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

本文作者:埃德蒙

姜文的六部电影,都离不开历史的框架。《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是十年浩劫,《让子弹飞》、《一步之遥》是民国,《鬼子来了》是抗日战争。无论这个框架是明还是暗,是直白还是隐喻。也许他或者那一代的导演都觉得,有了框架,人物才会立得住。毕竟,在中国,人物只是随着历史的洪流走的,无论你在顶端弄潮,还是在底端随波逐流,人物总是摆脱不了洪水的汹涌。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1)

这一次,《邪不压正》也是如此。虽然故事的背景时间按照历史的算法,已到南京国民政府。但故事地点在北平,还在北洋旧军阀的势力范围,所以故事的内核还是北洋范。故事的人物换上了一个侠客,李天然,一个李小龙式的人物,一个人可以单挑一个帮派,几股势力,毫发无损,潇洒帅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侠者,当飞檐走壁,武功盖世,杀人痛快残忍。为侠者,当有明确的是非观,知晓大义,分得清大事和小节,分得清私仇和国恨。私仇和国恨有时候是矛盾的,同样的冲突,我们在《神雕侠侣》的襄阳城内杨过VS郭靖考验了一次。这一次,男主角李天然也得面对这样的冲突。

于是,面对复仇的主题,从李天然下火车开始,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上阵。这些人物无疑代表着北京城的各股势力,说法做事的角度都很有玄机。

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2)

风雨欲来,亨德勒医生只想着逃离,最多带着李天然逃离。正如他代表着的美国,只想置身事外,比如用“回到美国,忘掉所有”,又或者“用法律解决问题”。这也是美国当时对于日本侵华的态度,让中日到“国际联盟”解决问题。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享受着美国人的福利,但对北京城并不留恋。

朱潜龙是个警察局长,更像个商人。在北京城做生意,时刻要依靠着“大山”。墙头草是他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个人必然选择。在进城之前,他要和旧式权贵打好交道,把酒言欢。他要维护北京城的治安,平衡好各股势力,比如在破美国人被杀案时,他吩咐把日本人交给领事馆,高丽人在警察局内痛打一顿,几个鸦片鬼当场枪毙。他还善于用媒体宣传,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并时刻麻醉自己。久而久之,他真当自己是英雄了,公众也认为是如此。

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3)

蓝青峰代表着北洋旧军阀,与老西、小诸葛称兄道弟、暗通款曲。他们与清朝皇廷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时时刻刻注意着“讲究”,为了一丁点醋寻遍北京城包了一顿饺子,时时刻刻说这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他们对于北京这座城过于迷恋,不忍离开,更不忍北京城被北京糟蹋,想要做着最后的挣扎。所以他谋了一步大棋,但这些棋子渐渐脱离了他的控制。

根本一郎的背景不用说,他步步紧逼。他作为侵华的先遣队,要给日军进城铺好路,种鸦片筹集军费,清除异己消除隐患。他在根本书屋讲孔子讲的很风趣,仓库里却有巧克力包装的鸦片,后门有烟鬼窗口。他们仰慕中国古代文化,但从不掩饰自己侵华的意图,昭然若揭。他们“讲究"单枪匹马赴约,但也要给自己留好后路。

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4)

所以这部《邪不压正》有两条线,李小龙闯进了卡萨布兰卡,复仇线和鬼子进城线并行不悖。对于北京城,这是一段屈辱史。对于李小龙式的李天然,这是成长。十五年来,他天天想着复仇。但目标和经历是两回事,他总在犹豫。

之所以造成这些犹豫,外在的原因是时局,内在的原因是青春或者叫不成熟。所以尽管他可以飞檐走壁,杀人于无形,但总有一些力量在阻碍他报仇。亨得利医生是关心,害怕警察局和日本人的势力,怕他报仇不成反被杀。蓝青峰是利用,他一直在等待时机,也让李天然等待时机,报仇成了蓝青峰控制李天然的主题导向。唐凤仪是诱惑,想要谋求复仇大业的男人总有魅力,他们目的性明确,有韧性。关大娘是贵人,更像是他内心的力量,那股力量一直在呼唤他,让他不要忘记复仇大业,让他果断点,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所以,这场复仇的大戏有了历史作为背景,才会变得如此拧巴。如此是香港导演拍李小龙,或者昆汀拍《杀死比尔》,必是复仇目标定点清除,十五到二十分钟一个高潮,让你爽让你嗨。但在《邪不压正》,李天然更像是时局的搅局者,他觉得杀了根本一郎就能挽救这场战争,他还想朱潜龙和根本一郎能在一起面对他,然后手刃仇人。这种机会太难,毕竟他们不是像李天然这样的个人,而是北京城两股强大的势力。

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5)

个人的力量总是无力的,李天然成长中要面临各种“爸爸”,比如师父,比如养父亨得勒,比如隐形上级蓝青峰,师父被杀要被养父收留,养父死了还得赶紧喊上级叫爸爸。不认爸爸不行吗,那你只能在桥下冻死。

在中国,每个人都是这样,从小到大都有人管着,小时候叫爸爸,大的时候叫组织。总有人教你怎么做,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比如好好挣钱养家,比如爱国爱岗爱家。所以,国内小说或者电影的主人公很多都是无意识的,用姜文的语系来说是没有自觉性的,总是被事情推着走,得到处认父。《西游记》的孙悟空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救起,就得随着爸爸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水浒传》的好汉仰慕爸爸宋公明大义,自己走上绝路(没有绝路爸爸会让你走上绝路),也得向梁山靠拢,去了梁山还得跟着组织向更大的组织朝廷靠拢。《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开始就跟着各种势力走,从公孙瓒到孔融,从陶谦到吕布再到曹操。《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本身就依附于大家族的荫蔽之下,家族兴则谈情说爱、吟诗作对,家族败则黯然神伤、一片寂寥。

李小龙,不李天然,在侠女的教导之下,有了自觉性,所以快意恩仇,还救了自己的爸爸。所以,姜文才会说,你跟我两清了,你可以找自己的儿子了。但大仇得报,侠女也离他而去,他得独自面对四万平米的屋檐。他是孤独的,也许他会继续杀鬼子主张正义,但没有爸爸他能走多远呢?现在连爱情也没有了。

电影看到最后是怅然的,和李天然孤独的身影一样。《妖猫传》的结尾用了宗教作为人物的出口,《邪不压正》没有,也许姜文认为宗教也是另一个爸爸,也许那种时局宗教并不能解决问题。

姜文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总喜欢在历史中投射自己(6)

电影能拍到这种地步,已经很让我们惊喜了。姜文的电影很讲究,从道具再到美术再到配角,你很难挑的出毛病,我们能从他的电影里能有很多种解读,多角度多维度。他的电影经得起时间的洗涤,十年之后,再看这部电影,又是另外一番风貌。

唯一能挑的出毛病的,是他的叙事。这几天,姜文的电影被影评人骂了很多很久。因为,姜文用电影中的史航骂了影评人,那些“不识字没看过电影只知道五个字”的玩意儿,就知道自嗨和自我辩解。所以,他们会说叙事拖沓,焦点不集中,自恋自嗨,不好好说话,拍的什么玩意儿。但艺术家姜文会直来直去地说,电影不是拍给他们看的,是拍给跟他做一样梦的人看的。

你看不懂,觉得烂,又怎样?我看的惊喜,我觉得好,就行了。这是姜文的作者电影,也是我的自觉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