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社教材提问(人教版编辑致电讨论)

质疑教材内容,人教版编辑致电讨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对人教社教材提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对人教社教材提问(人教版编辑致电讨论)

对人教社教材提问

质疑教材内容,人教版编辑致电讨论

最近,关于“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引发舆论热议,该话题连续多天持续发酵,不少网友担心教材中这样的插图会影响孩子发展。孔子几千年前就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相信网友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他们希望教材的编辑、出版过程公开透明化,归根结底,有质疑是好事,可以推动学生教材的改革和进步,由此事我想到了多年前我质疑人教版教材内容的事……

2013年11月20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上午正上课,主任敲门问我“你是不是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过一封邮件?”“是不是人教社编辑给你打电话了?”我一愣,然后点了点头。他说:“那就是你了,电视台来了几个人在校门口等着采访你!”我刚走出教室,电视台的四个工作人员就在办公室门口了。

事情是这样的:2010年9月我接任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在下册的教学中发现人教版教材(2008年7月第2版)中有几个问题:沙尘暴的天数出现余数、书本上练习题超出三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学生解答不了,这里复原一下当时的教材内容:

1、教材24页第八题题目是这样的:

(1)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一种文具用去114元,买一种文具用去125元,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在旁边配有图画:玩具熊9元 玩具球6元 文具盒8元钢笔5元

(2)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只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这时125 114=239(元) 用239÷8=29(个)……7(元),我认为这里可以这样问:“可以买多少个?还余多少元?”不至于让学生认为文具盒能买29个多一点。

2、教材113页总复习中的第五题,书本上出示了某地区1994-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条形统计图,(2)小题: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根据条形统计图给出的数据,列式为: 14 16 13 10 8 2 4 6 18 20=111(天) 111÷10=11(天)……1,这里不该有余数。

3、教材116页练习二十五的第一题,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19<600 69×( )<5600 ,这两个题本身是没有是错误的,答案应该是31和81,但是这题全班同学都做错了,都填的是30和80 ,因为三年级学生刚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根据所学估算知识来推测的话,就填30和,80,想得出正确的答案是31和81,要用600÷19和5600÷69来计算,难度有些大,作为选做题最好。

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四个班200多名学生面对这些题目确实都很困惑。当时就想向出版社反映这个问题,无奈找不到途径。

2013年我再次教授三年级数学,发现教材和三年前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动,这是一本全国性的教材,作为一名教师,是否应该向编写教材的人指出这些问题呢?我考虑再三。后来在一本《小学教学》的杂志上找到了一位名叫殷某宾编辑的邮箱,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自己的疑问写成邮件发给了他。让我惊讶的是第二天我就接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电话,她说已经通过《小学教学》的编辑收到了我的邮件,并与我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虚心表示问题二和问题三是编写人员考虑不周,问题一是想锻炼学生买东西的能力。

我们互留联系方式时,编辑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我很震惊,这时才知道亲自来电与我沟通的竟然是本册教材的责任编辑周某川。我真的没想到编辑的工作效率那么高,头天中午发的邮件,第二天上午我就听到了周编辑的电话。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百忙之中给我这个普通的一线老师打电话,语气又那么温和、诚恳,我既感动又欣慰。还让我想不到的是她还把邮箱地址发给我,让我随时就教学问题同她联系,也希望周围的老师们能把在教学中的一些新的感悟随时发给她。

《洛阳晚报》的记者就这件事对我进行了采访,并在2013年11月19日《洛阳晚报》总第6119期A10版用半张版面做了报道。随后《大河报》也在2013年12月19日AII11版做了报道,并针对“对教材上出现差错怎么看?”向教育专家和市民做了现场调查。洛阳电视台新闻记者了解到此事,也很关注,这样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2015年,人教版教材开始使用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也就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小学阶段的教材,教材中删去了原书中113页总复习中的第五题(问题二),问题三采纳了我的建议,由原来的练习题中的第一题改为加星号的第五题(加星号的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问题一继续保留原题,可能是专家们另有考虑。

时至今日再来提前几年的事情,我是想用事实证明:我觉得我一个小小的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编辑们都能如此重视,广大网友及媒体质疑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一定会得到教育部的重视。目前教育部已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相信9月份我们就会看到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优秀教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