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

一介布衣,浮世生涯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一起品味,一起徜徉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1)

菊花,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独自怒放于秋风落叶之后,雨梅、兰、竹合称花中四君子,被古人雅士称为知己。苏轼赞誉菊花“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写出了菊花清的姿态;“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道出了菊花的傲骨凌霜;不管怎么样,,古人写尽了菊花的幽香,风姿,异质,奇态,潇潇洒洒地装点出一个风骨无限的菊的世界。唯有黄巢的《题菊花诗》和《不第后赋菊》不是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不第后赋菊》吧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2)

这是皇朝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这次考试落榜,让这个向往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少年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黄巢和大多数著名诗人一样,对菊花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与他朝的诗人不同,并非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的洗尽古今俗气,也并非白居易“中有孤从色似霜”的青春活力,他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豪气和肃杀之意。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3)

在黄巢眼里,秋天的种种肃杀之气都可以看在菊花的花瓣上。傲世风雪,不惧冰霜,独自绽放的菊花,似乎更能代表他怀才不遇,不甘低贱的内心:“我才华横溢,雄图未展,待到我凌驾于万物之上,我要让天下都沉浮与我的脚下。

等到九月之时,秋日降临,正式菊花开放只是,”我花开后百花杀“,却饱含凌厉杀意,以菊花自比,当菊花盛开之时,百花凋残,万花从中唯有菊花鹤立鸡群,俯瞰一切,一个”杀”字,足见其王霸之气,刀剑的森冷与凌厉跃然纸上。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4)

黄巢的叛逆从小就开始显现了,不然也不会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诗句出来。到了少年,心中的豪气和雄心壮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壮志便迸发出来。然而他的这种雄心壮志透着血腥气,甚至,它是以无数血肉白骨为台阶建筑 而成的。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5)

黄巢带领大军,攻破长安,“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无疑在暗示这一切,他将自己的军队视为群菊,攻破长安,香气冲天,满城尽是黄色。“冲天”是菊花香气的浓郁,有直冲云霄的气势。“香阵”是百菊群放,以彰数多。一个“透”,一个“尽”,把霸气逼人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黄巢不仅借着菊花发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言壮语,更是将菊花盛开的情态描写的瑰丽壮阔,一改以往的幽冷清寂,反而有石破天惊轰轰烈烈之感。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6)

黄巢取得政权之后,在长安横冲直撞,大肆猎杀。黄巢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唐军的愤怒,他们趁着黄巢的放松,第一次将黄巢赶出了长安。黄巢对此耿耿于怀,发誓要重新夺回政权,机会来临之后,他再一次集结大军攻打长安时,他冷血地做出第一个决定:屠城。

风雨飘摇、几经战乱的长安,血流千里,一夜之间成了死城。黄巢的军队也因此失去了军粮的补充,城外唐军跃跃欲试,城内阴冷孤寂,黄巢又冷血地做出第二个决定:以人为食。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7)

此时的黄巢如同野兽一样,他已经失去了自比为菊的高洁。他赋予了菊花以杀气,然而却被手中的刀剑、权力迷惑了双眼,渐渐淡忘了初衷。

暴政之下,必自取灭亡,黄巢自此一路败退,逃出长安,苦苦支撑到了狼虎谷,在这里,他失去了踪迹。有人说他自杀,有人说他被杀,更多的证据指向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他出家了。

待我归来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8)

在经历了起义、夺权,失败一系列的变数之后,这条吃人的豺狼眼里,慢慢褪去了红光,很难想象,当他捧起佛经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当他跪在佛前的时候,是不是也曾沉默,哽咽,伏倒在佛龛前,看着悲悯慈爱的佛像,泪流满面。

原谅我,生于世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