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是呈现中西文化最为典型的影片。作为李安的发轫之作,《推手》所建构的文化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所美国郊区的楼房里。

作为住宅空间,里面居住着中国父亲朱父、美国儿媳玛莎以及“半西化”的儿子晓生和孙子吉米,之所以说“半西化”,是因为尽管儿子朱晓生在美国求学、工作、生活,拥有美国绿卡,但其文化观念依然是中国式的。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2)

比如,全家人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一起生活,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正是故事冲突展开的深层原因,而在表现形式上,却依托于住宅空间,其中又集中在一楼空间,从空间的布局来看,一楼作为公共的生活空间,又分为客厅、书房、厨房、餐厅等具体空间。

影片一开始,李安导演就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父亲活动的客厅空间和儿媳工作的书房空间,这两个空间相邻,却没有门来阻隔,空间上是互通的。父亲在一边打太极,儿媳在一边写作,互不理睬却互为影响。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3)

显然,这种影响对于儿媳来说是非常大的,作为一名作家,是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写作,而朱父时不时发出的声音严重影响了玛莎的创作。

李安导演有意设置这样的空间格局,让冲突直接在此文化空间中酝酿、发酵直至爆发。玛莎曾向晓生提处换个大房子的想法,却遭到了晓生的拒绝:“在中国,这间房子够住四家人”,玛莎追求的是独立的空间,朱父和晓生向往的是三代同堂的空间,对空间的不同追求导致了玛莎和朱父,玛莎和晓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4)

影片最后,玛莎如愿地搬到一所大房子里,相较于之前的房子,空间变大了,并且有了独立的空间区分功能,玛莎有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区,不受外界打扰,朱父也有了自由活动的娱乐区,休息区,“新的文化空间将不同的文化之间设立界限与阻隔,才能促使不同文化之间既有交融也有独自的空间。

这样的文化空间的设置能够减缓不同的文化之间激烈的碰撞,更好的促进不同文化的良性融合。”除此之外,餐厅空间以及厨房空间也是文化冲突的空间,在影片中多次被呈现出来。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5)

在餐厅空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中西两种语言、两种菜肴、两种进餐方式以及餐后的争吵,营造了一种混杂的文化空间,在此文化空间中,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展现了两种文化激烈的碰撞与摩擦。

影片中,有三场重点表现厨房空间的戏,第一场在影片13:35时,朱父切菜的叨叨声,玛莎洗盘子的流水声,似乎是一种无言的对抗,中西方迥异的厨具及做饭方式展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比。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6)

第二场在影片56:08时,父亲走丢,晓生寻找未果,与妻子发生争吵,压抑之下打乱厨房空间,凌乱的桌椅以及满地的食物令厨房一片狼藉,这也是影片中表现文化冲突最为强烈的一次。

第三场在影片1:26:04时,在晓生决定搬到大房子后,玛莎用中式的做饭方式表明文化冲突的在这一空间中的消失,转而为文化的和解与融合。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7)

厨房空间的性质经历了从无言的对抗空间——激烈的冲突空间——和解空间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新空间(大房子)的产生。

《喜宴》和《推手》一样,故事的地理环境都设置在美国,以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为故事背景,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是《喜宴》在人物身份上更加复杂,增加了同性恋这一层身份。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8)

影片以中国母亲的一通催促儿子相亲电话而开场,之后便展开了父母来美——假结婚——假戏真做——威威怀孕——真相暴露——父母离开美国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戏剧性的展现了中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过程。

影片中父子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同性恋态度上的观念不同,高伟同在美生活十年,西方文化对待同性恋的包容态度他早已接受,并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但他知道,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父母来说,是无法接受自己同性恋这一事实的,因此,才有了假结婚的情节。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9)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无疑是那一场隆重而热闹的婚宴仪式,在这个封闭的中餐馆的空间中,李安导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首先婚宴的地点在曼哈顿的中餐馆,中餐馆中又上演着中国传统的婚宴仪式,来往的宾客也是中西混杂。

在这样一个文化混杂的空间中,空间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李安导演一方面借这一空间展现了东方文化奇观,从而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固有的刻板印象,同时,这一空间也体现了内在的文化冲突,伟同和威威的结合并非自愿,而是被逼无奈,在整个繁琐的结婚流程中伟同情绪低落,与父母喜形于色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内在的文化冲突。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0)

影片最后,李安导演将镜头对准通往安检口的过道空间,这一空间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重要通道,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点。

高家父母在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后,毅然决然返回东方文化中去,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中,高父举起双臂,一方面代表着高父对于伟同同性恋事实的接受,同时也代表着高父对西方文化的妥协与投降,因此,这一过道空间便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空间。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1)

《饮食男女》中,李安导演着重表现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就餐场景,这一就餐的场景空间一共在影片中出现六次,贯穿整部电影。影片一开场,就是父亲做菜的镜头,为晚上和女儿们的聚餐做足了准备。

在电影中,餐厅空间既是家人之间进行联络感情的情感空间,又是家人之间思想交流的文化空间。每一次家庭成员发生重大事情都在这一空间宣布。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2)

第一次聚餐是在影片12分钟,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二女儿家倩宣布自己买了房子,准备搬出去独居;第二次是在影片60分钟,家倩购房被骗,暂时无法搬出去独居,继续留在朱家老宅,再次显示了父亲和家倩紧张的关系。

第三次1:14:50,三女儿家宁宣布自己怀孕,搬离朱家老宅;第四次1:37:21,大女儿家珍结婚,搬离朱家老宅;第五次1:47:29,所有家庭成员以及邻居锦荣一家,聚在一起,朱父宣布自己和锦荣恋爱之事,并计划搬离朱家老宅,引得全场哗然。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3)

在这五次聚餐中,前四次聚餐分别表现了父亲和家倩、家宁、家珍三个女儿间的紧张关系,而第五次聚餐,则是空间冲突爆发最为激烈的一次,父亲宣布自己和锦荣的老少恋,并决定搬离朱家老宅。

纵观前五次聚餐,文化冲突爆发的原因在于家庭成员都想逃离朱家老宅这一家庭空间,想拥有自己独立的居所,老宅所代表的家庭空间既是文化冲突爆发的根源,同时也是文化和解的空间元素。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4)

影片最后,家倩成为了朱家老宅的新主人,以父亲为主的文化冲突的家庭空间不复存在,转而为以家倩为主的文化和解的家庭空间,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同样也是第六次聚餐场景,家珍和家宁无法回到家中,餐桌前只剩下父亲和家倩两人,家倩如愿进入厨房,为父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父亲也如愿和锦荣结婚并且恢复味觉,两人在无声的言语中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文化景观以一系列符号的形式装饰故事的表层,同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又活跃在故事的深层。《家庭三部曲》中,通过具体的家庭空间把中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5)

从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可以看出李安导演处理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他总是在调解两种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试图找到一种妥协与和解的方式,实现中西方文化交融,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自我身份的认同。

众所周知,李安从小在台湾长大,又在美国接受教育,身上本身就带着文化多元性,此外,大学毕业后的李安,由于没有合适的拍片机会,便在家韬光养晦,除了做饭、带孩子等日常生活外,李安不忘构思剧本,他把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写进剧本中,搬到银幕上。

电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影片文化景观的空间符号(16)

可以说,《家庭三部曲》是李安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融入了李安个人的生活经验,这也是他的电影能受到中西方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