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十)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二十:收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二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十)(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语典故,从字面上看充满田园的意趣,但它的产生的背景,却是战争带来的血雨腥风。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最著名的两支军队是绿林军和赤眉军。绿林军在昆阳大战中,痛歼王莽军队主力,最终由刘秀领导。赤眉军则攻入长安,扶持更始帝刘玄。

二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十)(2)

随着王莽的新朝的败亡,为争夺天下,绿林军、赤眉军这两支武装也很快剑拔弩张。被赤眉军拥戴的刘玄甚至听信部下的建议,处死了刘秀的哥哥刘縯(演)。后来赤眉军发生内乱,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杀死了刘玄。至此,这支农民起义军的政治资本也丧失殆尽。而绿林军则成为刘秀政权起家的军事力量。

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即位后,看到赤眉军在关中一带失去了民心,且有离开长安的迹象。就派大将冯异、邓禹率军西征,意欲在赤眉军南下的时候发动袭击,扫平赤眉军。但当时的赤眉军,政治虽然失势,打仗依然很厉害,军力强悍,也有计谋。他们在一个叫回溪的地方,把粮草车的袋子里装满泥土,丢弃在路上,假装打败了撤退,大破邓禹率领的汉军。连冯异的军队也跟着吃了败仗。面对失败,冯异却异常镇静,他在败回营寨后,首先加强防御,又将部队重新收拢,派奸细混入赤眉军,在赤眉军中大肆散布谣言,破坏军械,打击赤眉军的士气。而赤眉军却不加防备,认为汉军不足虑。

冯异在做了充分准备后,与赤眉军约定在崤山一带作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大破赤眉军。汉光武帝刘秀在听取了冯异与赤眉军作战的经过后,非常欣慰,专门下诏书褒奖冯异。

这一段故事,《后汉书·冯异传》是这样记载的:“(光武帝)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失败)回溪,终能奋翼黾(渑)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诏书里,刘秀虽然没有对冯异有很高的评价,但抚慰之情溢于言表。

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是刘秀的股肱之臣,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冯异还有一个雅号,人称“大树将军”。每当打了胜仗,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大树底下躲避,把功劳让给他人。冯异还颇有政治远见,曾极力劝刘秀称帝,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东征西杀,立下许多大功,曾任征西大将军,后病死于军中。

二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十)(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丧失一个机会,或经过了一次失败,却在另一个地方得到了补偿。光武帝使用这个俗语,就是评价冯异的战绩功大于过。这里的东隅,指日所出处,意思是早上,引申为早一些的时候。桑榆则指的是落日所照处,意思是傍晚,引申为较晚的时候。通俗的解释就是,先前失掉的,在稍晚一些时候又补回来了。

二的成语故事及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十)(4)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曾活用这个成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个成语表明:一切困难和挫折的发生,都还有挽回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