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

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两个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两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要学会区分善恶,不应该对坏人仁慈。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两个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一个出自我国明代马中锡《东田文集》中的《中山狼传》,一个出自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伊索寓言》。

除了出处问题,最关键的是两个寓言故事表达的深层意义有所差别。在最近国外疫情迅猛发展的情况下,除了回国当中的少数人的低素质奇葩行为让大家生气以外。再有就是让我们更气愤的,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对于国外某些国家和地区机构的帮助,得到的不是称赞,而是充满着恶意的诋毁。最近看到不少文章和个人用以上两个寓言来表达类似事件的观点,但部分文章与朋友们的引用不准确。

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1)

你们的行为,爽哥先回复

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告诉大家一定不要用错了历史典故,在形容西方某些国家和个人恩将仇报的这种行为时,不要用农夫与蛇的典故,必须用东郭先生与狼的典故。不是说出处问题,深层原因听我和大家来分析。从两个故事不同的表达方式上,也能更多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农夫与蛇的故事

故事概况: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买完东西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

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2)

农夫与蛇

大家要看农夫与蛇故事的重点:1、蛇在冬天是需要冬眠的,而好心的农夫以为蛇冻僵了。2、苏醒后的蛇本能咬了农夫,而不是蓄意或恶意。3、从农夫最后的表达,也是自己善意用错了地方害了自己。故事的最后结果是农夫被咬后去世了,总结来说:农夫与蛇的责任各占百分之五十。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故事概况(这个故事有点长,大家实际只读过上半段,后半段才是精彩之处):东郭先生到中山国找工作,途中遇到一只受伤的狼。狼央求东郭先生帮忙用他的口袋把狼自己藏起来,躲避猎人的追杀。东郭先生就把狼四肢绑起来藏进了自己的口袋,猎人询问狼的去向时,他说自己并没有看见。

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3)

被追杀的狼

躲过猎人追杀的狼,在东郭先生把他放出来以后,确说:先生好人做到底,既然救了我,现在我很饿,就让我吃了你吧。东郭先生说你怎么可以恩将仇报,争执不休的过程中,东郭先生提议按照民间的规矩来办,找三位老人评论对错。”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

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

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4)

东郭先生与狼

这时一位老农扛着锄头路过,听见东郭先生的表述后,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

狼进入口袋以后,老农赶紧把口袋扎紧,用携带的锄头把狼打死了。然后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东郭先生恍然大悟。

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5)

农夫与东郭先生

大家看东郭先生与狼故事重点:1、狼受伤后央求东郭先生帮助它躲避猎人的追杀。2、在逃避追杀以后,转头就想吃了救了它的恩人。3、故事结果时,在老农的帮助下,狼被猎杀。总结来说,东郭先生是因为善良的本性,帮助了不该帮助的狼。而狼完全是恩将仇报,要吃掉救他的恩人。

两者对比总结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我说在评价少数西方国家或地区机构的不懂感恩,甚至恩将仇报的行为时,要用东郭先生与狼来比喻,而非农夫与蛇。出发点不同:农夫是常识的缺失,蛇是本性;东郭先生是自己的善意,狼是完全的恶意。结果不同:农夫被蛇咬后去世,狼最后被打死自食恶果。

东郭与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西方农夫与蛇)(6)

狼子野心的狼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中,我专门把大家很少读到的杏树和老牛的表达写出来,其中的深意大家可以慢慢品味。至于两所寓言故事的深度,不言而喻,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充满着浓浓的东方哲学意味。而这种充满深意的哲学式是文化的积淀,这篇文章你让西方人来解读,他们很难看得明白其中的很多的隐喻。这种隐喻更多的是在表达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解读。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对这两则寓言的观点,还有就是杏树和老牛的表述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文献:明代马中锡《东田文集 中山狼传》、《伊索寓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