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

《钨都忆旧》

作者/施千里

相信很多西华山钨矿的职工以及子弟们没有见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过《钨都忆旧》这本书。也难怪,这是1965年由中共西华山钨矿政治部编印、赣南日报印刷厂承印、内部发行的小册子,后来又由于某种原因被收回销毁。现在,也只有少数几个喜欢搞收藏的人收藏有《钨都忆旧》。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1)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2)

《钨都忆旧》的副标题是“西华山钨矿矿史 (1918——1949)”。说是矿史,其实并没有按“志史书”的写法来写。编写者在参考了有关档案资料和走访了八十多位老职工的基础上,在写作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每个篇章中,集中地写几个人物和几个事件,在不妨碍事件的真实性的前提下,做到生动具体,富有形象性。同时,在每个篇章都附有插图,使《钨都忆旧》图文并茂,让人读后印象更深。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3)

《钨都忆旧》全书分十二个篇章,分别是:

西华山概况

开山的传说

华记公司是怎样发家的

纵火者到底是谁

祸首的下场

打包办

双巴崽闹革命的故事

游长汉一家三代

血泪斑斑话当年

廖忠良罢工事件

反搜身事件

西华山解放的那一天

下面,全文摘录《钨都忆旧》第一篇章 “西华山概况”。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4)

西华山的概况

西华山坐落在大余县城西北十五华里的地方,是江西四大钨矿之一。开山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悬岩瀑布,茂林修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和名流们游玩的胜地。山中有一古庙,叫西华寺,住着十几个和尚,为首的叫妙圆,带领小和尚们耕种山里的田庄,过着所谓“出家修善”的生活。清朝光绪年间,在大余县城传教的福音堂牧师邬利亨,将教民杨麻拐无意中拾得的一块矿石,带回德国化验,才知道西华山有贵重的钨矿。那时,钨砂遍地暴露,顺手即可拾得。邬利亨便暗中指使教民来山拾取,以造花园为名,廉价收购,暗中偷运出去。以后这位德帝国主义的特务,为了进一步独占西华山的资源,便以五百个光洋,向妙圆和尚收买山权。妙圆和尚得了钱,将山权卖了便逃走了。直到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被南安府及地方封建士绅发现,向福音堂提出交涉,以一千元大洋赎回。直到民国四、五年(即1914年)间欧战爆发,各国需要钨砂制造军械,赣南几个钨矿次第开发,西华山也在其中。至民国七年(即1918年),西华山挖钨砂的工人增至二万多人。因而,相传下来,便把民国七年的极盛时期,称为正式开山年号。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5)

开山初期,山上还长着茂密的树林和修竹,保持着古老森林的面貌。从上垇到下垇的河坝上,两边是层层梯田,谷底是一条溪流。古木参天,泉水叮咚,环境幽静。山上的民工,初来就没有长期在山上的打算,他们从家里挑来炊具,工具和粮食油盐,三五成群,结伙上山,因为日夜在林间的露天下劳动和生活,吃苦不消,所以大半搞上几天,把带来的油盐、粮食吃光,弄到点钱就回去了。但是回去一批,又来一批,来来往往,真不知多少次。据说那时从西华山到赣州、南雄的沿途路边,睡着的都是往返民工,山上一直保持着一万多人。白天,青松翠竹之间,人声嚷嚷。敲击岩石的声音和伐木的声音,逢山作响。山上的田埂,挖了许许多多的缺,当灶台使用。民工把锅头往上面一放,取出家里带来的油盐、米菜,便弄起饭来了。到了晚上,没有灯,人们烧起了柴火。大家聚在火旁,有的睡觉,有的聊天,有的赌博。深夜时,还经常能看到麂子和野兔的奔跑;听到虎狼的嚎叫。遇上雨天,没有正规的棚子,人们便搭起临时的茅棚,身上披件蓑衣,头戴斗笠,背靠背坐到天亮,十分艰苦。

那时,民工使用斧头和锤子去敲砂子。有时也用锄头去挖,象挖铁团子一样,根本不晓得开窿子和放炮打眼,也不晓得有什么矿脉,挖花生似的满山乱挖。山上的树木,很快就被砍光了。

到了民国八年(即1919年),从湖南水囗来了一批人,他们用箩筐挑着一根根钢钎,还有修钎的铁皮风箱,大家见了,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以后才知道是打眼放炮的一套工具。湖南人一上山,就开始打小苗子,本地人看到他们挖得窿眼,都很害怕,不敢进去。他们用钢钎在地面上打眼放炮,炮声一响,石头满天飞,吓得大家团团转,躲在大树下和避炮棚里不敢出来。有权有势的山霸,看到这种情景,乘机出来干涉,鼓动本地人不让湖南人放炮。在万恶的旧社会,所谓“老虎进村要拜官”,湖南人没有办法,只有答应把崩下来的砂子,交几成给山霸,才能放炮。而山霸得到了利益,也就不管会不会打死人了。

不久,本地人也学会了开窿子、找矿脉和打眼放炮,这是开矿史上的一次重大发展。

从民国八年以后,随着开采技术的普遍推广,钨的产量大大增加。于是,华记公司来了,越华公司来了,广巨安公司来了……大余县城内,一时间公司林立,多到十几家。各帝国主义,都通过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收购西华山的钨砂,大量地夺取我国宝贵资源。与此同时,在西华山上,人们纷纷建立棚厂,大小商贩云集,上垇下垇很快成了集镇,有了酒馆和商店以及供给统治者和流氓土匪享乐的赌场妓院。随着反动统治的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原来的深山老林,就这样变成了国民党的乡保,和一切国民党管辖的地方一样,形形色色的剥削、压迫、掠夺以及种种荒淫无耻的事情,西华山都有了。矿工们从此便在这种统治下,过着非人的生活。

山上的人口越来越多,集镇也越来越大。大小棚目增加至三百多个。这些棚目,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合股式的,即矿工邀集数人或数十个人成立一棚,大家集股供给伙食,以后卖砂所得,也平均分配;二是棚主形式,由一人为棚主(即老板),雇工若干,从事采掘,矿工仅得工资;三是伙食合股式的,也有一人为棚主,矿工伙食由棚主供给,不给工资,以后盈利,棚主得一半,矿工共分一半,亏欠时,则棚主损失伙食费,矿工损失个人劳力。但是,无论哪种形式,无论盈余亏欠,吃亏的总是工人。民国九、十年间,大概是所谓西华山的“极盛”时期,人多,砂子产量多,砂价高,可发财的都是大大小小仍棚目老板,国民党地方官坤、山霸以及流氓兵痞等一群吸血鬼。他们搜刮到矿工的血汗钱,大搞赌博,大逛妓院,花天酒地。而直接用劳力挖出钨砂来的工人,则始终生活贫困,挨饿受冻,而且还经常受到监工把头的打骂。

同时这段时期也最乱,棚目之间,经常为了争“水口”和“干口”,引起殴斗,大鱼吃小鱼。由于你争我夺,见砂打砂,山河资源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糟蹋。现在的烂埂子为什么这么烂?就是过去见砂打砂,资本主义开采的罪恶见证。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6)

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西华山出现了一个“冷山”时期。原因是广西军阀进驻大余抓丁派款,大肆抢劫,鸡犬不留。大余各收砂公司,一夜之间走光了。西华山上,所有南康、大余一带民工和大小棚目老板,全都逃回家去了。外地工人,整天躲在棚里不敢出来。大批钨砂没人收购。山上冷冷清清的,见不到几个人。以后又是一会儿南兵来,一会儿北兵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直到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才算比较安定,山上的一切,渐渐地恢复了正常。

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北伐军攻打大余,广大人民欢天喜地多迎接了革命的军队进城。随着北伐军的来了,工人运动掀起,陈赞贤就在大余搞过工人运动。西华山受到了革命形势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以后西华山建立共产党和红色工会组织,打下了思想基础。

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罗贵波同志在南康潭口举行武装暴动。失败后,赣南特委根据当时的情况,派他和蓝广孚同志来西华山搞工人运动。他们装成挖砂工人,在工人群众中,秘密进行马列主义宣传,传播革命道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不久便和工人吴朝葵、吴朝仁兄弟结下了亲密的朋友,发展他们成为共产党员。经过一个时期的活动,分头串联,同时吸收了七、八个思想进步的工人入党,于1928年5月建立了中共西华山支部,吴朝葵同志任支部书记。这是我们矿山第一个党组织,它象征着西华山工人阶级的觉醒,革命斗争的烈火即将燃烧了。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罗贵波、蓝广孚同志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反动官方的注意。匪首周文山所部经常上山清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转移到别处去了,后来赣南特委又派黄海同志来西华山领导工作。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7)

1929年1月22日,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军部和28、31两个团及一个特务营,经上犹营前迅速占领了西华山和大余县城。部队到处张贴毛泽东同志亲自草拟的进军宣言和布告,广泛开展了群众宣传工作,分别在大余县城和西华山下垇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工人、农民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的反动统治,大大鼓舞了西华山工人的斗志。山上的矿工,砍开了广巨安收砂公司的大门,一夜挑回来几十担钨砂。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山领导,根据省委指示,中共西华山支部在黄海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教育和团结广大工人的工作,于1929年2月27日,成立了西华山红色工会,领导工人运动。工会成立后,党支部领导工会干部和广大会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打包办”斗争,提出“打倒包办,赶走肖麻子(即周文山匪部参谋)”的口号,并且取得了胜利。

1930年3月29日,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二千多人,第二次进军大余,分驻在城里和西华山一带,把开山以来作恶多端的西华山“保卫团总”颜正枪决了,西华山的工人大大受到鼓舞。在红军的影响和党支部的动员下,工人纷纷报名参加红军,仅这一次就有五十多人。并且另外成立了工人武装队。这支武装队,于同年5月间,奉西华山党组织命令,在吴朝仁的率领下,还参加过南康龙回的苏区保卫战,击败了敌人的进攻,给西华山工人,写下了光辉战斗的一页。

正当西华山的工人运动搞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吴朝葵、吴朝仁等地下党领导人被捕,关在大余县城内。罗贵波同志得到消息后,立即率红35军一千多人,经油山星夜赶到大余县城营救。吴朝葵、吴朝仁兄弟出狱后,回到西华山,把藏在窿內的二十多条枪支取出,扯起镰刀斧头的大红旗,宣布西华山游击队成立,与反动资本家展开了真刀真枪的斗争。三天后,他们正要开往苏区,在林泉坑被大股反动派围攻,损失很大。当时,除谢志义率一部分队员突围跟上红军外,其余都被打散。从此,情况越来越严重,吴朝葵、吴朝仁兄弟被迫转移到南康去了。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8)

以后,吴朝葵回到西华山来工作。发展了吴朝海、刘汉云等党员,参加了1931年10月19月在西华山召开的矿区(包括浮江、游仙、吉村、内良等地)支部书记会议,以矿区为中心,正式成立中共西华山区委会,吴朝葵、吴朝仁任正副书记,矿工吴朝海、刘汉云等选上了区委委员。会议讨论了如何扩大党组织和地下武装等问题。从此,西华山的革命活动搞得更加活跃。但就在这时候,吴朝葵、吴朝仁被坏人告密,因而被余汉谋匪部捕送大余。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又怕红军来营救,不几天便把吴朝葵、吴朝仁兄弟杀害了。这一对出生穷苦的同胞兄弟,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党的好儿女。他们受尽严刑,但只字不供。他们对敌人说:“顶多24岁交给你,但更多的24、34岁的人将会永远斗争下去!”最后,他们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革命万岁!”中壮烈牺牲。随着西华山党组织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刘汉云领导工人再次举行武装暴动,缴获匪军12支长枪,成立了西华山游击大队,配合红军作战。后来这支由工人组织起来的队伍,在信丰高松树下编入红五军政治部特务排,跟着北上去了。从此以后,西华山再也没有地下党组织了。可是,党在西华山工人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革命的思想在工人中扎下了根。人们在苦难中常常怀念着党,盼望着解放。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9)

民国25年(即1936年),伪江西省政府看到钨砂有利可图,成立了钨砂局,设立了十三个事务所,西华山为第十事务所,专营钨砂收购。各家公司宣布停业,十多年的所谓“自由经营阶段”宣告结束,各帝国主义可以不必通过公司来收购钨砂了,直接和国民党政府打上了交道,国民党的各级政府以及大小军阀、大官僚,实际上就是大老板、大砂贩。接着,伪中央资源委员会也看上了这块“肥肉”,经过他们和伪省府的讨价还价,这年8月改由资源委员会管理,在南昌设立了钨业管理处,除了管辖所属矿区的事务所,经营钨砂收购外,还在各矿山设立了工程处。西华山工程处也在这时成立,包括漂塘、洪水寨、荡坪、西华山四处。西华山是工程处的第一个矿场,开始了所谓的“自办工程”,名叫“打开拓”。

西华山矿场有了“自办工程”后, 1936年首先在东西大巷开了窿子,1941年又在老虎头开了一号窿子,1942年又在大窝里开了二号窿子,1943年在现在的三坑开了五号窿和六号窿。从此,山上有了“公窿和民窿”之分。所谓“公窿”,就是指上述自办工程窿子,所谓“民窿”是指原来那些雇工开采的私人棚目。在“公窿”里做工的工人叫“里工”,在“民窿”做工的叫“民工”。

在“自办工程”窿做工的里工们,多半是来自农村。据1941年到1943年统计,共计5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东西大巷。他们之中有的为生活所逼,走投无路才上山的;有的是怕抓壮丁逃上山的;有的是被招工的工头骗来的。他们是受着沉重的苦难和压迫的产业无产阶级。他们终年在漆黑的井下劳动,累死累活,用自已苦力挖出来贵重的钨砂,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斗米。监工还要用马鞭狠狠地抽他们;矿警用枪托去撞他们的背;反动的场长和工头动不动就是拳打脚踢,指着他们的鼻尖狼嚎似的骂道:“下贱的打锤佬,老子要你的命!”国民党的政府,有时还来抓他们当壮丁、挑担以及服种种劳役。他们的生活是十分穷困的。许多人上班下班,就只有一套草线缀成的破衣服,穿的太久,哪能不脏不臭呢?寒冬腊月,他们住在四面透风的破茅棚里,没有被子,用稻草当被,冷得彻夜瑟瑟发抖。总之,从前我们矿工阶级兄弟,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挨饿受冻,做牛做马,受尽了苦难。现在有些老矿工回忆起当年情景,都流着眼泪地说:“是呀,在那时,我们哪里是人过的生话呀!”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10)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就有斗争!东西大巷的里工们,恨透了反动当局。他们在窿子里上班的时候,磨反动当局的洋工。有工头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便一锤一锤的慢慢地打,工头一走,他们就坐下聊天,有的便在窿子里睡觉。放炮的时候到了,他们装的是空炮。面上搞些石头一盖,天井上炮一响,哗哗一声,工头又不敢进窿,外面听听,以为这炮打得蛮好,可实际上全部冲天,没有矿石崩下来。有时监工和窿管主也会进窿检查,当他们上天井的时候,矿工们在上面拉尿或把钢条丢下来,弄得监工狼狈地跑了。这样十天打个眼,半月放一炮的结果,一个月也进不了几尺。反动统治下的生产关系,就这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11)

但这仅仅是工人反抗行为的一方面。此外,他们还闹过多次工潮。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廖忠良罢工事件,和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东大巷窿口的反搜身斗争,是两次最大规模的斗争。这两次斗争,虽然都是自发性的,但都取得了胜利。这说明反动统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在工人群众中普遍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像火山一样,非爆发不可。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12)

1949年8月22日,西华山解放了,矿山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矿工做了矿山的主人。从开山以来,矿工几十年的苦难,到此结束了!西华山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建设。

江西钨矿发展史(回忆百年钨矿西华山钨矿)(13)

感谢朋友年华提供的有关《钨都忆旧》的图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