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不夜城吗(唐代的不夜城在哪里)
2021,农历辛丑牛年的春节假期刚刚过去,各地的旅游成绩也陆续发布了。让人惊喜的是,西安大唐不夜城在春节期间不但多次被央媒报道关注,还荣登了全国热门点第一名。由此进一步带动了西安旅游市场的恢复与发展,为西安抗击疫情影响,更快更好地恢复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更加火热发展的过程中,不出意外地又从东边邻省传来了一股杂音。主要的意思是说,唐朝的时候长安宵禁,洛阳没有宵禁,所以真正的大唐不夜城应当在洛阳。为了证明他们说的有道理,他们还搬出了唐朝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七言诗,《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他们提出此事中含有不夜城三个字,因此不夜城确定应该在洛阳。
对于这首诗,西安网友也有自己的解释,和洛阳网友的分歧主要是不夜城指的哪里。对此我觉得,诗文里边经常有夸张比喻的成分,凭借一首诗,不能够准确的认识当时的历史社会状况,双方分歧的焦点还是应当回到最核心的宵禁问题上来。那么,唐朝的宵禁问题是怎么来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唐朝的里坊制度。
唐朝中期以前,“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居州县郭内者为坊,郭外者为村,里、村、坊皆有正。里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可见,唐时里坊是为了监控民众和社会管理的需求设立的,并在各州县都有了明确的划分。《唐律疏议》卷八云:“坊市者,谓京城及诸州县等坊市”,可见,坊市制度是当时城市构成的一大特点,并且坊市制度到了此时已发展得十分成熟。诗人白居易曾用诗如此描述长安城的概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作为都城长安城,市坊布局相当规整。地方的市坊建造也很普遍,如苏州有六十坊,益洲有金马坊、书台坊、锦浦坊、花林坊,扬州城有常乐坊、道化坊、临湾坊、道仁坊等,唐北都太原城整体布局大约是东南六坊、南北九坊之制,敦煌、吐鲁番出土文字证明唐代敦煌、西州也有坊市。可见,在当时这种严格的市坊划分已成为城市一种推而广之的布局形式。
唐代对坊的管理统一以鼓声为准,由坊正负责坊门的启闭。早上五更二点自宫内“晓鼓”声起,诸街鼓顺序敲动,坊门开启,鼓要敲到天亮为止,每晚鼓声敲响关闭,不许出入。夜晚实行全城街道严格消禁,如果有“犯夜者,笞二十” ,即便是官员也不例外,“中使郭里旻酒醉犯夜,杖杀之”。如此种种,皆用法律等强制手段来维护市坊制度,进而维护统治者的专制统治。
以上就是唐代里坊制度的基本情况,那唐代的洛阳是什么情况呢。洛阳是唐代名城,自隋唐大业元年重修洛阳城后,新的洛阳城就严格地依据里坊制度进行管理。
洛阳城内共103坊,还有北市、西市、南市共3个市场,是标准的里坊结构,当然也是按照日出开坊、日暮闭坊、入夜宵禁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且洛阳曾为东都,其里坊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之严厉,即使比不了京师长安,也远较其他普通州县严格。因此,所谓洛阳无宵禁,故不夜城在洛阳的论调也就成了无根之水。
那么,唐朝有没有不夜城?要成为真正的不夜城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没宵禁,二是城市繁华至极。就这两点说,因为存在宵禁,唐代长期存在的不夜城肯定是没有的,但短期的存在的不夜城倒是可能有。
唐代元宵节期间,都城长安宵禁暂时取消,坊门、市门昼夜开放,任人通行,连续三天,称为“放夜”。因为元宵节,身在长安的人们拥有了昼夜相连的三天时间,可以在城中自由活动。这对于终年受制于宵禁制度的唐代长安人而言当然是极为难得的机会。“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是他们在元宵节期间的真实心声。元宵放假、取消宵禁,是唐代人的新举措,它为后世所沿袭,也使得唐都长安将元宵节过成流光溢彩、声色交映的狂欢节。正是有了这样的举措,燃灯结彩才具有充分的意义,长安人也才能够“今夕重门启,游春得夜芳”。如果非要从唐朝找一个不夜城,这三天上元节时的长安城,当是唐人心中的不二选择。
再回到苏颋的那首《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时间地点很明确,就是玄宗封禅泰山回来心情大好,在洛阳广达楼下举办歌舞宴会。
宴会途中要求会大臣们作诗留念,苏颋便作了这首应制诗,说广达楼比宜春苑还好看,广达楼前的灯会就像不夜城一样。但广达楼真的像不夜城吗?通读全诗就能明白,这次宴会只是一次只有君臣参加的聚会,没有洛阳百姓,所以其范围只可能限于东都宫内,此时的洛阳各里坊肯定还处于宵禁之中。所以,在皇帝和大臣心中,都清楚苏颋这首诗只是拍马屁而已,而真正的不夜城,只可能是上元节时群臣百姓都参与的“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的长安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