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和复制是怎么工作的(复制粘贴进步中的共享)

林柯榕树下

粘贴和复制是怎么工作的(复制粘贴进步中的共享)(1)

讲真,这篇更文的初衷或许只是源于一种生活化的吐槽。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才会引来笔者如此的质疑呢?!

随着数字化的进步,生活中人们逐渐被各种数字化所笼罩。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出门带着手机,一切就已经OK了!首先,受疫情的影响,走到哪里,都需要核对“三码”,首当其冲,智能手机数字化完美的结合。其次,最基本的生活消费问题,走到哪里,只需要拿出手机微信支付宝,轻松一点就OK!再说上班一族,硬生生的将手机变成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通知,各种线上会议,各种软件模式的工作,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更有意思的事情是,人们似乎把手机当成了身体的一部分,一个小时不看手机,似乎就就感觉缺少了什么,更像一百多年以前的鸦片,中毒不浅!

大家是否还记得,7.20郑州特大暴雨事件?据不完全统计,那次郑州事件死亡292人,失踪47人,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什么要谈这个事情呢?面对直接的自然灾害,我们口口声声谈及的数字化社会,显得渺小至极。断水断电,所有的“数字电子”失去他原有的功效。那次事件,不得不让人深思,在数字化的生活中,我们还是要保持常规的生活所需,至少要手头要留一定的纸币,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一个经常写写画画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单纯的爱好写作的人来说,最初大部分人涉及最多的就是投稿。过去,人们多数会采取“纸质信件”的方式,将自己的稿件寄出到各个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等,稿件一经采纳,会被以同样“纸质信件”的方式告知投稿人。如果稿件未被采纳,同样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告知投稿人。这样的投稿方式,看着很古板,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不会出现“复制粘贴”的被偷袭事件。而现在,社会的各种进步,包括最简单的投稿问题,都是数字化电子化,你的稿件一经发出去,被采纳或许还好。如果,当时没有被采纳,或许不知道多久以后,你曾经未被采纳的稿件就会“飞”在一些不知名的角落。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五味杂陈?对!或许就是这个感觉!没错,这就是“复制粘贴”所带来的不少烦恼。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

再来瞧一瞧我们每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电脑,似乎自从有了复制粘贴这个功能,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涉及到电脑中的日常工作,人们总会说,“复制粘贴呀!”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高的效率。你复制我的,我粘贴你的,互惠互利共赢,或许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双赢吧!

我们在日复一日的进步,我们在数字化的生活中享受其带来的无比优越感。当然,在享受优越感的同时,我们也扼杀掉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或许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失去的,但是,同时,这也是我们不得不失去的。也许,经历过一些事情,看淡看开才是我们所需要释怀的!

此刻,我还是要“复制粘贴”引用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一句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一切又都不复存在。缘来缘去,不必强求,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愿你我都能坦然从容,足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