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民稼穑)

记得那时上初中高中时,有一门功课“农知”。

顾名思义,农知就是农业基础知识。这农知那时是一门主要功课,内容包括“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农业八字宪法等。

当时人们批判旧时不种纯油菜,而采取间作套种的方法,在荞麦地里套种油菜,并美其名曰:荞麦地里带菜子,好比赵云保太子。

那时人们刚开始施用化肥,把化肥通过机器粘裹在油菜籽上,便于充分发挥化肥效力,还把这种方法叫“大力化”。

那时也搞棉花高产试验,讲求每亩万株棉,作务讲油条改担子,播种讲“温汤浸种,3911拌种”。

对于小麦品种,要求提纯复状,对于栽植红薯,则讲究“红芋下蛋”,说什么:高垄结大苕。

记忆最深刻的是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传统农耕文化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习惯说法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当然,这一说法基于母亲河黄河流域一带的,因为这一带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

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民稼穑)(1)

如今的陕西有“教稼台”。

教稼台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遗迹,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被列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作为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机构,教稼台巍峨矗立于距今国家杨凌农业示范区近前。

中国的北方是游牧文化,东南方挨海沿河的可能还有渔业文化,这和农耕文化有点区别,要不然今天还说“江南春早”。

春耕指春天要播种的农作物。

我家渭北山区离教稼台不远,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油菜这两种越冬作物,也属于夏季作物——夏季成熟收获。

除此以外,还有秋作物。秋作物又分早秋作物和晚秋作物。早秋作物其实和小麦油菜一样,属于一年收一料的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怕冬季冻死,不能隔年(先年秋季)播种,而在翌年春播种,一般有玉米、谷子、豆类等。这就叫春播。有农谚:谷雨前后,点瓜种豆。还有人说布谷鸟叫,是叫人种谷。

夏耘就指在收割麦子油菜以后,对这些春种的早秋作物进行管护,恐怕这该叫耘了。

耘就是锄,别的不说,玉米从种到收至少锄三遍,农谚是:头遍刮,二遍挖,三遍拥个大疙瘩。

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民稼穑)(2)

夏收其实正确说,是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夏收就是收小麦油菜等各种夏季作物,小满收油菜,芒种收小麦。夏管就是管理早秋作物,具体以耘为主。

夏种是什么?夏种是指收了麦和油菜以后再种的晚秋作物,家乡人叫回茬,意思是一年收两料。这种晚秋作物有荞麦、糜子,还有豆类和短期能成熟谷子玉米。

三夏太忙太累了,当年邹志安老师的小说《仲夏夜》可能很好记录了这一现状。

秋收是指收获早秋和晚秋作物了。秋季不光要把地里的各种农作物收完,还要把收割以后的地全部犁好,留够来年种早秋作物的地以外,全部种上小麦油菜等过冬的夏作物。所以秋有时也叫三秋:秋收、秋播、秋管。当然,这时的管内容就有点少了,多半指把来年种早秋的地整理好,但这类地一般预留的较少。

秋天秋播的任务很重,因为黄河流域大部分农作物都是夏季作物,故农谚是:收麦不忙种麦忙。还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

冬藏,这很好理解,我不必要说了,自古人说农民是半年辛苦半年闲。

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民稼穑)(3)

家乡不远就是中国杨凌农业示范区,家乡的农民已经习惯了按时参加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借此获取先进现代的农耕文化,觅求适合自己当地的农作物果树新品种。

杨凌示范区如今就是历史上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的“教稼台”。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民稼穑永远是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农耕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