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1)

基因只能决定天赋,环境造就孩子的一生。

你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关系着孩子成为天才、学霸,还是最终沦为学渣。

作者 | 西瓜妈最近,清华大学2023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结果出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才少年登上热搜。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2)

据了解,丘成桐数学班的考试难度相当于大学(数学专业)一年级水平,全球每年招生不超过一百人,并且入学后师从世界顶级五大数学奖拥有者——丘成桐。

这就相当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这些孩子的双脚已经站在了数学领域的最顶端。

然而被录取的这些学生不过是刚刚迈入初高中的青少年,最小的仅仅只有14岁而已。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3)

看到这里,我像很多网友一样,不由地发出惊叹。

但在惊叹之余,也不由地在想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养成的,难道真的就是天赋使然吗?

看到丘成桐教授的一篇文章,我想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他说:

一个学者的成长就像鱼在水中游泳,鸟在空中飞翔,树在林中长大一样,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个学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有人自认为天赋很高,但未必能够成才。任何时候良好的家教,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如果说,人的一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那么这三分靠的就是天赋,七分则是一个家庭的辛苦付出。

孩子将来是学霸还是学渣,天才还是庸才,决定权就在父母的手里。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4)

天才是“生”出来的:

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

决定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

儿童早期教育经典著作《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讲到: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

基因和遗传赋予了一个人特殊的禀赋,但没有教育和环境的帮助,这些超乎常人的禀赋也无处开发、无处释放。

而且如果我们不能遵循他们的本性,用环境、兴趣等手段选择性地去进行科学干预,孩子的天赋还会被扼杀。

13岁上大学的“神童”魏永康;4岁认千字的河南“神童”张易文,他们天赋异禀,聪明过人,却因父母不当的教育,早早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最终落入凡尘。

天才是天赋和才华的互相成就,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三分的天赋不可掌控,七分的才华却可操纵。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适宜天才生长呢?

美国儿童教育权威专家曾归纳出六种有利于培养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

第一,他们在家中能受到父母更多的激励;

第二,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

第三,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

第四,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父母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励和教育孩子上;

第五,父母自身工作勤奋、以身作则,责任心很强;

第六,他们有权威,但并不专制,给孩子较多的自由,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回望今年被“清华丘班”录取的天才少年们,他们的家庭无一例外地都拥有着这些共同的底色。

来自成都七中的鲜思成和王雅璇,他们一个酷爱吉他,一个爱好钢琴,甚至经常做与学习无关的小事,但父母从未加以限制;

16岁的高中生董皓旸,家里的客厅就是一个大书房,爸爸常年待在读书会里,是家长读书会的核心成员;

重庆的初三学生何怀沙,他对数学的热爱也并非与生俱来,没有父母专注的陪伴、充分的尊重,他也不会有自由的空间来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

......

记得纪录片《天才是怎样炼成的?》里有一句话:

我们天生都具有在不同领域出类拔萃的素质,但是我们大脑的适应性,也就是教育环境,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无论是谁都有灵光闪现的那一刻,每个孩子也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和挖掘孩子闪光的地方,唤醒他内心的种子,给予他寻找梦想的力量和勇气。

在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在成长中,给予他自由探索的空间;在生活中,做他最坚实的榜样。

就像大地之于森林,当一颗种子落在了泥土中,父母精心的呵护和智慧的养育就是最肥沃的土壤,不断给它滋养,最终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变成可造之材。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5)

学霸是“逼”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学霸

只有不断鞭策的父母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好成绩大都是需要“逼”出来的,只不过这种“逼”,不是逼迫,而是在孩子意志不坚定的时候拉他一把。

《最强大脑》里的杨易,曾以理科状元的桂冠,考入清华大学,在学霸云集的节目中又以几乎零失误的成功率帮助团队夺冠,获封“脑王”称号。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6)

但在他求学的生涯中,却不止一次的打过退堂鼓:

“妈妈,我不想学了”;

“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了”;

“妈妈,我想出去玩足球”;

......

而当他意志薄弱、想要放弃时,妈妈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道题不会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时间学一下才能学会的。

如果你不学,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遇到这道题目,你就只能想,我当时本来可以学会的,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你想这样吗?”

在妈妈的鞭策和鼓励下,杨易端正了态度,重拾了信心,更加发奋地学习,最后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常人眼中的“学霸”。

无独有偶。

去年“原地封神”的杨倩,“清华学霸”、“奥运冠军”,随便一个头衔都让无数人景仰。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7)

然而光芒万丈的背后,依旧离不开爸爸狠心且薄情的鞭策。

12岁那年,杨倩被送进了高手如云的青奥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也产生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

但杨爸爸总是态度坚定地说:“不行,你不能放弃。你想想你当初有多热爱射击。再坚持一下吧!”

后来她考入清华大学,每天训练忙得没法休息,想要放弃学业。

可这次又被爸爸逼回去了:“读书,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就这样,杨倩一路想着放弃,却一路被爸爸逼着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才有了如今的清华学霸、奥运冠军。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而是他花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用来训练。

就像《清华学霸教子经》里写的那样:

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纵观那些在各个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他们的成长之路靠的不仅仅是自律和努力,更多的还是父母的狠心和鞭策。

“逼”孩子学习,“逼”他们努力,听上去有些残忍,但当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丰厚的回报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推动着他们前行。

当这种成就感转化为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之时,孩子又怎会不优秀呢?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8)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9)

学渣是“惯”出来的:

偷懒放任的父母

养不出卓越出色的孩子

看过一位父亲分享的育儿故事,很有启发。

他的儿子小时候天赋平平,小学成绩还能勉强过得去,但到了初中,由于贪玩、厌学,成绩便直线下降。

夫妻俩着急得不行,可儿子好像并不在意,时常不耐烦地对他们说:“别人多少分,关我什么事?”

收到学校打来的投诉电话,那也是常有的事,但面对这样的皮小子,他们没有惯着,也没选择放任,仍然寄予厚望。

为此,也做了不少的努力:

初二开始,全家搬到学校旁边,专心陪读;

妈妈捡起26年前的书本,硬是把自己从一个文科生逼成理科学霸,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为了更好地辅导孩子,还买了上百套资料,亲自练习,总结规律;

......

最后在夫妻俩不懈地努力下,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带儿子闯关升级,从学渣逆袭成了学霸,考上了武汉大学。

虽然没有如愿最初的清北,但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

允许孩子自由地成长学习,给孩子所谓的快乐教育,恰恰成了孩子被别人远远甩开的罪魁祸首。

小学、初中阶段,远远达不到需要拼智商的程度,就算到了高年级,如果习惯不好,即便智商高,也走不到最后。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成绩差,却很少想过:正是自己的宽容,助长了孩子的懒惰,纵容了他的不求上进。

没有无缘无故的差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学生。

很多时候,学霸和学渣之间,隔着的往往就是一对不吝付出、严格管教的父母。

今天你纵容孩子不听课,明天你放任孩子不写作业,后天你再让孩子多玩两天,孩子怎么可能优秀!

各位父母,请别打着“爱和自由”的幌子,惯着孩子。

在教育上偷“懒”,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10)

学霸与学渣的人生选择(天才是生出来的)(11)

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中,有一个核心概念:

成为天才需要三大要素,分别是精深、激情和伯乐,如何融合这三大要素是掌握一项技能的关键。

一个天才,首先需要的是激情和兴趣的支撑;其次是反复不断的练习;最重要的是需要“伯乐”的托举和指引。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成为天才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伯乐”。

如果你狠心“逼”孩子一把,让他们多花一点时间放在学业上,成为一个学霸其实并不难;

而如果你又能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孩子的兴趣,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孩子也能如有神助,晋升为天才;

最可怕的是,你不管不顾,一味放纵,将本该可以成为“天才”的孩子养成了只会偷懒的“废柴”。

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点个“赞吧”,愿所有父母都能打破内在的束缚,通过后天的培育,让孩子走上天才、学霸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