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道出杀夫案(恶丈夫因嫁妆杀妻)
这两天被“深情”的杭州托尼林生斌刷屏了,他之前经营的爱妻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父亲人设,已经随着他公布再婚生女的消息而全部崩塌,因为他一边利用亡妻子女卖惨、一边无缝结婚疑似生二胎,万能的网友对他展开各种扒皮,甚至有人怀疑保姆纵火案说不定就是杀妻案。
至于纵火案到底是不是杀妻案,不能靠网友的想象来判断的,但是,从看托尼老师的新闻发散思维,却让猴格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件清代案子:秀才丈夫凶残毒杀妻子,学者岳父愤而为女讨公道,但,终究“未正其杀妻之罪也”,读完让人郁愤不已,记忆至今。
话说明末清初之际,有位大学者,叫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杨园先生,是浙江桐乡人,桐乡就在杭州北边儿。
张夫子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康熙十三年,是个理学家,被称为朱熹后一人,他在明清迭代之际,以明遗民自居,隐居乡间教书育人。著有《读易笔记》、《愿学记》、《近古录》、《补农书》等等,后人辑有《杨园先生全集》。
就这样一个斯文人,却因为识人不清,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豺狼一样的女婿,活生生被毒杀。
张履祥在崇祯十三年(1640)生育长女,他的妻弟叫董士鸣,是尤氏的女婿,尤氏家族有个人叫尤琼山,拜托董士鸣夫妻,向张履祥求亲,把张姑娘许婚给他的二儿子尤介锡。
张夫子最初是觉得女儿年纪太小,不同意尤家的求婚,尤琼山却很执着,连续三年都在磨这件婚事,最终,张夫子抹不过情面,就同意了婚事。
就在六礼才过了问名,尤琼山夫妻就相继亡故,又正逢明清换代之际,张履祥在逃难中也没有忘记小女婿尤介锡,把小女婿养在身边三年,教他读书习字,直到稳定下来,尤介锡才归本家跟着兄长生活,可以说,张家对尤介锡是有恩的。
试想,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有的连自己家人都保护不了,别说还要兼顾养育女婿了,张夫子对女婿真是没得说。
顺治十一年(1654),张姑娘及笄,就和尤介锡成婚,张夫子对自己养育过的女婿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尤介锡小时候显得很聪明,“幼而能文”,言规行矩,自家女儿又是性格温柔,知诗识礼,小夫妻还有青梅竹马的情义,一定能过得很幸福。
婚后的尤介锡夫妻就和兄嫂一起生活,尤介锡的大哥尤师锡自从考上进士后,就开始耽于酒色,不知道是有样学样、近墨者黑还是天性本恶?尤介锡就跟着大哥学,不但出轨人妻,素日还狂悖无礼,纵情任性。
张履祥听说后,对女婿是屡次教导训斥,希望他能够改过,在张夫子想,他爷俩有深厚的父子情义嘛,所以就当儿子一样训斥,素娴闺训的张姑娘也引用诗书,含蓄委婉的规劝丈夫。
然而,有些人的天性真的就是恶,比如尤介锡,按常人的思维,小时候在岳父家生活过三年,妻子好歹也算一起长大的,自己跟着哥哥不学好,岳父妻子都来规劝,你就算不听总得知道好赖吧?
白眼狼尤介锡显然没有受到理学家岳父的熏陶,对岳父的教导表面听从、实际是嗤之以鼻,对妻子的规劝则是辱骂训斥,从小受淑女教育的贤妻良母类型的张姑娘,面对尤介锡这样的丈夫,她只能隐忍不言,百般忍让,夫妻这才不至于彻底反目。
大概在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尤介锡又迷恋上一个娼妓沈一娘,花费三百余金买沈一娘为妾,从沈一娘进门,张姑娘的生命就开始进入倒计时。
尤介锡和沈一娘在家是昼夜宣淫,荒迷无度。尤介锡的嫂子还和沈一娘结为闺蜜,许诺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沈一娘当嗣子。
张姑娘才22岁,虽然当时可能没生育男孩,但年纪还轻,身为嫂子的怎么就肯定弟妹生不出?反而去勾搭娼妓出身的小叔子妾室?这尤家真是蛇鼠一窝,没有好人。嫂子可能是想通过过继,来霸占小叔子这一房的财产吧,所以才和妓女成为闺蜜。
在沈一娘的挑唆和嫂子的怂恿下,尤介锡对张姑娘的欺凌逼迫,是日甚一日,毫无理由就楚挞鞭笞;尤介锡欺负张姑娘不说,那个娼妓妾室沈一娘,也来用言语羞辱张姑娘,家里的奴仆各个见风使舵,投靠沈一娘,仗沈一娘之势去欺凌主母张姑娘。
张姑娘实在不堪忍受,就逃回娘家,张履祥很生气,和尤家一再交涉,均无果,张夫子决定把女儿留在家里,通过分居来避免女儿被欺凌,同时,要向尤家收回嫁妆田。
尤介锡一看张家要收回嫁妆,当然不乐意了,就心生恶念,假装向岳家服软,把张姑娘骗回尤家。
在现代社会婚姻里,被家暴的女方还有不少对男方心存幻想,别说从小接受三从四德教育的封建女性,张姑娘也幻想丈夫能够回心转意,因此,她就回尤家,一脚踏进黄泉路。
回去后发现上当了,尤介锡并没有改过的样子,此时已经是康熙元年(1662),五月二十,张姑娘让人捎信给父亲接她,张履祥接到信后就派船去接闺女。
但是,张姑娘的举动被尤介锡发觉,他恶从胆边生,和沈一娘以及兄嫂合谋,在五月二十四日,用毒酒强灌张姑娘,把23岁的张姑娘毒杀,然后回报岳家,说张姑娘暴病身亡。
猝不及防的张夫子前去尤家哭女儿,发现女儿的尸首发黑,口鼻血流不止,到第二天两个眼睛都相继爆出,面对此情此景,只要不瞎都知道闺女死于非命,切齿痛心的张夫子愤然去官府鸣冤,却一再受阻,甚至被尤氏族人堵在官府门口暴打过。
无奈的张夫子就写小字报,向公众发帖喊冤,乞求舆论的支持,希望借此为女儿讨回公道。但是,或许是张履祥对待清政府是不合作的态度,他也得不到清朝官府出面给他主持公道。
尤介锡毒杀妻子的最终结局,不过是官府迫于乡间舆论,剥夺尤介锡秀才生员的资格,并把那个娼妓妾室逐走了事,而尤介锡的杀妻之罪并没有得到惩治,真是气煞人也。
不屈不挠的为爱女讨取公道的张履祥,到底没有能为女儿伸冤,可怜的张姑娘到底是白死了。
后来,张履祥的独子也早亡了,留下的孤孙也夭折,张家后嗣彻底断绝。但是,在张夫子生前对他无视的清政府,对张夫子的尊崇却在他死后持续升温,最终让他从一介布衣成为孔门圣贤。
乾隆十六年(1751),浙江学使为张履祥立碑,称其为理学真儒;嘉庆十六年(1811),在青镇分水书院祭祀张履祥;道光五年(1825),让张履祥入祀乡贤祠;同治三年(1864),浙江巡抚左宗棠亲自题碑“大儒杨园张子之墓”;十一年(1872)十二月,张履祥从祀文庙,获得儒者的最高荣耀。
但那又如何呢?张氏女的公道,不依旧没人给予主持?还不是含冤至今?都说女人嫁人相当于第二次投胎,的确有一点道理,以张氏女的案例看,她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嫁给索命的恶鬼啊。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清·朱翊清《埋忧续集》、清·佚名《清代学人列传》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