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

作者 | 九喇嘛ol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1)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这张熟悉的照片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周总理率团出访,这次会议国际背景风云诡谲,二战结束后法国企图在传统势力范围恢复殖民统治,第一次印支那战争爆发,最终被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的人民军打败;1953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达成协议:由苏、美、英、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于1954年4月26在日内瓦开会,分别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这也是新中国的初登世界舞台,西方媒体这样描述中国的代表团“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为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团的表现和周总理的风采经常不时会被媒体拿出来展现,还被写进了中学教材,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周总理给西方媒体准备那道《梁山伯与祝英台》。

为什么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从《梁祝哀史》改编而来的戏曲电影,《梁祝哀史》是1944年的雪声剧团由袁雪芬、范瑞娟两人把原台词口述由编剧南薇、吕仲记录,在此之前是绍兴文戏“的笃班”的艺人连学带传的曲目,益民书局出版过《全部梁山伯》内分三本,头本“梁祝哀史”、二本“十八相送”、三本“楼台会”。

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2)

王叔晖 绘 《梁山伯祝英台》画本

“梁祝”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已逾千年,“梁祝”的年代可考的版本有“东晋”浙江上虞说,“西晋”汝阳梁庄说;“梁祝”的故事也出现多部古籍文献中,如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是最早的记载。

唐人张读也在《宣读志》中所录: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宋人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有言:

“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同宋人史能之《咸淳毗陵志》:

“祝陵在善卷山,岩前有巨石刻,云‘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

而元代有白朴创作的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已佚失。

明清两朝记载“梁祝”故事的书就更多了,其中有名气最大的两位冯梦龙《情天宝鉴》和张岱《夜航船》都有载录:

“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归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若有所失。后三年,梁为鄞令,病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处,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忽地裂,祝投而死。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和帝时,梁得显灵异效劳,封为忠义。有事立庙于鄞云。”

冯梦龙《情天宝鉴》

“四明梁山伯、祝英台二人,少同学,梁不知祝乃女子。后梁为鄞令,卒葬此。祝氏吊墓下,墓裂而殒,遂同葬。谢安奏封义妇冢。”

张岱《夜航船》卷十八

徐树丕在他的《识小录》中录有:

“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同学于杭者三年,情好甚密。祝先归。梁后过上虞寻访,始知为女子。归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不乐,誓不复娶。后三年,梁为鄞令,病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为父所逼,适马氏,累欲求死。会过梁葬处,风波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痛。冢忽裂,祝投而死焉,冢复自合。马氏闻其事于朝,太傅谢安请赠为义妇。

南朝齐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伐。有司立庙于鄞县。庙前桔二株合抱,有花蝴蝶,桔蠹所化也,妇孺以梁称之。

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夫女为男饰,乖矣。然始终不乱,终能不变,精神之极,至于神矣,宇宙间何所不有,未可以为证。”

清代的翟灏《通俗编》:

“白仁甫《祝英台》剧见《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之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英台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以上所录,可以看到“梁祝”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里的演变和神话,直到近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和赵清阁分别写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小说,“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生命力热烈旺盛。

“梁祝”发端不管是“西晋”还是“东晋”都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门阀割据,大而不统,自秦汉以来的皇权旁落,社会动荡不安,五胡乱华、衣冠南渡,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而思想解放也是空前的,从流传下来的《世说新语》我们还能一观当时的“魏晋风度”,一窥“竹林七贤”的风流倜傥;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刑场上嵇康一曲《广陵散》罢:“向以琴来不邪?”兄曰:“以来。”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曰:“太平引于今绝也!”慷慨赴死;那也是一个从容的时代: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梁祝”的故事诞生在这个提倡独立精神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女扮男装的桥段不光古人爱用,近人也乐此不疲,当代文学上最美的一次女扮男装描写就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

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郭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

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色细带,白雪映照下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笑面迎人,容色绝丽。

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转开了头,缓缓退开几步。

那少女把船摇到岸边,叫道:“郭哥哥,上船来吧!”

郭靖猛吃一惊,转过头来,只见那少女笑靥生春,衣襟在风中轻轻飘动。郭靖如痴似梦,双手揉了揉眼睛。

那少女笑道:“怎么?不认识我啦?”郭靖听她声音,依稀便是黄蓉模样,但一个肮脏褴褛的小叫化,怎么会忽然变成一个仙女,真不能相信自己眼睛。

.

那少女对他们浑不理睬,笑道:“我是你的黄贤弟啊,你不睬我了吗?”郭靖再定神看时,果见她眉目口鼻确和黄蓉一模一样,说道:“你……你……”只说了两个“你”字,再也接不下去了。黄蓉嫣然一笑,说道:“我本是女子,谁要你黄贤弟、黄贤弟地叫我?快上船来吧。”郭靖恍在梦中,双足点地,跃上船去。

.

黄蓉把小舟荡到湖心,取出酒菜,笑道:“咱们在这里喝酒赏雪,那不好吗?”

“梁祝”是以大悲剧为结尾,男女主角双双用自己的力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轻、鲜活的生命消失,总会让人惋惜,不管是东方的“梁祝”还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人类的共情把东、西方的人连接到了一起,那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所谓的“西方世界”也曾在那中世纪的黑暗中步履荆棘,死亡让远隔万里的不同族类的人群有了共同的价值观。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东方的“梁祝”给人类提供了另一种道路,那不是上天堂、也不是来生的彼岸,“化蝶”一幕让整个故事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超越了“生死”,那里有对现世的认同和留念,是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划破亘古长夜的意象,人化蝶的意象最早源于庄子的《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梦耶,身耶,蝶耶,是梦非梦,是身非身,是蝶非蝶耶。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是梦非梦的不光只来自民间的“梁祝”,还有那曾高高在上的帝王们。

提到庄子就会想到听我讲庄子在濮水钓鱼的美女博士,美女是语言学博士,山东烟台人,到北京出差请我吃饭,受之有愧,只好给美女讲故事,正好那段时间迷庄子,看了不少陈鼓应老师的书,讲了个楚威王派两个大夫请庄子当官,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国王把它盛在竹盒里,用布包着,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受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庄子·秋水)美女听得津津有味,见我问她,美女坚决地说我都不愿意,不愧是语言学博士,不做选择题,那天吃涮羊肉真把我吃撑到了。

而那庄周梦蝶的智慧又从何说起呢,就要追溯到那个遥远的龙飞凤舞的时代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先祖,看那出土的陶器上的鸟纹、蛙型,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又看那出土的青铜器,饕餮和它纠缠在一起的夔龙夔凤,人类被丢进去煮食,是那么的让人恐怖,在那遥远的回响里,回荡着巫、尹、史在祭台上的咒语,那用先民的鲜血淬炼的智慧在亘古的岁月里凝固成了庄周梦中的蝴蝶,在这个民族此后千年的历史里飞舞,让一代一代被陷进绝境的人在黑夜中有了期许、和希望。

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3)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诞生

“梁祝”在新中国被拍成第一部彩色电影,又在58年被音乐学院的学生何占豪和陈钢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础上创作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俞丽拿1959年5月27日这天在兰心大戏院进行了首演,亦轰动申城,同年巫漪丽改编成钢琴伴奏曲首演。

为什么会是“梁祝”呢?我最熟悉的“梁祝”故事来自于1994年徐克导演,吴奇隆、杨采妮主演的电影,电影中最后一幕,一场大雨落下,冲洗掉杨采妮扮演的祝英台脸上的妆粉,露出本来面貌,象征着奋不顾身对“本真”的追求,而故事也到了结尾,活泼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死亡让万物陷进永恒的孤寂中,“化蝶”在艺术上超越了死亡,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在这万古长夜的黑暗中一对灵蝶飞舞着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美是自由的象征,“梁祝”的意象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变的是艺术形式,不变的是“梁祝”对生命个体的关注。

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4)

徐克导演《梁祝》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在给外国记者举办的电影招待会上,周总理让熊向晖放下手中连夜赶写的那份15页纸电影详尽介绍“那就在请柬上写‘请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行了。其余不必做过多解释。”周总理对熊向晖说。

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5)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影如期放映,听说影院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在结尾时能听到放映厅里的感叹声和哭泣声,幽默大师卓别林也感动得流下眼泪。

不多久全球的两大阵营的铁幕缓缓落下,人类把自己推进了最危险的时刻,在铁幕黑暗的上空有一对蝴蝶比翼飞舞,196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庆11周年音乐会上首次在海外公演《梁祝》,旋律飞旋在了莫斯科的天空,那是来自东方古老民族的精神之蝶,用智慧和力量给人类在面对“终极”的选择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梁祝故事其实是两个男的(小议梁祝在民间和士族中的旺盛生命力)(6)

俞丽拿女士演奏《梁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