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最穷的省排行榜 从百越之地到富可敌国
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广东陆海兼备,区位优越,大山、大海、大江塑造和成就了广东。这片位于南岭以南、广信以东、南海之滨、大陆最南端、浸润着海洋文明的神奇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百越”族群到历代移民,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接触、对抗、冲突、融合······最终使百越彻底融入中华民族,使广东从偏僻之地成长为中国的核心区、精华区和经济增长极!创造了富可敌国的广东奇迹!连续33年稳坐全国经济第一强省的宝座。
广东虽是一隅之地,但自秦汉时期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连通着遥远的彼岸,其影响绝非止于一隅!
历史在这里转捩[zhuǎn liè]──崖山海战、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以至改革开放!广东对于中国的影响非同小可!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甚至是根本上的!
广东的位置
一、岭南奇地(一)广东地图形状之奇
广东地图
广东地图的形状像什么?有人说像“鸡腿”!是的,很像。但我觉得广东更像“象鼻”,更确切地说像大象的头鼻(“象头 象鼻”)!雷州半岛更像大象的鼻子。鸡腿不能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形状,因此说广东像大象的头鼻无疑更形象!现在广东已没有了野生大象,仅从地图的形状来说,广东可以说是“大象之省”吧。
您觉得呢?
大象
(二)广东地名之奇。
广东地名很多,得名很奇,择其要者简述于下。
一是广东。广东得名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来源于“广信”,因为广东位于古地名“广信”以东,故名广东。也有人称这是广东“广”字的来源。
另一种说法广东来源于岭南东道。公元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治广州。也有人称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第三种说法是广东来源于宋朝的广南东路。宋代,岭南又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为广东。
宋朝时岭南行政区划
明初今广东地域设置为“广东行省”,后改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清初正式定名广东省。
二是广信。广信,古代地名,即今广西梧州。广信得名于汉武帝之诏。其诏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故名广信。两汉时期的苍梧郡广信县地处离水与郁水的交汇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广信即是岭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汉代统治者将交趾刺史部始建于此地。广信是汉代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
广信的位置
三是广州。广州得名于“交广分治”。公元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四是番禺。番禺,亦作蕃禺、蕃隅,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且是郡治所在地。南海郡建立后,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是为广州建城之始。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水经注·泿水篇》:“泿水东别经番禺,《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山海经》载“桂林八树在贲禺东”,郭璞注:“今番禺。”汉初的史料亦多处提到“番禺”。
“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五是肇庆。肇庆古称端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端州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肇庆”城名为其登基后亲笔所赐,意为“开始带来吉庆”,“肇庆”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类似于重庆得名。历史上,肇庆曾五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的军事指挥中心。1564年至1746年,两广总督府设在这里达182年。
六是高要。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王朝平定南越国,设置9个郡,其中苍梧郡中的一个新县因境内羚羊峡有“居高扼要”之势而得名“高要”。高要地处两广地理要冲,是西江重镇,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曾任高要太守多年。
(三)广东的“全国之最”耀眼夺目!
广东占据多个“全国之最”,令人称奇!
一是位居大陆最南。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雷州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是三大半岛中面积最小、也是大陆最南的半岛。
二是海岸线最长。广东全省大陆海岸线长4114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三是经济最强。2022年3月2日发布《202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43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8.0%。连续33年全国第一!广东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牛!牛!!牛!!!
四是人口最多。《202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21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684.00万人,居全国首位!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不但搞经济行,生孩子也最行!
五是海外华侨最多。广东是著名的“侨乡”。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
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内约有8.8万名归侨、3000多万名侨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等侨乡地区以及23个华侨农场。
广东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发祥地,1911年在广州成功起飞第一架飞机。
(四)气候之奇
一是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雨热同期,四季常青。
二是广东降水充沛,在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有3个多雨中心:即恩平、海丰和清远,处于山地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等4个地区属于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
三是降水时间分布上呈现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广东以汛期降水为主,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易受台风影响。
(五)地貌之奇
一是西江小三峡。西江在肇庆段有三峡——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羚羊峡位于肇庆城区东南部,在三峡之中,山最高水最深峡最长,最为雄伟壮观。
二是卧佛含丹。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傍晚,随着太阳缓缓下坠,市民游客们在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观佛岛上远眺,如丹珠般的夕阳正好落入对面的“天然大卧佛”口中,形成“卧佛含丹”天象与地貌合一的奇观盛景,令人赞叹不已!
卧佛含丹
三是阳元石、阴元石。位于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因酷似男女生殖器官而闻名。
(六)珠江之奇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与其他大江大河水系迥然不同的是:珠江是一个复合型水系:总体上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流程长,但是多干流(严格说来无干流)、西江各段名称不一、多支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注入南海。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珠江有三大干流西江、东江、北江,其中西江为主干流,流程长、水量大、支流众多。严格说来,珠江没有一个典型的、独大的干流,也没有唯一的入海口,珠江在入海口呈现“八门入海”的奇观!
八门入海
个人觉得,珠江水系可能潜移默化中影响过广东人甚至影响到珠三角的城市,使他们具备天然的合伙人特质!即:一是总体地位平等,无论是西江、东江、北江,三大干流,总体地位平等,没有绝对的支配关系或上下级关系,像合伙人;二是团结力量大。水量多少、支流多少,不必计较,汇流成河,人多力量大。恰如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合伙人,或者像老板与打工人,人身彼此自由,但也只有团结才能共赢;三是各尽其能,众流归海,谁有本事谁先入海,不必整齐划一,不必等你靠他!也像合伙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谁有本事谁先发展,谁有能力谁先达成目标,彼此有合作也有竞争,但总的方向是向着一个总的大目标大湾区奔流入海。千千万万的广东生意人可能都是这么干的。
(七)民风民俗之奇。 典型如“广东十八怪”。版本很多,兹录其一:
第一怪:清晨起床先买菜;第二怪:骨头价格比肉贵;
第三怪:宵夜吃到凌晨来;第四怪:凉茶全配中药材;
第五怪:麻将桌椅街上摆;第六怪:睡衣拖鞋逛大街(gai);
第七怪:羊肉带皮一起卖;第八怪:鸡鹅猫狗上阳台;
第九怪:电视看得不明白;第十怪:冬天洗澡冲凉快;
第十一怪:佛教道教一起拜;第十二怪:煲汤必用中药材;
第十三怪:铁笼装在门窗外;第十四怪:蛇蝎虫鸟全是菜;
第十五怪:拍拖就是谈恋爱;第十六怪:摩托充当出租开;
第十七怪:山似人体器官哎;第十八怪:农田全把厂房盖。
二 、战略要地(一)广东海陆兼备,位置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一是陆路中心枢纽、海路中心枢纽和主航道合而为一。广东处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陆路最南端的枢纽之地,是陆路中心枢纽,同时也是经南海而面向大洋的海路中心枢纽,且占据主航道,三者合而为一!位置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中国南北主要铁路
特别是广州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是通向南海大洋的起点。
通过广州的航线
二是海陆位置集要冲性、枢纽性、关塞性、前沿性于一身,“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具备无可比拟、 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优越性。
广东特别是广州是中国陆路和海路的中心枢纽,地处要冲,位居南海前沿,且在某种程度上具备险关要塞般的性质(关塞性),即具备唯一性、控制性、要塞性,“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在海陆位置上,集要冲性、枢纽性、关塞性、前沿性于一身!既通达四海,在外来势力面前又首当其冲。也正因此,历史上西方殖民者首先到达广东。
三是背山面海,背后是祖国大陆,纵深腹地极其广阔,面向南海大洋,海路极其便利,海上丝绸之路沟通起整个世界。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等地,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的徐闻口岸面积大,码头多。古谚云:"欲拨贫,诣徐闻"。意思是要脱贫,就去徐闻。可见当时徐闻是多么繁忙、兴旺、富庶。
广东以其特殊的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最前沿,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广东特别是广州优越的海陆位置,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快捷和方便。
广州与世界的联系
(二)广东地处海路要冲,扼守台湾海峡南口和琼州海峡,濒临南海和北部湾,辐射东沙群岛,极具战略意义。
从海洋的角度着眼,广东处于海路要冲,境内海域分为北部湾、琼州海峡、南海、台湾海峡南口等,不远处还有由台湾省控制的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
很少有人注意到,广东东部海域还有一个重要的海岛——南澳岛。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北回归线穿过该岛。该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由南澳岛及周边33个岛屿组成,其中主岛111.44平方公里,海域4600平方公里。附近可开发渔场达5万平方公里。南澳岛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粤、闽、台三省交界海面,处于台湾海峡的南口,距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7海里,素有“粤东屏障、粤闽咽喉”之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澳岛
古往今来,南澳岛是东南沿海通商的中转站。南澳岛港湾优质,有大小港湾66处,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港口资源和水产资源,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南澳岛上生长着1400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很多野生动物栖息于此。
南澳岛在台湾海峡的位置
南澳岛还是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
分界线
琼州海峡是广东省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海峡,东为南海广东海区,西为北部湾,是中国第三大海峡,也是中国的内海。
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是广东海区与北部湾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沟通北部湾和南海中、东部的海上走廊,也是广州、湛江至海南、广西以及越南的海上交通捷径,著名的粤海铁路火车轮渡实现了两岸铁路连接。琼州海峡海域是中国南部的重要渔场,两岸分布着许多盐场。
东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北的一组群岛,位于南海的东北部,在广东汕头市以南约260公里,珠江口东南方约315公里处。位居中国广东省、海南岛、台湾岛及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
东沙群岛的位置重要性
(三)广东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港湾优良,岛礁众多,具备开展海洋事业的良好条件。
广东海域辽阔,陆架宽广,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是陆地国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个,岛岸线长2378千米,沿海港湾众多,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发展海洋事业得天独厚。
(四)广东占据岭南的核心位置,既有战略屏障又有战略纵深,还有北上和西出的战略通道和险关要塞。与广西在地缘上唇齿相依,密不可分。
广东与大山、大海、大江有缘,山、海、江、河塑造了广东。广东不缺战略屏障,也深具战略纵深,山、海、江、河塑造的地貌,成了广东北上和西出的战略通道和险关要塞。
广东和广西均处于五岭之南,故称岭南。岭南是重要的地缘板块。
广东东部和南部为大海,故其北进和西出的通道极为重要。而其北进和西出又与五岭和珠江水系密切相关。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山势险峻,隔绝南北,为两广北部的重要屏障。
五岭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即: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广东和江西、湖南的分界线;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珠江支系众多,河网密布,水量充盈,且各段名称不一,容易混淆。
珠江水系有三大干流:西江、东江、北江;五条重要支流:漓江、贺江、连江、武江和浈江。其中,漓江、贺江属于西江;连江、武江和浈江属于北江。五条重要支流深切五岭,形成了五条重要的南北通道。
珠江水系使广西和广东在地缘上唇齿相依、一体相连、密不可分。故论述重要通道和关塞时不得不两广共述。
五岭和珠江水系
一是经西江支流北上的通道:湘桂走廊和潇贺古道
经梧州北溯漓江而上,可达桂林,然后往东北,经灵渠,接湘江水道,连通长江水系,经江汉平原、南阳盆地等可入中原。这条通道最著名的是灵渠。秦始皇南征百越,命人在今灵川和兴安县之间、越城岭和海洋山之间开挖一条长约23公里的运河,连接漓江上游和湘江上游,从而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此运河开通后,由江汉平原通过水路可直达广州,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灵渠!
在此介绍一下漓江和桂江的关系:桂江是西江水系一级大支流,其上游大溶江,向南流至溶江镇与灵渠汇合称漓江;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与恭城河汇合称桂江,桂江多激流险滩;再流经梧州市汇入西江干流浔江。
在海洋山和越城岭之间交界地带,也就是著名的“湘桂走廊”。
湘桂走廊和潇贺古道
北部湘桂通道的另一条通道叫潇贺古道(潇水—贺江)。
溯西江而上,经肇庆到封开县后,转入贺江(处于都庞岭和萌渚岭之间),经贺州、富川,转陆路抵达道县,再顺潇水而下,翻越阳明山,在零陵、永州汇入湘江,从而连通长江水系。这条路线叫“潇贺古道”或者“道贺古道”。历史上潘美伐南汉,即由道州克富川,拔贺州,灭了南汉政权。
二是经北江支流北上的通道:从韶关和连州北上湘赣
韶关和连州为广东北方的两大重要门户。经此两地可北上湘赣。
珠三角北上通道
由广州自清远溯北江而上,经清远、英德而到达韶关。韶关地控武江、浈江这两条通往湘赣的大动脉,遂成广东北部枢纽。《读史方舆纪要》载:“(韶关)府唇齿江湘,咽喉交广,据五岭之口,当百粤之冲,且地大物繁,江山秀丽,诚岭南之雄郡也。”
韶关北上有两条古道:一条是大庾岭古道,大庾岭为北江支流浈江和赣江支流章水的分水岭,大庾岭古道即通过大庾岭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连接起来。其路线经韶关,到达南雄,然后越过大庾岭至大余县,再顺赣江而下,经赣州等地转入长江水道。大庾岭为此路的咽喉。历史上秦对百越用兵,其中一路则越大庾岭横浦关,直指番禺。唐代张九龄开山辟石,修成了能通车的道路,奠定了大庾岭道南北交通动脉的地位。
另一条是经武江的粤湘通道:在韶关转入武江,然后经乐昌抵宜章,越骑田岭而抵郴州。在乐昌和宜章之间有九泷十八滩,较艰险。近代著名的“粤汉铁路”。其路线为由武汉往南经长沙、郴州、宜章,再沿武江河谷经乐昌而抵韶关、清远而抵广州。
连州为广州北入湖南的枢纽,为兵家必争之地。自连州亦有两条通往湖南的路钱。
连州北上的通道
先由广州溯北江抵达清远,在英德南部连江口转入连江,再经阳山抵达连州。在此有两条路线:一是往东北陆路到宜章,越骑田岭而抵郴州,接湘江支流耒水,从而连通湘江。历史上秦始皇伐百越,其中一路即出桂阳(今郴州)越骑田岭,循湟水而下,攻番禺(今广州);也可往北翻越萌渚岭、九嶷山而达蓝田,再翻越阳明山而抵永州,从而连接湘江。
三关扼守
连江,古称湟水、洭水,近代亦有小北江之称。是北江的最大支流。由于连江在连江口镇汇入北江,故连江口实际控制了广州通往江西、湖南的两条重要的通道。古人在河口处设有湟溪关。湟溪、阳山和横浦三关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关隘,为北方入珠江三角洲的必经之地。秦末赵陀曾移檄三关,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赵陀封关绝道直至割据一方。
三是由西江西出的主要通道
西江是珠江的干流,是著名的黄金水道,岭南用兵恒以西江为要害。古名“广信”的梧州居两粤之中,为西江的水运枢纽,其价值不言而喻。《读史方舆纪要》云:“(梧州)府地总百粤,山连五岭,唇齿湖湘,噤喉桂广。”除此之外,肇庆为西江下游的要害。肇庆以西,群山巍巍,肇庆以东,一马平川。出肇庆后,便无险可守,故肇庆是广州的西部门户。
溯西江而上,有水路和海路两条主要通道。经梧州往西溯浔江及支流郁江而上,可直达南宁,由南宁溯右江而上,经崇左、凭祥镇南关、越南谅山,而到红河三角洲。如果由梧州往西南溯北流江而上,在玉林接廉江而达合浦,入北部湾,也可到达红河三角洲。富庶的红河三角洲曾为我国郡县长达千余年。
通往南宁和红河三角洲的通道
(五)广东毗邻港澳,靠近台湾 ,面向东南亚,是海外华侨的最大祖居地。广东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存在着牢不可破的地缘、人缘、血缘、亲缘关系,是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尤以“大湾区”最具战略意义。
湾区城市群大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即9 2模式),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粤港澳在经济上已连为一体,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媲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并称世界四大湾区,是世界级的湾区,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
广东毗邻港澳台湾,面向东南亚,连通全世界,并与3000多万祖籍广东的海外侨胞有密切联系,广东突出的优势是其他省区难以具备的。
综上所述,广东山海险固,江河纵横,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雄奇灵秀兼而有之,堪称雄武之地。广东坐拥南国富饶之地,背山面海,舟楫之便、鱼盐之饶、市舶之利,富庶繁华,鲜有其匹。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广东之地,介于岭海间。北负雄、韶,足以临吴、楚;东肩潮、惠,可以制瓯、闽;西固高、廉,扼交、邕之噤吭;南环琼岛,控黎夷之门户。而广州一郡,屹为中枢,山川绵邈,环拱千里,足为都会矣。”
三、民族交融地、文化高地(一)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广东历史久远,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所在地。
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智人—马坝人。
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驯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
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以木德王天下。《三命通会》:“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考古研究发现,广东地区是中国人起源地之一。学术界已公认距今四五千年的广东石峡文化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
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岭南地区出现不少古方国。
近代相继出土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二)百越之地
先秦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细分有“吴越”(苏南浙北)、“闽越”(福建)、“扬越”(江西湖南)、“南越”(广东)、“西瓯”(广西)、“雒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等。
百越之地
“百越”在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汉朝时期有“北胡、南越”的说法。《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名句。
(三)百越的习俗与文化
一是断发纹身。《庄子·逍遥游》中有云:“越人断发文身。”对于这种习俗向来有种种解说,如美饰说、尊荣说、巫术说、图腾说等。东汉末期应劭还认为,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认为是由于古代越人“习水”而避蛟龙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二是龙舟竞渡。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旧唐书·杜亚传》记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
三是墟日趁墟。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描述了越人“趁墟”(赶集)的热闹景象:“西南蛮笠,以竹为身,而冒以鱼毡。其顶尖圆,高起一尺余,而四围颇下垂······交址有笠如兜鍪,而顶偏,似田螺之臀,谓之螺笠。”南方个别地方至今依然流传墟日趁墟习惯。
四是契臂为盟。"契臂",谓刻臂沥血。是百越部落之间的结盟仪式。《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高诱注:“刻臂出血,杀牲歃血,相与为信。”
五是鸡骨占卜。商周时期,北方中原人用龟壳、牛骨来占卜,而南方的百越人则用鸡骨,即用鸡的头盖骨在火上烤,以鸡头骨受热开裂的图文形象来卜吉凶。
六是拔牙漆齿。拔牙漆齿或是成年礼。越人中还有一种漆牙的习俗,称为“黑齿”。《战国策·赵策》有:“黑齿雕题,鳗冠林缝,大吴之国也。”的记载。
盘古神话源于百越地区。
《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溯穴居,避寒暑也。”百越一带的“干栏式房屋”即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可追溯至7000年以前。
先秦时期百越人尚武,善水战,善制舟楫,巧于驭舟,首创水师,擅长航海。《越绝书》对越人有十分形象的记载,称其“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越人发明并最先使用楼船。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外观似楼,故曰楼船。
流传至今的只有一首《越人歌》,且是中国历史上用楚语翻译的第一首“译诗”。其歌曰: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诗意浅显,不必翻译。“蒙羞被好”、“不訾诟耻”八个字的背后,或许有故事。最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比兴手法的运用尤为经典,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千百年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
至秦灭六国,发五十万大军伐百越,将百越之地纳入版图,丰功伟绩,彪炳史册。
(四)百越和移民融合演化为“广东民系”
秦汉以降,百越逐渐与北方移民融合,慢慢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广东形成了“三大民系”或“四大民系”。“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四大民系则加上“雷州民系”。因为“雷州民系”和“潮汕民系”都是发源于闽南地区,常被认为是同一民系。
广东民系
一是广府民系:又称广府人,“广府”是“广州府”的简称,广府人是广州府人的简称。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在粤中、粤西南、粤北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入驻珠三角的岭北移民,包括留驻岭南的秦军,以及贬谪岭南的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等,与原住居民融合后演变成了广东三大民系中的“广府民系”。基于广州及珠三角千年不变的核心地位,广府民系所使用的方言成为了“粤语”和“广东话”。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底蕴最丰厚、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广府文化以重商、开放、务实、兼容等商业文化和保留较多古越族文化为主要特质,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民系文化。
广府人的来源有“秦汉说”、“唐宋说”等不同的说法。但广府人来源很可能不是集中于某个朝代,而是多次迁入。如唐末,中原战乱频繁,不少氏族为避战祸,纷纷经江西越梅岭南来,来到南雄珠玑巷居住数年或数十年,在适应了岭南气候和生活习惯之后,才逐步南迁珠江三角洲。广东南雄珠玑巷一向被称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
广府文化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广府文化的代表有“广东音乐”、“粤菜”、“醒狮”、“广绣”、“广彩”、“广雕”、“岭南画派”、“镬耳屋”、“岭南园林”、“粤剧”、“粤曲”等。
二是客家民系:又称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赣闽粤边区,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龙岗等地。
客家民系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五胡乱华时期,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唐代安史之乱与宋末靖康之乱,又造成了两次大规模的南迁。
战乱造成的逃亡景象,我们可以从诗歌和古代文献中看到形象的描绘:李白《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安史之乱造成的南奔有如西晋永嘉之乱。靖康之难后,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宋史.食货志》记载:“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由于平原地带已被早期移民占据,他们只能在赣南、闽西南、粤东北的山地中寻找容身之地,逐渐形成客家民系。赣州、惠州、汀州、梅州,被合称为“客家四州”。客家摇篮:赣州;客家首府:汀州;客家侨都:惠州;世界客都:梅州。
血缘是根,文化是魂,客家重要文化传统就是崇文重教,大批人杰脱颖而出。客家作为汉民族中的一个民系,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潮汕民系:又称潮汕人和潮州人,潮汕人以广东省潮汕地区为集中地与祖籍地。潮汕人源自中国广东潮汕地区,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是著名的侨乡。该地是广东境内第二大沿海平原——潮汕平原。潮汕地区,又分为东潮汕平原和西潮汕平原。东潮汕平原面积更大,为粤东沿海中心。西潮汕平原和汕尾地区又被称为“海陆丰”地区。
潮汕民系全部使用闽南语,是古闽越后裔融合于汉族的一支。战国中后期,楚灭越,越族大规模南迁,开启潮汕和闽南的百越时代。一部分建立瓯越国;另一部分建立闽越国,形成闽越族。以无诸为首领的越王勾践子孙,进入潮汕大地之后,又和落足海丰县的古越人后裔结合,潮汕大地呈现“越人好勇”的风尚,今潮汕的“叠罗汉”、“托手尾”、“拉笃”、“据脐”、“踢虎狮”、“叛剑”等,便是这一风尚的延续,有的项目还一直流传至今。
北宋以来,来自闽地的移民日益增多,海上运输和贸易活跃。移潮闽人多官宦与世家,很多成为本地望族。潮汕人至今重视宗族血缘关系。
潮汕人具有团结、拼搏、创新、反哺、海洋、重商文化特征,在世界政治 、经济、文化 、科技等各行各业有着极高的成就。潮汕人以低调务实、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
四是雷州民系:又称雷州人或雷州半岛人,主要分布在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麻章区、霞山区等地。雷州半岛被称为“天南重地,海北名邦”,是雷州民系的根据地和雷州文化的发祥地。
雷州人发源自福建闽南地区,宋朝以后,大量闽人南迁,定居在雷州半岛及周围地区,成为主要居民。
“雷州民系”和“潮汕民系”都发源于闽南地区,常被认为是潮汕民系,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雷州民系”已有相当的独特性。雷州半岛以雷州方言、雷神雷祖、雷州换鼓、雷乐雷菜、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醒狮、人龙舞、傩舞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这些都是汇聚了多种不同族群文化又以闽人为主的独特雷州文化体系。
(五)广东历史文化厚重,名人辈出
广东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宋以后尤其近代以来,广东人杰青史留名者,尤其众多。赵佗、冼夫人、杨孚、惠能、张九龄、余靖、陈献章、湛若水、袁崇焕、屈大均、朱次琦、陈澧、居巢、居廉、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洪秀全、洪仁玕、邓世昌、刘永福、冯子材、丁日昌、郑观应、黄遵宪、詹天佑、冯如、丘逢甲、吴趼人等。与广东历史渊源颇深的名人,如韩愈、包拯、周敦颐、苏轼、文天祥、关天培、林则徐等,代不乏人。
广东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分别是广州、潮州、佛山、肇庆、梅州、中山、惠州、雷州。
从历史的角度看,广东是古中国人的开拓地、避难地和开发地;广东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开拓史、移民史、融合史和开发史;广东从烟瘴雾锁、偏僻荒远之地到富可敌国、独占鳌头的第一强省,实在称得上脱胎换骨、天翻地覆的质变!广东从百越之地到中华民族的精华区,彻底与中国人和中华民族融为一体,是绝不可能脱离中国的!炎黄子孙从西北到中原再到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当然还有全国的其他地区。作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对广东的开拓、开发、融合、吸收和创造,应该是最彻底、最成功、最优秀的!比起云贵高原或者某些地区,广东完全可以作为标杆!在经营其他地区时,似乎可以从广东历史中吸取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深挖,值得深思!
四、从百越之地、资源宝地到经济重地古代广东经济发展与政治建制、军事行动、交通改善、人口迁入、技术进步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秦汉时期百越的开拓、开发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秦南征百越,在岭南首置郡县,设三郡,广东大部分属南海郡,使岭南地区直接纳入中央王朝统治。为解决运输和给养问题,在湘江与漓江的分水岭海洋山开凿灵渠;秦朝扩筑的入越孔道“新道”,自西而东有四条:大庾岭(梅岭)道、连阳道(骑田岭与都庞岭之间)、萌渚岭道、越城岭道。“新道”把京师咸阳与南海诸郡联系起来,不仅加强了秦王朝对岭南的控制,客观上促进了岭南及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灵渠的开凿和入越孔道的扩筑,是秦统治岭南的重要举措。灵渠的水陡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设施。沟通了珠江与长江水系,成为秦以后江南以至中原入越的通津,湘桂走廊上的动脉,对西江流域的开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将就地留戍落籍的秦军、15000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罪民罪官、“贾人”等迁入百越地,这是中原人第一次南迁。
秦末乱世,赵佗派兵把守关隘、断绝交通,阻止战火向南蔓延境内。推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鼓励中原人与越族通婚。
赵佗建立南越国后,继承秦制,模仿汉制,名义上臣服汉朝,长期维持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开放边境贸易,获得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维护了岭南的安定,巩固了秦朝的开拓成果,促进了民族融合。南越国时期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奠基时期。
汉平南越,设置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个郡。南海郡及部分苍梧、合浦郡在今广东境内。此时,北部湾成为中国的内海!公元前106年,汉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岭南九郡。东汉末,改为交州。进一步促进了汉越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
秦汉时期,南越地区的犀牛角、象牙、翡翠、珠玑等物品成为中原人民喜好的特色珍品,岭南的水果、矿物、海产品也不断北上,荔枝、龙眼主要以贡品的形式北运中原。汉朝设“圃羞官”专管岁贡果品;引种槟榔、椰子、耶悉茗花、茉莉花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使广州很早就成为中国沟通东南亚、非洲、欧洲的重要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唐,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以广州港为主要起点,通往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海上贸易通道。贸易货品除丝绸外,还有茶、瓷器、香料,故又称为“香料之路”或“瓷茶之路”。
汉武帝派黄门译长率船队从今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进入暹罗湾、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过孟加拉湾到印度半岛等地。是谓“汉武航线”。徐闻、合浦成为重要口岸。广州逐渐发展成为海上贸易集散地。东汉以来,印度、东罗马帝国都曾派使臣从海道进入中国,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主要港口和南海交通枢纽。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是以番禺为起点的沿海航线,分为东西二线:西线由番禺至合浦;东线由番禺至东南沿海。
二是开拓了以番禺为起点的海外贸易新通道。吴晋时期,船队放弃了北部湾航线,从番禺出发,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东南亚各国,然后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大大缩短了从番禺到东南亚各国的航程。这一航线的开通,奠定了番禺作为南海交通枢纽的地位。
番禺对外贸易的兴起,推动了造船、采银等手工业的发展,并使南海等郡与江南各地之间的商业趋于活跃,北江流域的交通运输逐渐频繁,推动了岭南社会的进步,为唐宋时期广东海外贸易的长足发展铺垫了道路。
期间发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导致第二次中原人南迁。
避难流亡的百姓和士人、士族、官僚经陆路和海路南迁。以海道为主,经海路者多数前往交趾部,少数进入南海郡。汉族人口增加,加快了民族融合和岭南开发。
(三)唐宋时期岭南的发展
唐宋时期,广东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士大夫眼中仍然是畏途。
韩愈被贬潮州,如生死别,在其诗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代张说 对岭南的印象仍然是“荒裔”,愁怨悲苦,溢于言表。其在《岭南送使二首》称:
“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
“万里投荒裔,来时不见亲。”
“凿破鸿蒙一窍通,至今传说九龄功。”唐代大庾岭通道的开辟,成为来往商旅进出岭南的主要通道,进一步加强了广东和全国的交流。
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泷州(今罗定)。当他南下登上梅岭时,北望中原,顿生去国离家之感。可见当时的岭南,并非“乐不思蜀”之地。他写下了《度大庾岭》一诗。诗曰: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 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但在唐人戴叔伦眼中,岭南的印象就不一样了。
其在《送人游岭南》中称: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及至北宋苏轼被贬岭南,逐渐爱上了岭南和岭南的荔枝,写下《惠州一绝》,其随遇而安、乐观霍达自是与人不同。诗曰: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唐代设“岭南五管”。《旧唐书·地理志四》记载:“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统摄,谓之五府节度使,名岭南五管。”指唐高宗永徽以后分岭南道为广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五都督府,统称“岭南五管”。韩愈《刘生诗》有“昔须未生今白头,五管历徧无贤侯。”的诗句。
唐代实行“南选”制度,选拔土人为官。对岭南实行按户税米的制度,且对土著人只交汉人户的一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唐朝是广东农业全面开发的时期。精耕细作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原始农耕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唐时广东的淡水养鱼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刘恂《岭南录异》中记载了稻田养鱼和塘鱼生产技术,水果尤为繁盛,荔枝最为著名,广州现在还有荔枝湾。
唐代手工业制品品类多,分布广,主要有陶瓷品、纺织品、藤器、竹器、木器、文具等,棉织业和丝织业最为发达。广东成为唐朝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基地。韶州竹纸、广州谷纸均为当时名纸。端砚在全国有盛名。《端溪砚史》称端砚石不但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之特点,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的长处。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广、潮、雷、琼、封等地都有不同规模的造船业,广州尤为著名,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技术全国领先。
唐时广东城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业兴旺。乡村圩市增多,并出现了专业性圩市。
唐代商人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职业。官商、海商、番商(外国商人)、牙商(收取佣金的经纪人)是当时最有特色的商人。唐朝设置市舶使,国家直接面对外商交易;设置蕃坊,加强对外国侨商的管理。
广州成为唐朝中外佛教交流和传播的重地。西方学者公认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六祖慧能,禅宗南宗创始人,广东新兴县人。另两位是孔子和老子。
唐代,由广州出发的船队,从广州出发,经海南岛、西沙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至南亚诸国进入印度洋,远端甚至到达波斯湾和非洲东岸,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称为“广州通海夷道”,成为连结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其时,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东方大港。
宋代稻谷总产量大大提高,引入了耐旱、早熟的占城稻,广东开始有了粮食的储备和稻米的输出。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幅度提高。制瓷业步入兴旺时期。潮州笔架山窑居广南陶瓷生产之冠,有“白瓷窑”、“百村窑”之名。广州西村窑与笔架山瓷一样主供外销。 端州砚成了全国两大产砚区之一。矿冶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制盐业数倍增长。造船业有了很大进步。广州的造船和航海技大大提高,北宋时已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
宋时,广州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971年,北宋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宋承唐制,亦设“蕃坊”为外商侨居之所。海山楼是广州最早官方接待外宾的酒楼。宋代,广州商船横过印度洋,由南海诸岛直航阿拉伯及东非。
唐代安史之乱和宋末中原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陆路主要是梅关道(张九龄开凿的大庾岭路),南雄珠玑巷是中原移民南下途中的中转站,成为首选定居地;海路沿福建-潮州-惠州-广州-雷州一线。南迁人口加速了广东土地的开发,江浙闽商人和手工工匠的迁入促进了广南工商业的发展,中原移民中的官绅和宿儒,入籍岭南后创办州学,县学和书院,使岭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著名的如南雄的孔林书院、潮州的韩山书院、东莞的力瀛书院等。
唐宋市舶贸易的繁荣,广东成为朝廷的财富重地。
(四)明清时期广东的发展
明清时期,广东经济发展已领先全国。
明中叶以后,广东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农业方面,从国外引进易种广收的新作物番薯和玉米,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沙田的开发和桑基生态农业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著名的经济作物种植区,明代广州城已有专门卖花的城市;手工业方面,佛山的冶铸,佛山石湾的陶瓷,广州一带的丝织业,粤东的制糖等都独步全国,“广货”驰名天下;商业领域,广东商帮周流天下。
明朝的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明代还开辟了广州至拉丁美洲和广州至里斯本的航线。1450年,明政府为接待各国领事和随行人员设置怀远驿。
明清时期大庾岭商路的繁荣是广东经济发展和商业兴盛的标志。
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海关之一。同年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十三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其真正名号是“外洋行”,别名“洋货行”、“洋行”。是封建政府对外贸易的代理人。
“十三行”彰显了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地位,直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度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直至鸦片战争为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中国对欧贸易维持了100年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全球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制度,又使广东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省份。清代前期,又开辟了至北美洲、大洋洲航线。至此,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通向全球。
此时,广东经济发展已领先全国,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清代官场盛传“运气通,选广东”。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谈到,广东为天下繁华之区,凡是在这里做官的,无不穷奢极欲,搜刮明珠、翡翠、宝玉,离任时船只满载而归。
海外贸易高度发达,得天独厚的位置,使广州“三雕一彩一绣”非常有名。其中“三雕”是象牙雕、玉雕、木雕;一彩是“广彩”;一绣是“广绣”。
广州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其工艺历史悠久,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成为全国之冠。玉雕、木雕工艺精湛,精巧绝伦。
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彩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
广绣是粤绣之一,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明清时期,广东得风气之先,同时也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地区之一。
明清时期,不得不提的是葡萄牙窃据澳门,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抵澳传教,使基督教最终在中国立足。还有晚清鸦片输入和西方势力的入侵,“香港问题”产生。西方殖民者在广东的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现代广东脱胎换骨式的发展
广东总体上呈现资源宝地与经济重地合一。
一是资源宝地。
广东省面积为17.977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土地资源总体呈现人多地少的特点。
广东海域辽阔,陆架宽广,岸线漫长,港湾优良,岛礁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居全国首位。海岛众多,沿海港湾众多,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大;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位于中国首位。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广东拥有众多的优质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中国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
广东油气等其他资源丰富。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灯楼角又有中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区)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中国平均水平。
广东境内主要河系为珠江水系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珠江通航能力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的第二位,长度及流域面积均居中国第四位。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中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一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中华白海豚、金猫、穿山甲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熊猴和猕猴、白鹇等。
广东旅游资源丰富。综观广东的景观类型,国内各种景观类型都可以在广东找到,有山、有河、有江、有湖、有草原、有森林、有大海、有湿地、有温泉。广东的5A级景区达到15个。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广东共有两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和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
5A景区
二是经济重地。
现代广东发展成富可敌国的第一强省,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优势,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天时”是广东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地利”是广东利用自己毗邻港澳台、面向东南亚、海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优势;人和是广东人发挥出了敢为人先、善于经商、敢闯敢干,勇于探索拼搏的优势,特别是侨乡的优势,利用与海外华侨、侨胞的渊源浓厚、联系紧密、商通四海的关系,特别是他们的资金与技术,创造了“广东奇迹”!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广东为什么是经济重地?
简要回答:
第一,广东有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别是:前者是港澳 珠江三角洲的9个城市组成,也即“9 2模式”。从珠江三角洲可以管窥蠡测大湾区一二:珠江三角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拥有“南海明珠”的美誉。
第二,广东是世界省级GDP之最——广东GDP总量33年居中国第一。全世界GDP排名中广东GDP超过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士等发达国家,真正的富可敌国!
第三,广东省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世界级”城市广州和深圳的省份,实力强横,独步天下。
广州城市品牌是: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广州曾经被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曾经五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曾经位居中国前三。
广州互联网企业曾经超过3000家,诞生了著名的微信、唯品会、YY语音、网易、UC浏览器、太平洋、科大讯飞、21cn等。广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曾达到68.56%。
深圳,是广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深圳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深圳拥有大量著名企业:华为、平安集团、腾讯、招商银行、正威国际、恒大集团、万科、华润集团、比亚迪、富士康、顺丰控股、中兴通讯、腾邦集团、长城计算机、神州数码、中广核集团、康佳集团、创维集团、华强集团、华侨城集团、金地集团、神舟电脑等。
深圳拥有很多的全国第一,南山是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南山境内外上市企业众多,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企业,密度居全国第一;深圳的公园数量,居全国第一。
五、广东未来发展展望(一)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2019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一核”是指珠三角地区;“一带”是指沿海经济带;“一区”是指北部生态发展区。
一核一带一区
(二)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主要内容:
一是提出了10个主要目标。
经济:GDP年均增长5.0%左右,到2025年GDP约为14万亿元;
科技:大湾区创新中心,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产业: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数字产业占比达20%;
改革开放:推动市场化改革,深度参与“一带一路”;
发展协调:“一核一带一区”,推动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立制度,加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化强省:增强素质,提升软实力;
幸福广东:优化收入分配,预期寿命达到79岁;
现代化治理:地方法规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更健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二是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基础上,广东正式推出了“5大都市圈”的框架。
广州都市圈:广州、佛山全域和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四市的都市区部分;
深圳都市圈: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
汕潮揭都市圈: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梅州都市区;
湛茂都市圈:湛江、茂名两市。
5大都市圈
三是打造“12312”交通圈和“三横四纵”大通道,联通全国。
“12312”交通圈:珠三角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
1小时生活圈
三横四纵:沿海主通道、粤闽桂主通道、粤北区域性通道等3条横向通道和京广主通道、京九主通道、粤东区域性通道、粤西区域性通道等4条纵向通道。
交通格局
大手笔擘画的广东远景规划,将使广东发展更为均衡,并带动全国发展。
参考资料:
1. 星球研究所:《什么是广州》;
2. 战争与地理:《广东地理上的要害详解》;
3. 盘古论市:《广东经济到底多发达?》;
4. 房地产大世界:《广东202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