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便宜的雪糕(平价雪糕为什么越来越难买到)

北京市一家小卖部的老板透露:“除去人工、电费、店面租金等成本,一根网红高价雪糕的利润相当于3根至4根平价雪糕的利润,有时甚至更多,便宜的雪糕虽然可以以量取胜,但是综合考虑下,还是会选择进贵一点的雪糕而且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只要不是贵的离谱,他们的选择更多还是偏向口味而不是价格”,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那么便宜的雪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什么那么便宜的雪糕(平价雪糕为什么越来越难买到)

为什么那么便宜的雪糕

北京市一家小卖部的老板透露:“除去人工、电费、店面租金等成本,一根网红高价雪糕的利润相当于3根至4根平价雪糕的利润,有时甚至更多,便宜的雪糕虽然可以以量取胜,但是综合考虑下,还是会选择进贵一点的雪糕。而且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只要不是贵的离谱,他们的选择更多还是偏向口味而不是价格”

《法治周末》记者 管依萌

“听说今年的雪糕价格飙升,所以特意选择了一个比较‘亲民’的品牌,没想到结账的时候还是让我措手不及——两根雪糕30元。”随着气温的升高,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罗羽(化名)就近选择一家连锁便利店购买雪糕。

最终,罗羽换了一个单价4元的雪糕。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雪糕,罗羽更加怀念小时候经常吃的小布丁、老冰棍。

“去便利店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雪糕标价”“网红雪糕价格贵得有多离谱”……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有关雪糕、冰淇淋的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而包括雪糕价格、跨界营销等部分话题更是数次登上了微博热搜。

“便宜的雪糕去哪儿了?怎么连雪糕自由都不能实现了?”这不仅是罗羽一个人心中的疑问。

一家便利店近半数雪糕单价超10元

在罗羽的印象中,此前楼下的小卖店随手可见五毛、一元的雪糕,“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根雪糕是满满的享受,老板为了促销,批发的话价格还能更便宜”。

前几天,罗羽跑了家附近的3家便利店,都没有找到最想吃的“老冰棍”,“以我家附近为例,想要购买便宜的雪糕,只能到菜市场批发,价格相对过去也贵了不少。而那种连锁便利店和超市的雪糕价格更高一些”。

罗羽发现,目前北京一些便利店、超市里售卖的平价雪糕品牌并不多见,偶尔能在一些店里看到伊利、蒙牛等品牌,取而代之的是那种一眼看去比较高端的网红品牌或新品牌。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发现,市面上的高价雪糕占比也较高。以一家连锁便利店为例,价目表上共有42款雪糕,价格最便宜的雪糕为3元,仅有一款,3.5元至4.5元的有5款,其余的雪糕均在5元以上,10元以上的有20款。

然而,很多消费者一边抱怨着雪糕价格昂贵,一边却对高价雪糕“趋之若鹜”。

5月中旬,由茅台、蒙牛联名推出的全乳脂冰淇淋——茅台酒味冰淇淋横空出世,并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售价为:经典原味66元/杯、青梅煮酒味59元/杯以及香草口味66元/杯。

即便有网友对此给出“怎么感觉比喝飞天茅台还奢侈”“比哈根达斯还贵”的评价,但这并未影响茅台酒味冰淇淋的迅速出圈。数据显示,贵阳茅台冰淇淋旗舰店营业开售7小时,销售额破20万,销售单数破900单,共计销售茅台酒味冰淇淋超5000个。

5月29日,茅台酒味冰淇淋正式上线茅台旗下的数字营销平台“i茅台”,其线下爆红的态势也由此蔓延至线上。小茅i茅台公众号数据显示,上线首日,茅台酒味冰淇淋51分钟全部售罄,销售数量逾4万个,销售金额逾250万元。

高价雪糕利润远超平价雪糕

近期,“雪糕为什么越来越贵”“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等话题也引发热议。比哈根达斯还要贵的茅台酒味冰淇淋一跃成为雪糕界的爱马仕,整个市场都在陷入“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境况。

艾媒咨询调研发现,2022年网友对单个雪糕的接受价位大多在3到5元之间,所占比例为37%;其次是5到10元之间,占比为33.9%;此外,也有网友接受价位较低,在1到3元之间的占比为11%;而接受价位在10元以上的较少。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受访消费者中,超六成消费者对雪糕高定价的态度是认为其溢价太高,是营销成本堆起来的;有18%的受访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物料成本确实高。

有统计显示,2008年至2020年,冰淇淋生产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大约80%。这些因素都推高了商品价格。

“雪糕价格上涨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还要口感好,样子看起来美观,消费者要求高了,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生产工艺的成本,自然就会增加,所以价格就会上涨。其次,原材料成本涨价,雪糕价格也就会跟着水涨船高。最后,商家的人为炒作。逐利是商家的天然属性,部分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故意炒作各种口味、形状、娱乐等雪糕概念和噱头,人为地推高了雪糕的价格。”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

此外,价格的上涨也传导在渠道端。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利润驱使下,不少便利店、商超更愿意上架高价雪糕,平价雪糕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北京市一家小卖部的老板透露,除去人工、电费、店面租金等成本,一根网红高价雪糕的利润相当于3根至4根平价雪糕甚至更多,“便宜的雪糕虽然可以以量取胜,但是综合考虑下,还是会选择进贵一点的雪糕。而且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只要不是贵的离谱,他们的选择更多还是偏向口味而不是价格”。

提价同时更要提高品质

在陈音江看来,受消费需求和材料涨价影响,雪糕产品存在持续涨价趋势。

“商家提价的同时更要提高品质。”陈音江强调,对于商家来说,根据市场和供求情况适当调价是可以理解的,但商家在提价的同时一定要提质,要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健康安全的雪糕产品,要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而不是靠炒作所谓的噱头和概念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否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形象,而且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陈音江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此前雪糕曾出现过质量安全问题。

2021年10月15日,海口市市场管理局发布消息称,2021年7月至9月,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收到的6份《检验报告》显示,经检验,海口美乐雪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批次雪糕蛋白质项目、大肠菌群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因生产经营不合格、与标签内容不符的雪糕,该公司被依法处罚款15万元。

6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雪糕卖上高价,并不代表品质无忧。无论是“双黄蛋”雪糕抽检大肠杆菌超标,还是用“特级红提”“不加一滴水”等标语构成虚假宣传。知名雪糕品牌频频翻车,不仅引发消费者担忧,也有损企业信誉。食品安全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口味是核心竞争力。两者皆失,营销做得再好,网红爆款也会很快过气。如今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更多,消费喜好也一直在发生变化,雪糕生产商只有练好内功,确保产品健康安全、品质过硬,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对于雪糕的价格和品质如何统一的问题,《法治周末》记者也采访了近年来走红的雪糕品牌钟薛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钟薛高从第一条生产线开始,一直坚持自购核心生产设备进厂,自派生产管理团队驻场,自主采购与品控,并自建仓储,还创新了一物一码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覆盖从生产到冷链物流的几乎全链路环节。哪怕特殊时期雪糕的原材料价格、生产、人工以及冷链运输的成本都大幅上涨,我们也始终坚持产品品质。”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网红概念,要买对的、适合自己的雪糕。如果在消费过程中遇到权益受损问题,要及时保存好相关证据,依法维权。”陈音江表示。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