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的话的经典(致母亲母亲语录)

文/鲁从娟

写给母亲的话的经典(致母亲母亲语录)(1)

我的母亲没念过书,只上过几天夜校,认识几个简单的字。但我却觉得母亲很不平凡,她是一个有见解、有智慧的母亲。小时候,母亲对我们一点也不严厉,也没怎么刻意教育我们,更谈不上讲什么大道理,有的只是那些张口就来的朴素语言,乡间俗语。母亲说的那些话浅显易懂,带着乡土气息,听起来寻常,细细咂摸,每一句都蕴藏着让人受益无穷的哲理。我们姐弟都是在一种平和的家庭气氛中,顺其自然地健康成长。虽然没有飞黄腾达,但都按部就班,成家立业,不让父母操心,各自过着悠然安稳的小日子。

“穷家富路”。母亲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田野山间,春耕秋收,锅台炕沿,浆洗缝补。出过最远的门,是到离家三公里外的集市去赶集。但她的心胸是旷达的,眼界是开阔的。母亲知道出门在外不易,常说“六腊月里不出门,赛过活神仙。”腊月六月是一年当中最冷和最热的天气,出门在外遭罪。前些年,弟弟在北京工作,每次临行前,母亲总要炸小果,煮鸡蛋,还不忘往弟弟口袋里塞一沓钱,母亲说,“穷家富路”,我在家里包子饼子啥的都能填饱肚子,冻不着饿不找,遇事有街坊四邻帮忙。可出门在外就不一样了,要多带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别委屈了自己。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村里有俩亲兄弟,因日常琐事发生争端,长时间不相往来。有一天,哥哥在街上看见弟弟和一村里人吵架,二话没说,冲上去就帮弟弟理论。母亲感慨地说:“打仗还得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血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一家人应该团结一致,遇到困难还得靠自己的亲兄弟,无论怎么吵闹,关键时刻却能一致抵御外人欺负。《诗经、小雅、常棣》里有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正是这个意思。

“谁有不如自己有,夫妻有隔一道手”。街上有一对夫妻吵架了,原因是女人娘家穷,弟弟娶媳妇,姐姐给了弟弟一些钱,让弟弟把婚礼操办得别太寒碜,免得让人笑话。男人知道后就和女人大吵一架,说钱是我挣来的,你凭啥私自做主?女人双肩抽搐,哭得满脸是泪。母亲在一旁唉声叹气地说:“谁有不如自己有,夫妻有还隔一道手。”这句话用在当今也不过时,结婚后的女人经济上独立,活出自己的尊严。除了提升自我价值,也是一种心态上的进步,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被动,还拥有在这个世上生存的资本。

写给母亲的话的经典(致母亲母亲语录)(2)

“两口子不一心,穷断了脖子筋”。邻居家的男人不但赌博,还特懒,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年到头没个勤快时候。为此,两口子天天吵架,以至于田地荒芜,六畜不旺。尽管女人很勤劳,也很节俭,农闲时做毛线花,织花边,可日子还是过得十分困顿窘迫。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说:“‘两口子不一心,穷断了脖子筋’,居家过日子,两个人的心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块儿使,日子才能过红火。”同舟共济,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说的也都是这个理儿。

“家丑不可外扬 ”。母亲从来不在街坊邻里跟前说家中杂事,若是哪个婆婆或媳妇在母亲面前诉说家中是非,母亲便会劝说:“家丑不可外扬,家务事说出去会让人笑话的,屁股再臭也不能割下来丢了,那也是人身上的一部分。再怎么不好也是一家人,一个锅里摸勺子,遇事还得靠自个儿一家人,靠谁都不行。”

“两口子居家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着锅沿的”。母亲与邻里之间相处和谐,农闲时节,来我家串门的街坊很多,大门一天到晚几乎都是敞开的。有谁在家里生了气,窝了火,心里不痛快,脸上也没个欢喜样,母亲一眼就能看出来了。然后就说:“两口子居家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着锅沿的,有点磨擦很正常,别往心里去,夫妻俩没有隔夜的仇,炕头吵架炕尾和,日子还得过不是吗?”若是邻里之间发生争端,母亲就会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邻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能将就将就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心一宽,啥事都过去了。”母亲陪人家说说话,拉拉呱,三言两语就把人家说得云开雾散。气消了,火也降了,心里顺畅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轻快、轻快”。秋天是收获庄稼的季节,山路狭窄,两边长满杂草荆棘。割下来的豆子要一趟趟用小铁车往下运。父亲性急,总是一次把小车装得满满的,比人都高。走在羊肠山道上,看不见前面的路,磕磕绊绊,行走缓慢。母亲就说父亲:“你这是懒汉载,轻快、轻快,一次少推点,轻轻快快的,一会儿一趟,‘燕子衔泥垒大窝’,积少成多,多推几趟就有了。”冬日农闲时,母亲教姐姐做针线活,姐姐图省劲,引了一根长长的线,认为这样出活儿。可线太长极易结疙瘩,反而浪费时间。母亲就说姐姐:“巧手女人引短线,一会儿缝一根,既轻又快,还出活儿。”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味追求速度,结果反而会离目标更远。

“吃一百担豆,不知豆腥气”。早晨急着去上学,端起桌子上的苞米稀饭就喝,喝到嘴里才感觉太热,烫得呲牙咧嘴,并且经常这样不长记性。母亲就说我:“吃一百担豆,不知豆腥气,上来就呼噜一大口,你就不能先喝点尝尝热不热?”村里有人借了我家的钱,过了一年只字未提。第二年又来借钱,父亲又借给了他。母亲就说父亲:“你这是吃一百担豆,不知豆腥气,那人好吃懒做,贪婪成性,有借无还啊!”意思是说,做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屡次吃亏还不长记性。

“邻里邻居,能帮就帮一把”。母亲手巧,会做衣服,做出来的衣服比买的成衣都好看。一进腊月门,母亲就忙了,街坊的婶子大妈都拿着布料领着孩子找上门来,母亲一点儿也不厌烦,找出我和姐的衣服让他们穿试试,然后根据大小肥瘦改变尺寸。用粉笔在布料上横七竖八划上一道道线,再用剪子剪成一片片的。衣服裁好了,再用脚踏缝纫机做成衣服。做成的衣服需要熨烫,母亲把一个大茶缸装上热水盖上盖子,把衣服放桌子上铺平,一点点熨烫平整,那么耐心,那么认真。每到端午节,母亲就去左邻右舍帮忙包粽子。特别是需要出村送亲戚的,怕包的粽子不好看,会被人笑话,特意让母亲包上一些。因为母亲包的粽子有角有棱,模样俊俏,能拿得出手,即使出村出疃,谁见了也会“啧啧”称赞一番。母亲总那么热心,有求必应,“邻里邻居,能帮就帮一把。”母亲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写给母亲的话的经典(致母亲母亲语录)(3)

“看不得别人掉眼泪”。我家房后陈奶奶隔三差五就会被光棍儿子赶出家门,八十多岁的陈奶奶拄着拐杖坐在大街上掉眼泪。母亲就把陈奶奶搀扶回家,做一碗热乎饭给她吃,晚上就让她睡在炕头上。街坊们就劝说母亲:“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老人家八十多岁的人了,说句不好听的,出了事儿她那个光棍儿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母亲就说了,她也明白这个理儿,只是看老人家流落街头很可怜。母亲常说,她就看不得别人掉眼泪,看家别人掉泪心里就酸酸的,特难过。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推着独轮车卖虾酱的老人,天黑了想借大队牛棚住一宿。可是队长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因素,拒绝了他的要求。父亲便把老人领来家,母亲热汤特水做给老人吃。老人喝着面汤时,眼泪“吧嗒吧嗒”往碗里掉。母亲在一旁竟手足无措,说谁还没有个难处啊?出门在外不容易,你就安心住在这里,不嫌饭食不好就行。

“疼儿疼孙子,也要疼自己的好身子”。姥姥瘫痪在床好多年,母亲和我四个舅舅三个姨轮流伺候,赶上农忙季节,山上的活儿多,每个人都恨不得有分身之术。所以姊妹之间免不了为这事发生争端。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姥姥纵然有这么多儿女,可个个都有自己家里一摊子事儿。母亲由此感悟:“疼儿疼孙子,也要疼自己的好身子。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少生病,自己少遭罪,也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就算儿女再孝顺,照顾得再细致,也代替不了父母遭罪。”

“吃不愁穿不愁,打算不到会受穷”。居家过日子,全靠女人精打细算,萝卜青菜,粗粮细面相互搭配着吃,过年开春上山剜野菜,冬天上山拾草捡树枝,大雪封门的时候烧炕取暖。母亲说:“男人是搂钱的耙,女人是装钱的匣,男人在外面挣了钱,女人在家里好好收拾着,精打细算,不该花的就不能乱花。吃饭穿衣量家当,有钱不买半年闲。”我家每到年底卖两头肥猪,母亲把钱存下一些,留着过年开春抓猪崽,买化肥,再留下过年买年货的钱。母亲常说::“吃不愁穿不愁,打算不到会受穷,居家过日子,要细水长流,有钱莫忘无钱日。若是女人不会过日子,往往是男人挣一扇门,女人丢一页板,日子只会越过越穷。”

“浪费粮食有罪”。母亲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过野菜,挨过饿,对饿有着刻骨铭心的的记忆。所以,一直对粮食有一种敬畏之心。秋天花生收获完毕,每当下一场雨之后,母亲便领我们去地里捡花生。虽然地里已经被人翻过多少遍了,可雨水一淋,仍然有花生露出白白的脑袋。每年秋收完毕已是深秋,母亲率领我们去地里揽地瓜,一直到上冻了才肯歇手。家里也攒了一堆地瓜,人和猪能吃一个冬天。小时候,母亲煮饺子用过的汤,留着熬苞米稀饭。用簸箕掀苞米时,掉下一粒,赶紧停下手中活儿,弯腰捡起来,用手搓搓,用嘴吹吹,就像捡起了一粒金豆子似的。上山走在路上,看见山路两旁有一个花生或一个黄豆荚,都会弯腰捡起来,母亲总是说:“粮食是老天给的,浪费粮食有罪,老天爷都不会答应。”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是母亲的口头语。母亲还会背诵毛主席语录:“忙时多吃,闲时少吃,不闲不忙,半干半湿。”

“时令时令,季节就是命令。 ”母亲不喜欢吃反季节的蔬菜,萝卜下来了就吃萝卜,白菜下来了就吃白菜,吃正当时令的菜。 母亲说,时令时令, 季节就是命令啊! 要顺应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 春天到了就去播种,秋天到了就去收获,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 才是最有味道的。

“赌博发不了家”。邻居小伙子喜好赌博,结婚了还是恶习不改,为此媳妇常常和他吵架,爹妈也管教不了。母亲看见小伙就和声细语讲道理给他听:“赌博有赢就有输,一辈子也不会发家的,就拿一碗水来说吧,倒进你的碗里,再倒进他的碗里,倒来倒去,也就这么一碗死水,只会减少,不会增多。”说得小伙子连连点头称是。后来,夫妻俩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走街串巷收废品,生意越做越大,成立了废品收购点,成为村里的万元户。

“和邻里交往,不能计较”。大姐生孩子时,亲戚邻居送来了鸡蛋,细心的母亲把收来的鸡蛋一一拿到灯下照照,把不新鲜的鸡蛋取出来,再把选好的新鲜鸡蛋染上喜庆的红色,回礼给人家。我不得其解,说再把臭鸡蛋染了回给他们不就得了。母亲说,那可不行,那些婶子大妈舍不得吃,积攒了多日才攒下了这些鸡蛋,不新鲜了也在所难免,这不能怪她们,照此再把不新鲜的鸡蛋回给他们,我心里不得劲,和人交往,不能计较。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说教,母亲在小小的鸡蛋里,将家风写成淳朴无华的至真至善至美。

写给母亲的话的经典(致母亲母亲语录)(4)

母亲语录还有很多,譬如:“人不到八十八,不能笑话别人瘸腿眼瞎。”意思是说,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咋样。典故有语: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提不提。“养儿才知报母恩”,只有自己养育了子女之后,才知道当父母的有多么不容易。“不能看人低”,母亲常说:“千万不能看人低,也别小瞧人,树枝草棒破鞋底都有用处,人不能穷一把日子,吕蒙正还要过饭呢!”还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将心比心”,“世上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爬不过的坎儿”,“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有利无利常在行”等等。

读《菜根谭》,觉得母亲的那些经典语录与洪应明老先生那一篇篇辞藻优美,言简意赅的文章,是多少有些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只是《菜根谭》里,有经营天下、为民谋福的进取精神;有修身养性、透彻禅机的超脱意蕴;也有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的的闲情逸致。书里面的那些处世哲学、对待人生起伏的平和心态、修身养德的精神境界以及回归自然陶冶心性的生活之道,都可以作为现在人在工作学习、享受生活、修身养性等过程中的经典法则。 而母亲的语录则朴实,耐听,接地气儿,如同大白话,却句句都是真理。

母亲语录里,大多是她随口而出,有感而发,也有的是一些乡间老俗语。村里的婶子大妈,老少爷们,冬天倚在墙根暖阳下或围坐炕头上,夏天闲坐在街头巷尾或豆棚瓜架下,家长里短,三只青蛙六只眼睛,东山兔子西山鸡。把柴米油盐,布帛菽粟,酸甜苦辣,世间百态琢磨得无比透彻,一些俗语也就应运而生了。那都是祖辈们多年来在日常中日积月累出来的人生经验,有句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生活中遇事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多少是有些益处的。

写给母亲的话的经典(致母亲母亲语录)(5)

母亲平凡,善良,宽容,坚韧,一生勤俭持家,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接济帮助街坊邻里。人生和岁月锻造了母亲的智慧,她什么事都看得开,想得明。母亲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姐弟受用一生。人生路上,曾遇到过有多少困惑,多少坎儿,想起母亲的说过的话,心中豁然开朗,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母亲语录陪伴着我、点拨着我,修正着我,照亮着我一路前行。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