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观儿童邪典(中外观儿童邪典)
创意配图:儿童“邪典”视频(佚名 视觉中国)
中国网新闻2月2日讯(记者戚易斌 实习记者贾子墨)日前,国内各大视频平台播放“儿童邪典视频”一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这类视频起源于国外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如今已经悄悄流入了国内。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表示,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多个网站也开始自查和清理相关内容。
“邪典”一词源于“cult film”,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往往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富有争议性。有一些作品因其独创性逐渐得到了主流的认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儿童邪典视频”更多则是趣味变态,通过对经典的动漫形象再加工,充斥暴力、软色情和惊悚等元素,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邪典视频”危害匪浅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常常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但其涉世较浅,分辨是非能力不够。而“儿童邪典视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明快的音乐混淆视听、用经典动画形象为掩护、将暴力等行为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使其内容极具迷惑性,引诱孩子观看。更有甚者制作出中国版“儿童邪典片”,将孩子作为拍摄对象。
资料图:青少年上网(Maxppp 视觉中国)
斩断“儿童邪典视频”背后的利益链条针对目前野蛮生长的“儿童邪典视频”,有网络平台行业人士认为,在其背后潜藏着一条外人难见的利益链条。“儿童邪典视频”通过“母婴”、“教育”、“经典动画形象”的标签,在算法的加持下能够轻易搜索到,点击量居高不下。而国内外视频网站通行规则是,只要视频点击达到一定数量,网站就会自动在视频开头或中间插入“贴片广告”。只要用户打开视频,广告就会自动播放,视频上传者由此获得广告收入分成。
无论是视频的制造和发布者,还是造成有害视频及信息传播的网络平台企业,均是“流量至上主义”的信奉者,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道德和社会责任。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认为,平台传播“邪典”内容,经主管部门提醒后予以纠正,将相关内容删除,平台将不承担责任,只能算作自身审查不严。但如果平台为了点击量或是盈利,在监管部门提醒后仍不履行删除的义务,网络平台服务商就是没有尽到自身的法律义务,涉嫌刑事犯罪。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明确要求,网络运营者应监督用户信息发布、阻断非法信息、接受个人的监督、完善网络安全投诉和举报制度等。要用法律的手段斩断“儿童邪典视频”背后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铲除这个灰色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