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这年唐朝国都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情玄武门之变。在该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唐京师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突然设下伏兵发动“政变”,其长兄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其四弟李元吉(齐王)被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尉迟敬德)放箭射死,太子府和齐王府的约2000精锐闻听后前来报仇,双方激战,后来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前来,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兵士顿失战心,迅速溃散,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诸子皆被杀。此时的长安城已被李世民的部将所控制,宫内禁军也被李世民所掌控。此时的唐高祖李渊还在宫内的海池荡着双桨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进入太极宫担任警卫,身披铠甲,手握长矛的尉迟恭赫然走到了李渊的船上,李渊顿时大惊失色问道:“爱卿到此作甚?今日谁在作乱”,尉迟恭慷慨激昂地说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不得不说尉迟恭这人心真大,脸皮真厚,刚刚把人家李渊的儿子李元吉给杀了,对着唐高祖李渊说话时还如此的理直气壮。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1)

唐太宗李世民

李渊问身边的大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和李渊在一块的大臣萧瑀和陈叔达发话了:“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这意思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该杀,今天秦王李世民讨而诛之,功盖宇宙了,秦王应该被立为太子,李渊接着说这也是我一直的心愿啊。分析一下此时在场的众人的心理:李世民派来的部将尉迟恭哪里是什么来当宿卫的,这明显就是来“示威和恐吓”的,那意思相当明显了,如今秦王李世民的军队已经控制了长安和大内,太子李建成也死了,老爹李渊看着办吧。同时我觉得尉迟恭这人就是心黑脸厚,刚刚亲手把人家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亲手给杀了,还照样在唐高祖李渊面前如此嘚瑟。而萧瑀和陈叔达明显就是“墙头草和马屁精”了,一看这情势立马见风使舵,也属于超强的演技派。心里最苦的恐怕就是唐高祖李渊了,同样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闻听此事的心里得有痛苦和震惊,但是也得佩服李渊超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什么叫这一直是他的心愿,他并没有废掉太子李建成的意思,难道让秦王李世民杀掉太子李建成是他一直的心愿?这也只是他迫于形势不得已说的话罢了。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也不是随便当的,不仅需要很强的能力和坚强的内心,也需要超强的“演技”和临场应变能力。后来唐高祖李渊把李世明招来,李世民跪了下来,伏在其父亲李渊的胸前,嚎啕大哭了很久,我觉得此时秦王李世民的嚎啕大哭是真的,不是“演戏”,毕竟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这里面应该有很多很多的自责与无奈,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反正双方得死一个,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就在该年9月4日(农历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正式退位,成了太上皇,唐太子李世民正式登基。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2)

唐朝长安城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3)

尉迟恭

顺便说一下,我要为太子李建成“鸣冤叫屈一下”。从古至今,似乎大多数史学家对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一种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在正史中,李建成被说的很不堪,“无才无德,终日沉溺于酒色或者打猎这种闲事”,那事实是如此嘛?隋末天下大乱,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李渊遇到军事大事必与李建成等商量,在夺取长安的行军路上,李建成也是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老百姓种的粮食和瓜果蔬菜一定是付钱购买,后来李建成被封为为左领军大都督,而李世民则统领右军。622年,李建成还曾率军平定山东。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后,李建成便被封为了太子,而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不仅战功颇大,还笼络了很多铁杆将领,唐朝内部形成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大势力,在两者的斗争中,李渊不断支持李建成,所以李建成一直处于优势。李建成势力和李世民势力后来已经势同水火,“互杀”也只是时间问题,史料中对李建成如何试图“谋杀”李世民描写的比较详细。但是要讲道理的,有一个事实是人家李建成是正儿八经的太子,也是很有能力的,而李世民在大唐统一战争中战功多,早就对李建成不服气,早想取而代之。其实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只是面临李渊不断支持李建成,李建成是正统太子的情况下无奈的冒死一击,并没有完全获胜的把握,只不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了。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4)

朱元璋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5)

明成祖朱棣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6)

靖难之役

再看第二个明朝的靖难之役。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率领燕军南下,最后打败了明朝建文帝的明朝中央军,1402年燕军攻下了明朝首都应天(今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燕王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这就是靖难之役。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可谓历史上功绩赫赫的帝王,李世民开创了唐朝的“贞观之治”,而朱棣则开创了明朝的“永乐盛世”,两人还都是一把打仗的好手,可谓文治武功。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李世民在他爹唐高祖李渊在世时就敢发动“玄武门之变”?而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在世时却始终没敢“哼哼”,而是等到朱元璋死后才发动了靖难之役?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7)

唐朝

先看唐朝:在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渊的儿子们可谓出力很多,李渊的儿子很多,有22个,嫡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为什么李渊的儿子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出力很多,这也是有原因的,617年李渊起兵反隋时已经52岁了,在古代那种平均寿命下,虽然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吃的喝的啥的都是顶级的,但是那时岁数也不小了,李世民去世的时候就是52岁。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功勋可谓最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将领开始“死忠”李世民,“只知秦王,不认高祖”,典型的比如那个尉迟恭,秦王李世民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而另一股就是太子李建成。对于儿子们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已经不是李渊想剪除就能剪除掉的了。虽然李建成很早就被立为了太子,李渊也是颇为支持太子李建成,但是他看到其他儿子特别是手握重权的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明争暗斗,他却玩起了“平衡术”,希望众多儿子们能互相制衡。同时他面对李建成与李世民两派的激烈争斗又优柔寡断,最终玄武门之变爆发,其实就是没有玄武门,也会有其他门,李世民不肯屈居人臣,李建成又是正宗太子,两派基本都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和庞大的势力,而作为当爹的李渊又优柔寡断。还有一点就是在当时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势力都很大,唐高祖李渊已经没有了绝对的“把控力”。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8)

元朝末年形势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9)

明朝疆域


李渊临死对李世民说了什么(为啥秦王李世民在其老爹在世时就敢造反)(10)

明代晚期市井生活图

再看明朝:虽然朱元璋一生也是儿子众多,但是明朝却是朱元璋和他的战友们打下的,基本没朱元璋的儿子们啥事。朱元璋早年放过牛,当过和尚,可谓尝尽人间辛酸,他25岁时就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到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完成了一个士兵到皇帝的超级人生逆袭,可都是凭他的个人能力。朱元璋可谓雄才大略,不仅推翻了元朝,还开创了明朝“洪武之治”。同时朱元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狠人”,朱元璋首先对自己就挺“狠”,小时候由于穷,朱元璋识字不多,后来他恶补了文化知识,根据史料的记载从1385年(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虽然后来朱元璋也分封成年的儿子们去各地当藩王,但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对于自己老爹的“狠”都心里清楚的很,谁敢“胡闹”基本分分钟就会被“拿下”。朱元璋虽然儿子众多,但是一生最钟爱的就是长子朱标,对他多方培养,在朱元璋成吴王后,朱标就立马被立为了世子,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朱标又立马被立为了太子,朱标成年后,朱元璋就让朱标参与政事,并且性格宽厚的朱标在群臣和弟弟中威信很高。但是公元1392年朱标(时年37岁)却不幸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对此是痛哭不已。尽管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给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朱元璋还是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此时在明朝藩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虽然是一百个不服气,但是一旦想到面对其老爹朱元璋就像那撒了气的皮球顿时就蔫吧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元璋在世时,各地藩王的军力相对于明朝中央军无论人数和装备上都差着好多,靖难之役之所以朱棣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指挥失当和优柔寡断以及朱元璋后期对明军大将的诛杀。朱棣对其父亲朱元璋是打心眼了敬畏的,比如在靖难之役的济南之战中。1400年,燕军围攻济南,明朝守将铁铉死守济南。面对燕军用大炮轰击城门,铁铉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朱棣的燕军的大炮顿时便“哑”了,不敢开炮了。至于为啥朱棣的燕军不敢开炮,一个原因是因为朱棣的“靖难之役”本来就是打着朱元璋“遗训”的旗号,朱元璋的《皇明祖训》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于是朱棣就指责建文帝的近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于是就起兵“靖难”,如果燕军用大炮轰了朱元璋的画像和牌位,这“靖难之役”合法性该如何解释?另外也说明了朱棣以及燕军将领对朱元璋的某种心理畏惧。

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