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这一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意思是: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么理解仁者爱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怎么理解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怎么理解仁者爱人

“仁者无敌”这一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意思是: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晚孔子出生139年】,比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更加混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不过在这动荡时期,思想也更加活跃,出现了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观念,又对其有所发展,形成了思想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

仁者爱人就是孟子的重要思想。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孟子·离娄章句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本章开头是梁惠王对孟子说:“东边败给齐国,西边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战国时期,各国推崇的富国强兵、攻城略地的霸道。对于梁惠王想成为一方霸主的宏愿,孟子告诉梁惠王要做到:行王道,施仁政,强教化。

施仁政是做到以下三要点:

第一是法治——“省刑罚”,孟子提倡仁义,但没有反对“刑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仁义为本,以刑罚为用。在王道的精神之下,法治要简明扼要,不可繁重严苛。

第二是财政——“薄税敛”,孟子所说的“薄税敛”,与我们现在所讲“减税降费”相类似。强大的大秦帝国,梦想千秋万代,没曾想二世而亡,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横征暴敛【修长城,造阿房宫,征用民财,就是敛】,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减税降费”,藏富于民,国泰民安。

第三是经济建设——“深耕、易耨”,战国时代,主要经济工作就是农业生产。深耕细作、勤除杂草,改良技术,增加生产。

强教化就是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

《论语·子路》第十三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庶:众。)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孟子建议梁惠王教化民众,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尊师敬长。人人自强自立,成为忠诚、担当、爱国之人,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即使是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来犯之敌,老百姓就是拿起木棍也会奋勇杀敌。

最后孟子告诉梁惠王如果不实行仁政,就会:“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施行仁政,法治上轨道、财政有保障、教育上台阶。这样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有需要发仁义之师征战他国,自然是天下无敌。

仁者无敌,仁者爱人,其爱所及,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