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

#奇妙知识季#民 间 音 乐

①《集贤古乐》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

是集贤镇集贤村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演奏形式和乐谱与唐宫廷音乐一脉相承,配器结构庞大而复杂、乐曲体系完整,博大精深,有很高的音乐考古价值,是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文艺演出,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表演人数60余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集贤镇被誉为省级“古乐之乡”。

②《厚畛子山歌》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8)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9)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0)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3)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4)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5)

是山区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口头创作的歌曲,经一代代口耳相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艺术加工,是山区劳动人民的音乐艺术结晶。厚畛子山歌的曲调地方色彩最为鲜明,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山歌是民歌中反映现实最快、最能体现山区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一种音乐体裁,表演人数15人。2008年被列入市级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③《首阳山歌、情歌、孝歌》

《首阳山歌》流传于周至县九峰镇,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古代人在搬运重物时,为了达到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的目的,由一人呐喊,大家出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劳动号子。人们在喜悦时,用悠扬的曲调传递伤心和痛苦快乐和幸福的情绪;青年男女为了追逐爱情,产生了抒情爱情歌曲。以及抒发子女对老人的感恩戴德孝敬之情的孝歌。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6)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8)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19)

首阳山歌,内容广泛。丰富多彩,形式有:上山有歌下山有歌、有赶坡歌、退坡歌、有孝歌、有嫁歌、男女老少人人是歌手,有独唱、有联唱、有对唱。曲目有:《逗情歌》、《欢情歌》、《恋情歌》、《望情歌》、《痴情歌》 、《断情歌》。

④《渭旗锣鼓》

源于二曲镇渭旗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俗称“威风锣鼓”、古称“击鼓刺秦”,它集民间鼓乐、舞蹈、武术表演为一体,阵容强大,气势恢宏、表演技术精湛,曾获陕西省民间艺术锣鼓大赛一等奖,多次参加省内外演出,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表演人数多达200人。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0)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3)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4)

表演一般分三个章节。第一节为开场锣鼓,又为战前锣鼓;第二节为对弈锣鼓;第三节为喜庆锣鼓,又为凯旋锣鼓。200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⑤《殿镇八卦锣鼓》

原名“殿镇老鼓”,古而原始。是周至县集贤镇殿镇村唯一独具特色的打击乐节目之一。其场面盛大之极,远近闻名。表演内容包括:百人游行表演、百人殿镇八卦锣鼓表演、八卦阵鼓表演。参演人员160余人,强大的规模,惊人的场面,威风震撼。2011年《殿镇八卦锣鼓》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表演人数已达到300余人,保证百人规模的表演实力。使其强劲、粗犷、威风、震撼的风格更具观赏性。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5)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6)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8)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29)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0)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3)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4)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5)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6)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8)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39)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0)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3)

⑥《义学巷锣鼓》

二十世纪中期,民间就有“正月十五到县城看草巷子社火”的说法。它是一道别具一格的民族打击乐交响曲,队列多变错落有序,融服饰,舞姿和情感于一体,集骠悍、细腻于一身,表现了周秦汉唐的古风遗韵。乐曲以鼓为主,分为三个部分:1、龙腾虎跃;2、百花闹春;3、丹凤朝阳。

服饰道具是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而变换的,表演时着戏装,但较戏剧服饰简化,节目内容的变换帽子(头饰),把扙(道具)一丈多长一分为二的细竹篾子随节奏而变换。

音乐伴奏:锣鼓、铙、钹为主。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4)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5)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6)

⑦《唢呐》

在周至地区分布广泛,主要有青化、终南、广济、九峰等镇。应用于民间的婚、嫁、丧、葬、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史料记载,金元时从外域传入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技巧丰富。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8)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49)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0)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3)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4)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5)

技法有唢呐单吹,双吹;2人组合的单吹、单打;3人组合的双吹、双打。5人以上,多至10人组合的混合班子,有丝弦、打击乐伴奏的戏曲坐唱。主要曲目有《雁落沙滩》、《百鸟朝凤》、《普天乐》、《祭灵》、《寿宴开》、《柳生芽》等。

⑧《青化呼滹唢呐》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历史资料考查金元时期传入我国。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6)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8)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59)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0)

唢呐单吹,双吹,两人组合的单吹单打,三人组合的双吹双打,五人以上多于十人组合的混合班子,包括有丝弦,打击乐伴奏的戏曲坐唱。

演奏曲目:《柳生芽》《雁落沙滩》《下开门》《刮地风》《马道人》《斩秦英》《三对面》《二进宫》。

⑨《竹峪沟唢呐》

竹峪沟北段位于周至县青化乡,自清代相传,祖辈以演艺唢呐为生,一代一代用《宫车谱》传下来的,现已有13代传人。目前,红白喜事吹奏,开业典礼吹奏,竹峪沟唢呐共有13人左右。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1)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2)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3)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4)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5)

唢呐演奏的曲目具有通俗性,它的通俗首先表现于它的曲目标题性。乐曲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通过标题给人们以解说联想,使人们易于了解和欣赏。如“百鸟朝凤”、“雁落沙滩”、“普天乐”、“祭灵”、“寿宴开”等。周至唢呐的曲目具有趣味性。它有趣味,才能入正曲。它的作用不仅是演奏艺人为了统一音高与速度,而且还给人们以乐曲性质的提示。穿靴是乐曲结束后,接连再奏一段速度较快的乐曲(多为一拍子)。它虽不完全与所奏乐曲发展要求一致,但能造成高潮,适应群众欣赏情趣的需要。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6)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7)

周至县哪些民俗有名(周至民俗篇民间音乐)(68)

唢呐演奏曲目在原有的实用性上有了创新和发展。它的实用性表现在婚娶丧葬和解放后的喜庆丰收,欢送参军和音乐会上的演出方面。为了适应特定场合的特殊需要,就要选择相应的演奏曲目。但就原有的传统曲目是有限的。所以,艺人们又吸收民歌,或创作歌曲为基调,进行了改编尝试,以扩大演奏曲目范围,这样,由于群众的喜爱和要适应于特殊的需要,就必须使唢呐演奏后继有人,曲目要有创新和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