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有什么典故(清风典历季子挂剑)

季札挂剑有什么典故(清风典历季子挂剑)(1)

【译文】

季札开始出使时,北经徐邑拜访徐君。徐君喜欢季札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说。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思,但因为他要出访中原诸国,所以没有把佩剑送给他。归途中再到徐邑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于是就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而离开。随行人员说:“徐君已经死了,还留下佩剑给谁呢?”季札说:“不能这样讲。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把佩剑送给他了,岂能因为徐君死了,我就违背本意呢!”

小识

舍得

小时候,从语文课本看《万世师表图》,孔子拱手,抬起胳膊,露出长长的佩剑。一个教书先生,之乎者也的,又不是侠客,怎么会佩剑呢?总觉得插图画错了。后来,慢慢才知道,佩剑不一定用来打打杀杀,而是贵族身份象征。

季札所在的吴越之地,正是出名剑的地方。干将、莫邪、湛泸、太阿、纯钧、鱼肠,这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宝剑,无不产于吴越之地。差点做了吴王的季札,能不拥有一把上好的宝剑吗?当然,一般的宝剑,徐君也可能看不上眼。

越是珍贵重要的东西,一般情况也会看得特重。季札不仅舍得了,而且还舍于一个死人。要不是有几个随从问一下,他的做法极有可能无人知晓,剑挂在树上转眼也就丢了。

舍得舍不得,关键不在于物本身的价值,而在自己的内心价值观。物重于情,自然舍不得;权重于情,也自然舍不得。禄蠹守着官帽、财迷钻进钱眼,心为形役者多了去了。但是司马迁歌颂的季札,却是不一样的人。

了解一下季札的人生经历,就会觉得坟前挂剑真是太正常不过了。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孟仲叔季,排行就这样。寿梦打算把王位传给季札,结果他跑去种田了。辞让是季札这家人的传统。他是老四,让一让,也能理解,而他的先祖吴太伯,作为老大也让,从遥远的关中地区一直跑到吴越之地,还断发纹身,干脆当个野蛮人。连王位都不要的人,当然不会舍不得一把宝剑。

太史公世家列传,以辞让、舍得开篇,这大概强烈传达一种价值观。正是有了这种价值观,史家之笔,也就会成为颂扬的诗篇,批判的武器。

但是,君子最容易上当。小人总是利用君子之风,给你挖下坑,让你主动地跳进去。徐君是不是贪婪的小人,咱也说不上。从盯着人家的宝剑看,也和那些玩物丧志的国君皇帝没什么两样。季札如果当时解相赠,大概不是宝剑赠烈士,而是明珠投暗,只满足了一下徐君的贪欲之心。

君子的舍得,换来的是名声。小人的得到,骗来的是实惠。看上去两相情愿的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夜伴书鱼)

季札挂剑有什么典故(清风典历季子挂剑)(2)

木蝴蝶

木蝴蝶:为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无臭,味微苦。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