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

“因为《弗兰肯斯坦》,我在上海生活将近两周,之前我随《上甘岭》剧组巡演来上海,行色匆匆。《弗兰肯斯坦》让我第一次慢下来,感受上海的生活和演出氛围。上海大剧院舞台很舒适,观众很热情。”9月25日,黄兆函完成她在上海大剧院的第13场《弗兰肯斯坦》,这也是她演出的第30场《弗兰肯斯坦》。

戴上背背佳,穿了两个月高跟鞋、长裙

英国国家剧院版《弗兰肯斯坦》产生双男主互换创意。两位明星“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米福”约翰尼·李·米勒,每天轮流饰演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和他所创造的人形生物。中文版延续这一传统,袁弘、郑云龙、闫楠互换演出弗兰肯斯坦和人形生物。

“两个角色一天一换,而不是一周换一次,完全不给你适应过程。每场开演前,我们要把剧本从头到尾全部‘顺’一遍。‘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只有一位演员,需要和好几组人形生物、弗兰肯斯坦对戏。”郑云龙口中,唯一的“伊丽莎白”正是由黄兆函饰演。

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1)

为准备伊丽莎白,黄兆函穿了整整两个月高跟鞋和长裙,以求贴近角色,“《弗兰肯斯坦》中方导演李任、编舞王亚彬还让我戴上‘背背佳’,体验贵族小姐感觉。英方导演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拒绝角色脸谱化,强调每个行动、情绪都有出发点。他给我分析,伊丽莎白从小生活在弗兰肯斯坦家,弗兰肯斯坦的母亲早逝,所以伊丽莎白是这个家的隐形女主人,性格很坚强。”

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2)

下午2点,演员们陆续来到上海大剧院,“我们习惯早来,再熟悉一遍舞台和灯光。”晚上6点多化完妆,黄兆函奔出化妆间,“赶紧找闫楠哥对一遍台词。每个‘弗兰肯斯坦’和人形生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每场都像首演。在排练场,大家轮流上台彩排,但在台下等候时,他们也不会休息,永远在默词、在走戏。”

开演前,父女俩交换一下眼神

7点半演出开始前,黄兆函又去了父亲黄宏的化妆间。她在地下一楼集体化妆间,黄宏在一楼VIP化妆间。冲进黄宏的化妆间,简单打个招呼,黄兆函像一阵风奔向上场口。“我和我爸没有固定的加油方式,互相交换一下眼神就知道是相互鼓励。他演得很好。”

黄宏在《弗兰肯斯坦》饰演德拉西,“这是我第一次演外国戏、第一次在舞台上演盲人,只有半场戏。”北京首演前晚,所有演员留宿在剧院楼上宾馆。凌晨三点,黄宏听到天花板在响,原来是闫楠还在练习人形生物动作。虽然“调侃”后辈半夜不睡觉,黄宏自己也在默默用劲。

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3)

上海首演登台前,黄宏在化妆间外抓住正巧路过的剧本翻译尚晓蕾,“你对德拉西有什么意见?前半部分节奏需要再慢一点吗?”

“我要向老艺术家学习。”黄兆函调侃父亲是老艺术家,“他每场都会给我这样那样的意见。但他经常吐槽我,他说给我听的话,我都不太听。我听导演更多。”

唯一一次,黄兆函特别认真地问黄宏,“您上台前会紧张吗?”

“会啊,我会紧张。”黄宏的回答让女儿半信半疑,“说不定他是在安慰我,上台之前再有经验的演员都会紧张。略微的紧张感对演员来说是件好事,会提神、会刺激演员的表达。如果一个戏演到最后,演员麻木了,没有感觉,挺对不起那一场的观众。每场观众都是全新的。”

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4)

关于如何表演,黄兆函也有对黄宏言听计从的时候。父女俩曾合作《等儿的湿地》,这是一部黄宏、王金明联合执导,黄兆函主演,倪萍配音的生态环保电影,去年9月在哈尔滨首映。“拍电影时,我完全听我爸的话,他是导演。电影更多是导演的艺术、镜头的艺术。”

黄兆函点评,“黄导是一个很认真的导演,《等儿的湿地》在小城拍摄,飞机场小得只能起落一架飞机,每天只有一个航班。为了拍摄,我们前后去了7次三江自然保护区,用一年多时间记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大家认认真真去做艺术。”

一个特别不会找话题的人

黄宏是家喻户晓的演员,黄兆函却直到看了国家话剧院话剧《大宅门》,才萌生艺考想法,“话剧表演太有魅力,两三个小时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多年以后,黄兆函报考国家话剧院,考官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考国话”,她又一次回忆起看《大宅门》的激动。

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就读期间,黄兆函投身影视剧演出,“比起播音主持,我好像更喜欢表演。因为我慢热,不太爱说话。在生活中,我是一个特别不会找话题的人。”

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5)

连续出演两部话剧《上甘岭》《弗兰肯斯坦》后,黄兆函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影视剧习惯跳拍,开机第一天就要拍大结局的戏。镜头前看似只有一个演员,其实一大圈人围着你,蛮难沉浸入戏。我喜欢舞台,它是连续的、沉浸的,两个小时完全属于演员,演员完全属于角色。”

京沪两地市场对群星云集的《弗兰肯斯坦》报以极大热情。黄兆函看到来自观众的上万字剧评,“观众像写论文一样严谨地研究《弗兰肯斯坦》,演员都没法如此具象地观照自身。剧组很震惊也很开心。如果演完一个戏,没有激起大家任何评论的欲望,没有任何人去关注你的表演,老实说,这是一件没有成就感的事情。”

从两年前演《上甘岭》开始,黄宏学会积极刷剧评,“在剧定型前尽可能把遗憾解决掉。”过去几十年,黄宏是个不太上网的人,一开始,剧组同事把网上剧评转发给黄宏,现在他自己刷,“通过关键字搜索,但是刷得不是那么好。”

黄宏及子女近况(与父亲黄宏共演30场弗兰肯斯坦后)(6)

经过多年春晚小品历练,黄宏有着足够的心理承受力,“看到评论,我绝不会反驳,首先看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只是空空去赞美,我也不会走心;提意见,即使说得很难听,只要有道理,我会调整,没有道理,不放在心上。”

黄宏的态度也影响了女儿,黄兆函说,“《弗兰肯斯坦》深圳场,期待更多剧评。”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