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

朱楩是朱元璋二十多个儿子中唯一一个将大明领土都走遍的藩王了,他的一生一直在中国境内长途奔袭,不是在路上就是准备上路,可以说是一生“流浪”。从南京直奔大西北,还没到地方,又被改到云南,好不容易到了云南,没过多久又被发配福建漳州,还没安稳下来,又被抓到南京,在南京住了四年又被发回云南,最后移居到武冈,从此安顿下来。

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1)

朱楩是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母亲为周妃。他出生在洪武十二年,这个时候老朱已经当了十二年皇帝了,因此朱楩并没有见过父亲没当皇帝时的艰苦和创业的艰难,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从小见到的就是锦衣玉食,奴婢的百依百顺,再加上身为皇子这使得他养成了骄横跋扈、胡作非为的性格。

对于这个小儿子,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自己那么多儿子多这个不多少这个不少。后来朱元璋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到山东临清练兵进行军事训练,十二岁的朱楩也跟着几位哥哥一起去了。虽然是训练但是也要上场互相拼搏,这对才十二岁一直生活在深宫,从没见过这种玩法的朱楩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

由于表现太突出,朱元璋感觉小十八是个带兵打仗的苗子,于是他决定把朱楩派到一个重要的岗位,去大西北辅助他那两个被列为塞王的肃王哥哥和庆王哥哥,兄弟三个组成一个稳定的西北铁三角,互相支援协助,将蒙古人和其他异族拒之门外。为此,朱元璋将朱楩封为岷王,封地为岷州。

被封为藩王对朱楩这样根本就无缘王位的十八线庶子本来是好事,可是当听到自己的封地后,朱楩差点要哭了。

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2)

岷州就是今天的岷县

西北本来就很贫穷,自然比不上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温柔富贵的江南,就连西北的肃王和庆王都不如,岷州现在叫岷县,现在属于甘肃定西市,因为名字中有个西字,和另两个名字带西的地方被称作苦甲天下的“三西”。现在虽然一步步脱贫,但是和别的地方相比依然落后,所以五百年前的明朝时期这里是什么情况可以想象,而且远离南京万里之遥,这一去恐怕永远也在回不来了,同样是儿子,为什么别人去的都是好地方,自己却去了这个天下最苦的地方。可是条件再艰苦,父亲亲自下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上路了。

朱楩的就藩队伍一路上慢慢悠悠不紧不慢的一步步向岷州挪着,他不想去岷州,向以这种方式慢慢等着希望能够等来父亲的回心转意。没想到天随人愿,他还没有走到岷州,朱元璋真的改变主意了,他不用去岷州了。朱楩一听差点兴奋的蹦了起来,真是老天开眼,父亲还是疼儿子不舍得让自己上那种地方受苦,这次换了个好地方,他满心期盼着能够被封到一个富庶山清水秀的温柔之乡去过美好生活。就在他满心欢喜的是可是当使者说出,他的心就如同掉进了冰窟窿一样,朱元璋表示岷王王号不变,改封到云南。

原来在几年前,云南终于被老朱从蒙古人的手里夺了过来,对于这片复杂的国土,他留下了义子沐英镇守。可是沐英到底是外人,即使他再忠心耿耿,朱元璋也不放心,于是他决定让老朱家人去云南镇守,以便牵制沐英。

由于老朱的成年儿子们大多都被分到了各地镇守,谁都无法抽身,老朱只能启用之前因为犯错被废赶到凤阳种地的靖江王朱守谦。没想到朱守谦复爵后根本就没有理会老朱的本意而是在云南胡作非为,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恼怒的朱元璋再次废了他,这个时候他放眼自己的儿子,只有这个去岷州的十八儿子才堪大用,于是决定让他去云南。

云南这个地方现在风景如画,山水秀丽,但是在明朝初年,那里环境很不好,莽荒之地颇多,中原之人到哪里生活很不适应。朱楩没想到自己一下子从大西北折返又去了大西南,他风尘仆仆的又走了几千里到了云南,结果发现父亲压根就没想到给自己盖个房子,好房子都让沐家人占了,自己根本就没住处,而且新上任的西平侯沐晟不知道是军务繁忙顾不上还是压根就瞧不起朱楩,总之压根没有他找房子,没办法惹不起地头蛇的朱楩只能求救老爸。

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3)

沐王府

朱元璋表示云南刚刚归附,被蒙元和战争破坏这么多年财力不足就暂时不修王府了,先住在棕亭吧,等有钱了再给你修。

因为住房问题,朱楩从此和沐晟结成了梁子,双方谁看谁都不顺眼,互相找对方的麻烦,一时间云南两大镇守不和互相掐架明争暗斗的真假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全国,而朱元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因此他对二人的争斗丝毫不管。

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4)

沐英,朱楩死对头沐晟之父

不过在斗了几年后朱楩彻底败下阵来,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建文帝上台了。建文帝一登基就开始处理他这些叔叔们。而朱楩在云南和沐晟斗得不亦乐乎,本身就是藩王跋扈的表现,一下子就入了建文帝的法眼,再加上朱楩平时为人也不检点,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成功被沐晟抓住了把柄。

沐晟上奏建文帝罗列了一大堆朱楩在云南的不法行为,建文帝马上顺水推船,将朱楩废为庶人,然后押到福建漳州关押起来。

朱楩这次没有了以往的神气,灰头土脸的背官兵押着离开了云南,走向了千里之外的漳州。长途跋涉几个月后好不容易到了漳州还没歇歇脚,建文帝的圣旨来了,原来建文帝不放心把他放在外面,下令把他押到南京关押,放在自己身边才安心。于是还没从旅途的疲惫中恢复过来的朱楩又去了南京。

这是朱楩十几岁离开南京后第一次回来,然而他不是以亲王的身份衣锦还乡的,而是以罪犯的身份被押着回来的,他还没来得及欣赏家乡的美景就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监狱。

在朱楩坐牢的这段时间里,大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经过四年战斗,打进了南京。

朱棣夺取皇位后第一件是就是把北被侄子废掉的几位兄弟放了出来,宣布为他们平反,恢复他们的爵位。

其他的藩王都欢天喜地的回自己的封地了,朱楩却没有回去,他实在不想回云南,除了他不适应云南的气候环境外,现在云南还是沐晟的天下,他实在是斗不过沐晟因此希望换个地方。朱棣没有同意,他同朱元璋一样不放心沐家在云南一家独大,希望有个亲王在那里继续牵制沐家,最好能够铲除沐家势力,于是他表示他全力支持十八弟,有他在沐晟不会把朱楩怎么样。

朱楩有了皇帝的支持,兴高采烈的回到了云南,他要报仇。沐晟也知道岷王回来了肯定会报复,于是双方又开始了互掐。这一次沐晟落了下风,但是朱棣和朱楩却发现他们根本就无法处理沐晟。沐家在云南将近三十年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的关系,轻易动不了,而且云南形势复杂,沐家对怎样安稳云南有着自己的治理方法,一旦没有了沐家,云南势必会陷入动乱,此时大明刚刚打完内战,北方又有蒙古人虎视眈眈,南方实在不能再出乱子了。朱棣只能放弃处理沐晟,在将沐晟训斥一番后,还得让沐晟继续镇守云南,云南各都司仍然听从其指挥。

朱楩看到老对头平安归来,而且实力越来越大,他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于是愤怒的他擅自将云南各司的大印什么的都收到了自己的手中,这等于是在夺权。对于反对他的官吏,他毫不留情杀死。

这愚蠢的举动给了沐晟一个口实,他马上上报。朱棣得知后大怒,没想到这个弟弟居然这么没用,你这不是给沐家赶你走的借口吗?他不能不管,于是愤怒的他下令将朱楩的岷王册宝收回来,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了,基本上就等于废除藩王。不过后来一考虑岷王毕竟年青,他留在云南虽然不能彻底除掉沐家但是对遏制沐家还有用的,于是又将册宝还给了他,最终没有宣布废掉他。

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5)

大印

经过这件事后,朱楩彻底放飞自我了,他不再和沐晟斗法了,而是整天在云南胡作非为,于是状告朱楩的状纸雪片般的飘进了朱棣的案头。

朱棣再次愤怒了,看来朱楩真是不堪大用,再加上这个时候他开始处理那些骄横跋扈对皇位有威胁的藩王,朱楩样样符合被处理的标准,于是朱棣下旨把朱楩的护卫全部削去,官属全部罢免,只留下负责保卫他安全的百人队伍。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原被犬欺,朱楩什么都没有了,成了一个空有藩王头衔的光杆司令。此时的云南还是沐家的天下,朱楩和沐晟斗了十多年,现在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十分惧怕沐晟报复,因此他多次上奏四哥,希望离开云南。此时朱棣对他很失望,根本就不愿意理他,因此朱楩只能继续待在云南,过着担惊受怕闷闷不乐的日子,不过好在沐晟军务繁忙实在没工夫搭理他,甚至在听说他希望内迁后还积极协助他,恨不得他早点走。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了,侄子朱高炽即位了,他再一次请求内迁,无论是哪只要离开云南就行。再仔细思考后,朱高炽终于同意了十八叔的请求,让他迁到湖广武冈州居住。

武冈是湖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和岷州云南相比半斤八两,不过朱楩还是很满意毕竟这里没有沐晟这个死对头了。

当朱楩风尘仆仆兴高采烈地到达武冈的时候,他才发现这里的条件不是一般差。朱高炽不愧是朱元璋的孙子,爷俩对朱楩的操作居然一样,他虽然批准了十八叔搬家,但是并没有准备房子,而且没有丝毫拨款给十八叔盖王府的表示。

朱楩叹了口气,你不给房子,只能自己动手了。好在房子好解决,武冈也不是白土一片,也有成片的房子。于是朱楩带着一家老小住进了武冈州政府的大院里,理由就是没房子,皇帝没批钱盖房子。武冈州官员无可奈何,毕竟皇帝岷王谁都惹不起,只能把房子给了岷王,自己另找地方工作。不过自己堂堂王爷总是住在官府里不合适,因此朱楩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上奏侄子,孙子请求给自己盖个王府。可是他的上奏总是没人理,于是他只能继续蜗居在州政府。

房子到可以等,可是有一样他实在是不能将就,就是自己的安全问题。武冈位于现在湖南的西部一带,这里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居多。今天各民族和睦相处,大家生活在一起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在明朝初年可不一样。

苗族百姓和明朝政府闹得很僵,双方经常意见不合就大打一仗,双发互有胜负,每次都死伤很多人。朱楩的军事力量早就被四哥给剥了个一干二净,手下只有那一百多个军士,其中还多是老弱病残和仪仗士兵,真正能打保护自己的没几个人,这样是人家打进来,自己不就只能等死吗?因此朱楩再次上书希望再迁一下,找个安全的地方。这次朝廷严厉的斥责了他一顿,叫他老实在武冈待着,不要再心生非分之想,否则就要严办。

没办法,朱楩被迫停止了四处流浪,只能单枪匹马带着几个家丁在武冈时刻提心吊胆待着,或许是由于这种忐忑的心理,朱楩没有时间也不敢出去胡作非为,一时间他在朝廷上的名声迅速好转。

皇帝很长时间没有接到有关岷王的违法报告了,很是纳闷于是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武冈人对于这位王爷很陌生。皇帝很满意,作为藩王能让自己封地的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这就说明这位王爷遵纪守法,很老实丝毫没有收揽民心篡夺皇位的企图,这样的王爷要赏,于是皇帝大笔一挥给岷王盖座王府。

武冈诸侯王朱楩(明太祖诸子之十七岷王朱楩)(6)

武冈城

朱楩稀里糊涂的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这个时候的他一见五十多岁了,奋斗到这个时候他才有了自己的王府,他激动的热泪盈眶,既然有了自己的房子了,以后就老老实实过日子吧,于是他安分守己的在武冈默默无闻的生活下来了。

虽然朱楩生活很低调,住的地方也算穷乡僻壤,但是皇帝没有忘记这位远方的亲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楩在年龄增长的同时,渐渐的把兄弟们都给熬死了,到了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他成了朱元璋唯一活着的儿子了,就连皇帝都得喊他一声十八太爷。当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时候,景泰帝朱祁钰第一时间派人向十八太爷通报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即位的情况。景泰帝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朱楩的特殊身份,他现在是朱氏宗族中辈分最高的人,有他在至少在名义上能够服众压制对自己即位的不满的小辈,这或许是朱楩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不过,成为朱氏长者的朱楩身体逐渐不行了,毕竟年过古稀了,在景泰元年朱楩在武冈默默地死去了,享年七十二岁,至此朱元璋所有的儿子全部离世。

后人

朱元璋给朱楩这一系定的辈分是“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朱楩死后还闹出一场风波,差一点死后还要在上路“流浪”,他的儿子朱徽煣在接任岷王后,马上上书给自己侄孙景泰帝表示岷王府实在太穷,没钱给朱楩办丧事,现在还在王府里放着,希望朝廷看在朱楩是太祖之子的份上给点丧葬费。

新岷王的请求让很多大臣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表示岷王这是在敲诈,岷王虽然比不上秦晋等藩王但是也不可能穷到办不起丧事,如果答应了他,那么只要宗室死了就找朝廷要丧葬费,朝廷给得起吗?因此他们表示绝不能开这个头。

景泰帝想了想最后决定给岷王丧葬费,毕竟朱楩是最后一个死去的朱元璋的儿子。在安葬了朱楩后,朱徽煣吃到了甜头,再一次上奏说,武冈这里不太平,当地盛行盗墓,他怕不安全,因此希望给父亲在别的地方找块坟地安葬。

之前哭穷要丧葬费情有可原,现在这是什么操作?藩王封地在哪里就葬在哪里,哪有另选地方的?景泰帝一眼就看穿了朱徽煣背后的目的。他是想借给父亲选坟墓的机会,实现自己内迁离开武冈的阴谋。朱徽煣的如意打算是给父亲找坟地,到时候我不能还留在武冈,那我怎么给父亲扫墓,怎么尽孝道,因此皇帝一定会给我迁到父亲的坟墓旁边的城市,到时候就能离开武冈这里了。

可惜的是景泰帝一眼看穿了朱徽煣的小算盘,如果同意到时候藩王都会以给爸爸守坟的名义改变封地,到时候就糟了,这个头不能开,他当即表示十八太爷一生迁徙,死后就不要再动了,就地安葬吧。于是朱楩终于在武冈入土为安了,一生四处奔波到处“流浪”的他终于安眠在武冈大地之中。

朱楩是无牵无挂的走了,但是他的儿子们并不让他省心,在他死后居然酝酿出一起谋反案来,险些让岷藩受到牵连。

朱楩死后,因为长子早死,所以就由次子朱徽煣继承了岷王的王位,朱徽煣自从上次安葬父亲耍小聪明被识破后就很老实了。但是老四广通王朱徽煠、老五阳宗王朱徽焟却不让他安生。

原来朱徽煣和朱徽煠、朱徽焟有“杀母”之仇。

朱徽煠、朱徽焟的母亲知道岷王的王位将来由朱徽煣继承,为了给儿子多分点财产,她就利用在岷王身边的机会多次偷盗王府的财物,后来被发现就自杀了。母亲的死使得朱徽煠、朱徽焟兄弟十分愤怒,他们认为母亲是被朱徽煣逼死的因此在朱楩活着的时候就大闹岷王府,后来还惊动了明英宗派人调查,结果查明二人是无理取闹,这才消停。

英宗被俘,景泰帝即位,国家处在动荡之中,恰巧在这个时候朱楩死了。朱徽煠、朱徽焟兄弟认为这是扳倒朱徽煣的好机会,于是朱徽煠和自己的一个手下段友洪的商量怎么办。段友洪一看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推荐自己的一个朋友于利宾,说此人精通易经,善于相面,是半仙之体,不如请他算算能不能成功,避免像上次一样功败垂成。

朱徽煠一听赶紧派人把“于半仙”请了来。于利宾一来到王府,看了一眼朱徽煠故作神秘的表示朱徽煠的相貌天下少有,是人君之相。朱徽煠一听自己有当皇帝的脸,一下子就把怎么陷害二哥的事忘到脑后,连忙请于半仙占算自己什么时候能当皇帝。

于利宾本来是想恭维一下朱徽煠骗两个钱,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个时候藩王尤其是他这样的旁系藩王不可能当皇帝的,可是没想到朱徽煠却被这话说动了心,相信了。

于利宾没想到朱徽煠会问这个,只能胡诌说朱徽煠应该在去年就能当皇帝,现在已经晚了不过还有机会,马上发兵很快就能在南京即位。

朱徽煠听了高兴异常当即找到弟弟朱徽焟,没想到朱徽焟听了四哥的话也很兴奋,于是兄弟二人马上开始策划谋反的具体行动。

要谋反首先得有兵力,可是岷王早就没有兵了,手下只有一帮百十来人的乌合之众,到他们这些郡王手里人数就更少了,这点人那能够,于是他们想了半天,最后想到武冈城外深山里的那些苗人,这群人大概有几十万人,一想与大明不和,这个时候正好利用。于是朱徽煠刻了很多王侯的大印和皇帝的敕书,派段友洪等人去联系苗人首领,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带兵攻打武冈。

随后朱徽煠高兴的称起皇帝来,而且改了个年号“玄元”,随后他在武冈做起皇帝梦来,就等待最后的时刻到来的时候,他发现朝廷来人拘捕他了。

原来当段友洪等人找到苗人首领的时候,这些首领脑子清醒得很,他们虽然和大明政府不和,但是他们都是因为生存才反叛的,谁没事愿意造反玩,现在他们生活的很安稳自然不会为朱徽煠卖命了。

段友洪等人无功而返,没想到回去途中遇到了朱徽煣的手下,一看死对头的人当即将他们扣押,并从身上搜出王侯大印和伪造的敕书。这事一下子就大了,朱徽煣连忙通知朝廷。景泰帝得知后马上派人前来将朱徽煠兄弟还有一干人等全部捉拿归案。经过审讯朱徽煠等人供认不讳,谋反属实。

按照相关法律谋反大罪应该处死,但是朱徽煠兄弟的谋反压根是一场闹剧,而且一直处在谋划阶段,根本就无法实施,因此看在老祖宗的面子上网开一面,朱徽煠兄弟只是被革去爵位,废为庶人,关在凤阳完事。至于朱徽煣管理宗人不严,以致酿出谋反来,本应处罚,好在二人谋反没有成功而且也是朱徽煣发现举报的,就既往不咎。

朱徽煣看到朝廷的处罚,松了一口气,只要保住自己和王位就是万事大吉了,而整个岷藩族人经过这件事的教训从此都安心的在武冈生活下去,再也不敢有迁移的心思了。

之后的岷王一系在武冈一代安分守己的生活下去,一直到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身处偏远湘西的岷王也无法幸免。本来武冈就是一座小城,城池不坚固,兵力很少,住在里面的岷王身边更是只有百十来号老弱残兵,因此农民起义军很容易就攻进了武冈城,岷王朱企崟来不及逃出去,阖府被杀,岷王作为明朝藩王的历史宣告终结。

虽然岷王消失了但是岷王的后代还在,他们在明末四处逃散,隐姓埋名默默地繁衍生息,其中大部分还生活在湖南省,他们至今还坚持使用朱元璋给朱楩定下的辈分和取名规矩,而朱楩的第十八代后人“镕”字辈则出了一位大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