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窗情送给想念的老同学(回忆自己的青春)

《那年花开》初踏凌河边

青春是美好的,因为那是最美的花朵。

难忘同窗情送给想念的老同学(回忆自己的青春)(1)

1995年8月的时候,北方依旧炎热。在辽西的乡村里,尽是些朴实无华的人们。

阿涛,一个初中刚刚毕业,参加了中考的普通学生。在中考之前的半年里,一次发烧不幸染上了肺部感染。在治疗的过程中,大把的服用各种药物,当然也包括那个时候最见效的静脉注射了。那些个备战中考的日子里,他总是咳嗽着,无力地看着那些复习资料。整个人显得那样无精打采,只有乌黑的头发还在证明着,他是多么的年轻。家里人也在无微不至的给予他最大的关心,尽量的满足饮食营养。

终于,还是熬到了中考的日子,阿涛带着一堆口服的药物,暂时寄住在亲戚家里。经过了三天的鏖战,总体发挥还是不错的。考试结束后,静静的等着发榜的日子。谁知道,满心的欢喜,却盼来名落孙山,距离录取分数线还有10分之差,何去何从,阿涛没有着落,拖着落魄的样子不断的惆怅。

难忘同窗情送给想念的老同学(回忆自己的青春)(2)

事情总算有了转机,这得益于阿涛父亲的眼光。他觉得孩子一定要读书,否则这么小回归社会,基本也就没有前途了。是啊,自费生和录取生还是有差别的吧,除了经济支出,心底或多或少有些自卑的成分吧。

开学了,阿涛跟随着父亲,同骑着时代感很强的28大自行车,将近15公里的路程。阿涛仿佛觉得那是另一片未知的旅程。也许有未来,也许没有。车子的后面有行李和一个木头箱子,那些都是未来三年的固定搭配吧,行李是母亲做的崭新的棉花被褥,厚重而温暖;木箱子是父亲之前用过的,可以装一些算是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现金之类。那个时候,需要自己带饭盒和米,食堂提供蒸饭服务,每次一盒1毛钱。所以,车子上还装了小米,高粱米。东西比较多,有点像搬家。

新的校园,坐落在凌河北岸,其实距离河边还是有些距离的。阿涛推着车,一脸的不知所措,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似乎觉得天底下,这就是完美的最好的地方了吧。分完班,办理完入学手续,阿涛父亲留给他一些生活费,算是正式成了自费高中生了吧。无论如何,也算迎来了3年的再教育时光啊,阿涛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难忘同窗情送给想念的老同学(回忆自己的青春)(3)

阿涛的班级是1年3班,一个超大型班级,接近100人的容量,此刻才体会到了什么是地球第一人口大国。拥挤的教室啊,求学的学子们算是济济一堂吗?无暇顾及那么多了,既然来了,好好学习吧。

这个班的班主任,是个年轻人。戴着一副眼镜,各个方向看似乎都是文质彬彬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文化人呢。姑且叫他袁老师吧,一个传授生物学的师者。

难忘同窗情送给想念的老同学(回忆自己的青春)(4)

时间这个东西很好,总是让陌生变得熟悉。短暂的适应后,班里的同学们都互相认识了。所以,下课之间总免不了多聊聊天,聊得多了以后,阿涛却也能侃侃而谈了。阿涛啊,其实挺喜欢医学知识的,毕竟一场大病把他折腾够呛,生病的时候, 买了一些医学入门书籍,算是自学了一些皮毛的。因此呢,课后的谈资自然的多了起来,这样一来,同学间的陌生感就更加减少了。也许是巧合吧,为啥总有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角色呢?他们也懂一些医学知识。难道是平行宇宙理论在发光?在同学之间,有意无意中,这几个家伙被起了个雅号,称之为“锅里白菜”----每个人的姓组成的。

日子就这样在恍惚间走着。凌河的水,泛着波光,总有些秋天的味道。河边的叶子落入河中,恰似一叶扁舟,顺流东去。

难忘同窗情送给想念的老同学(回忆自己的青春)(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