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省油代步(摩托车成国人新宠)

受访专家: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范立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又到一年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代表着团圆和欢聚。在广东有一群人,每逢中秋都要骑摩托车结伴赶回故乡,享受短暂的家庭团圆后,再带着满满的希望外出打工。重庆也有“摩托大军”,他们在前不久山火肆虐时,成为输送救援物资的最美“逆行者”之一。摩托车以正面形象出现在主流媒体中,曝光度越来越高。

摩托车省油代步(摩托车成国人新宠)(1)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出行习惯、出行方式趋向多元,短途旅行流行起来,摩托车随之“火热回归”。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1年普通摩托车增加10.7万辆,增长率达71.8%。与之相比,去年私人小微型客车增长率仅为1.3%。据公安部消息,2022年上半年,全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534万辆,与去年同比增长25.38%。一直以来,摩托车常被认为是男人的座驾,如今的国内摩托车市场,女性也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2022年4月至今,某购物平台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超120万名女性消费者购买了摩托车轮胎。

摩托车为何成了国人的“新宠”?

“禁摩”变“限摩”。因污染环境、噪音大等缺点,1985年北京率先实施“禁摩令”,随后200多个城市竞相颁布相应禁令。但从2019年起,随着技术提升,不少城市解禁摩托车,但仍限制其在某一区域或某些时间段行驶。

价格很亲民。摩托车的整体价位介于普通汽车、自行车之间,10万元可能买不到好车,但足以买一辆好摩托。如今,万元以内的摩托车型数量很大,入手门槛变低。而且在高油价下,相比汽车的耗油量,摩托车更加“划算”,更加亲民。

没有堵车困扰。相较汽车,摩托车体积小,停放方便,不会有停车位紧缺的困扰。而且其占据的道路空间也小,行动更加灵便,不怕堵车。如今,各大品牌相继推出高颜值、小型跨骑摩托车,不仅适合城内通勤,还适合女性骑行。

媒体曝光度高。相关媒体统计,抖音上有关“摩托车”话题的播放量近600亿次,微博“摩托车”话题有50余万条评论和超20亿次的阅读量,小红书“摩托”词条下有108万余篇笔记。“骑摩托车”变成流量密码,助力摩托车再次回归市场。

享受更多自由。不少摩友自称“追风少年”,一是因为骑摩托车不受道路宽窄等条件的限制,能享受更多自由;二是骑行时对大自然的“全景式体验”,可以放松身心。

不过,从交通安全角度来说,“摩托车回归”不全是好事。2022年以来,摩托车亡人事故同比上升5%,酒后驾车、不戴头盔等违法骑行是诱因。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范立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摩托车违法可能一抓一大把。

首先是安全问题。不像汽车拥有“铜墙铁壁”,摩托车曾被称为“肉包铁”。行驶过程中,驾驶者的全部身体暴露在外,且需与汽车一同在机动车道驾驶,如遇意外很容易侧翻,威胁生命安全。

其次是扰民问题。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公安交警曾重拳整治“炸街”摩托车扰民行为,一个晚上查获了炸街摩托车4辆,驾驶人均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且存在超速、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

范立提醒,做一名合格的摩托车驾驶人,记住“六不四要”。

①不要买劣质、不合格、超排量的摩托车。

②不私自改装。“炸街摩托”多是拆除消声器、私自加大排气管、非法改装而成的。这类摩托车,噪音大、速度快。另外,私自改装摩托车无法办理合法手续,会变成无车牌、无行驶证、无保险三无车辆。

③不酒后驾驶。

④不超速行驶。严格按照限速规定行驶。

⑤不在汽车盲区行驶,尤其要注意大型车的盲区。

摩托车省油代步(摩托车成国人新宠)(2)

⑥不得频繁变道或从正在行驶的两排车辆中间穿越或曲线绕行。

一要:驾驶摩托车前要接受系统培训,提高驾驶技能。

二要:驾驶时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晚间宜穿戴反光材料的衣服。

三要:一定要佩戴合格的安全头盔,以防事故伤及头部。头盔选择国家安全认证“3C标准”、大小合适(戴好后,头盔、头盔带缝隙正好伸进1根手指)。

四要:变换车道或起步时,要先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确认安全;转弯前一定要先减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