糖里熬。熬到一定时候,赶快起出来。这时的柚子糖,黄灿灿,光滑滑,晶莹透明,简直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柚子糖又甜又软,放进嘴里,轻轻一呡就能溶化,口感出奇地好。小孩喜欢吃,大人喜欢吃,老人更喜欢吃。一般老人不喜欢吃糖,吃了糖嘴酸。可吃了柚子糖就没有酸的感觉了,留在舌尖上的,是一种醇、甜,、香,而且能清火退热,最适合于老年人的胃口。传说三阁司105岁的寿星张老太太最喜欢吃的就是家里做的柚子糖。

呵,这就是我的故乡,这就是经常在我梦中出现的三阁司。

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魂牵梦绕的地方)(3)

作者简介:龙会吟,湖南隆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隆回县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创作二级,现供职于湖南省隆回县文化馆。1983年在《芙蓉》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天边一钩弯弯月》。作品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等。多次获文学、戏剧创作奖,其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数家选刊转载,并多次入选国内权威选本。出版有小说集《谷雨茶》《深山里的白衣天使》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