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留下的八大忌讳(古代名讳及讳君恶)
古代礼法有名讳,除君前言语不讳,引用书文不讳,平时言语不可含带父母名之字常行不怠,则言语知谨矣,尊敬其亲矣就其谨言,惟口出好、兴戎:言语能谨,则可以和谐人事;言语不谨,则或伤人而斗就其敬言,由敬亲及于敬长、敬上、敬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则相互尊敬矣凡为子女皆如此,则谨言而敬人,是乃天下和谐之一方也不然,何以教人学而时习谨敬乎?故名讳之礼法智慧之妙,犹如此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人留下的八大忌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人留下的八大忌讳
古代礼法有名讳,除君前言语不讳,引用书文不讳,平时言语不可含带父母名之字。常行不怠,则言语知谨矣,尊敬其亲矣。就其谨言,惟口出好、兴戎:言语能谨,则可以和谐人事;言语不谨,则或伤人而斗。就其敬言,由敬亲及于敬长、敬上、敬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则相互尊敬矣。凡为子女皆如此,则谨言而敬人,是乃天下和谐之一方也。不然,何以教人学而时习谨敬乎?故名讳之礼法智慧之妙,犹如此也。
古代礼法讳君恶。大凡父母之国,及临时所居国之先君、今君之恶,皆不可提及,莫说议论讥刺之。所以如此者,君乃一国之统,教化所由施,不可以不尊;闻人恶如探汤,先君又今君父祖,不可以不敬。尊敬于君,则敬德入心,可以敬其事;喧君之德,则提携善性,可以化风俗。亦所以使民爱国也。不然,不尊敬君,则贰从政之心;渲染其恶,则失教化之本,何以学而时习尊君从政向善而爱国乎?是为讳君恶礼法智慧之处也。
故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亲手掐死与李治所生刚满月之公主),菹醢碎椒涂之骨(毒死既立太子之亲生儿子);其淫荡放纵也,丙殿昌储而乱伦(先事唐太宗,而与太子李治成奸),欢娱男宠而跋扈(相继得宠者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唐史讳而不言。故史必后世编纂,言其恶亦所以戒后世也。
此文之思,乃孔子讳君恶所昭示。在此一并记之,可见当如何学《论语》,而体会圣人心智也。
陈司败(陈国司寇)问昭公(鲁君)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司败)揖巫马期(孔子弟子)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相助匿非曰党),君子亦党乎?君取(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谓礼不娶同姓,鲁为周公之国,吴乃周公叔祖泰伯之国,皆姬姓也。不称吴姬,而称吴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国子姓之女也。宋乃殷商之后,子姓。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犹此地无银三百两,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
注家曰:鲁,乃夫子父母之国;昭公,又鲁之先君也。司败亦未尝显言其事,而遽以知礼为问,其对之宜如此也。及司败以为有党,而夫子受以为过,盖夫子之盛德,无所不可也。然其受以为过也,亦不正言其所以过,初若不知孟子之事者,可以为万世之法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