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

一位男性患者,47岁,大便稀溏5年多。

5年多来,每天大便4~5次,而且一喝酒,就腹泻。量不多,稀稀的,黏腻不爽,还伴有四肢酸楚乏力。

自己购买各类的益生菌、抗生素服用,效果一般。后来在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服用思密达,服用后大便好转,但四肢酸楚无力的症状没有改善。

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1)

他来我这就诊时,我发现他舌体胖大,脉象郁缓。我告诉病人,你的脾脏虚弱,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异常,肠道湿邪过重。

病人疑惑地问我,他也听别人说他是湿重,也吃了很多利湿的药物,为啥总好不了呢?

我说,湿重只是表象,你的病根是脾虚,只要吃些健脾的药,让脾的化湿功能正常,病情自然就会好转的。

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2)

脾虚产生湿气,除湿应先补脾

为什么现在祛湿茶卖得那么好。因为大家都知道祛除湿气,但是殊不知脾虚才是疾病发生的根本,脾虚产生湿气,除湿应先补脾,平时爱犯困,精神欠佳,脾胃虚的人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症状

脾虚湿气重的表现:

舌苔厚腻、肥胖、口臭、口苦

食欲不好,胃部堵胀感,胃胀痛、腹胀(即痞满);

容易呕吐、恶心

腹泻或大便稀;

大便不爽(排便一次排不尽的感觉)、大便黏(粘马桶);

容易疲惫、乏力、嗜睡。

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3)

在中医中,脾虚是一个大的范围,胃痛、腹泻、肝区疼痛、肝硬化、头晕、心悸、水肿、月经不调、带下病都可能见到脾虚。中医学认为脾五行属土,是后天之本,所以很多疾病通过治疗脾虚、健脾可能达到去病疗疾的效果。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3个常用的健脾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

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4)

补中益气丸其实是由补中益气汤所衍生出来的丸剂。起初是用来调理人们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失常所导致的胃气匮乏的现状,最后经过医家不断地改进得来的。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陈皮、柴胡、当归

主要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胀、体倦乏力、动辄气喘、身热有汗、头痛恶寒、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补中益气丸适合怕冷的脾胃虚寒的人群,它属于补中气、补虚类的中成药,经常感到疲惫无力、食欲不振、长期拉肚子、肛门下坠的人群适用服用补中益气丸,如果你的身体不属于怕冷的体质,是热底实证,服用后反而会引起上火的症状。

参苓白术丸

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5)

参苓白术丸比补中益气丸的作用要和缓一些,一般就是用来养护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没胃口、不想吃饭、大便稀、身体瘦、精神差、四肢无力等症状。是一款偏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组成:人参、茯苓、麸炒白术、 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 砂仁、 桔梗、 甘草

参苓白术丸比补中益气丸的作用要和缓一些,更加适应于脾气虚,特别对于脾虚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全身浮肿、虚胖的人效果更好,长期服用会消除身体的浮肿,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而且经过这样调理好的脾虚肥胖症患者,减肥后是不用担心反弹的。

需要注意的是,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也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归脾丸

脾虚湿气重跟脾胃虚寒区别(脾虚生湿气除湿先补脾)(6)

说到归脾丸,其实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归脾丸原本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有着非常不错的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主要是用来养护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导致的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微黄、头晕头昏、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症。

什么叫心脾两虚呢?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是我们的田地,没有了田地人就没有了食物的来源,就会饱受饥饿。所以说人要是脾胃虚弱,气血的来源就会不足,就会表现为气虚,气短乏力等症状,吃下的食物就会不消化,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那心呢?则是可以主人身一身的气血,脾胃虚到一定程度,心就会累及心脏造成供血能力下降,潜在表现为心慌心悸,血藏神,心血虚,则神明外驰,意淫于外,心神不交,则阳气外张,阳不入阴,就会导致失眠多梦,神疲乏力!

组成: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

归脾丸不仅仅是用白术、茯苓、木香、大枣等健脾益气的材质,还选用了当归、远志、酸枣仁等养心安神的材质,既顾及脾胃,又有安神的效用。所以说非常适合有心脾两虚的患者服用。

结语:本文所提供的中成药仅供朋友们交流学习使用,需要时还是需咨询身边的专业人士再做选用。朋友们若是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评论E区留言告诉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大家解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