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是音乐的最终形态 摇滚消失在21世纪的春天里

摇滚是音乐的最终形态 摇滚消失在21世纪的春天里(1)

文 | 面糊

五年前,如果你和我说,五月天是伪摇滚,我会和你翻脸。

彼时我最忧愁的事情是下礼拜的月考,每天踩着单车在晨光里去上学,戴上耳机偶尔就被两句“活得像标语一样押韵而服从”、“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如同诗一般”击中,然后眼泪就糊了满脸。

我已好久不听五月天。倒是前阵子在操场跑圈,耳机突然随机播放到何勇的《姑娘漂亮》,听他疯疯癫癫地念念叨叨,到了“唐僧叼着方便面到街上给人去问个吉祥”一句,突然又掉了眼泪。

罗薇老师说很少听声乐,因为歌词会影响对旋律、节奏的欣赏。我恰恰相反,只听中文歌,因为每次听歌都是为着歌词,哪怕英文歌都会让我觉得影响我对歌词韵味的理解。唯独摇滚除外。前奏的鼓点一旦响起,就禁不住跟着摇晃起来,主唱沙哑的嗓音一出现,如果刚好心情不好,那么眼泪就快要掉下来了。

说到心情不好,谁特么心情好的时候听摇滚啊。就如热恋之中无人听情歌,衣冠楚楚的人生赢家们该衣香鬓影去听优雅的室内音乐会,摇滚就应该在荒芜的音乐节上、在黑暗的小酒吧里,由刘海遮了眼睛胡子拉渣的青年抱着把吉他扯着嗓子吼,同样年轻的听众,遥遥冲他举举手里的啤酒,腮边挂着的不知是水迹还是眼泪。

据说二三十年前,就在离清华不远的地方有个小酒吧,各种圈内的名人混迹在那里,一度成为摇滚青年的根据地之一。然而现在也早已散尽了。那些当年一呼百应,无数姑娘甘愿献身的偶像不知都哪里去了。窦唯前几天被爆出秃顶地铁照、崔健发福了偶尔在综艺节目上吼两句《一无所有》,汪峰忙着上头条,而更多的人就这么渐渐失声,仿佛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无论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一定是不幸福的。只有最敏感、最愤怒的心才能写出那样的词那样的曲子,唱出来燃烧的是全部的人生热情。他们愤怒,父辈坚持的信仰只是个笑话;他们迷茫,现在谁有钱谁是爷,有才华有思想又能怎样;他们无力,绝大多数人就这么迷迷糊糊麻木着,连仔细想一想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又能怎样呢?白天写歌排歌,晚上轰轰烈烈地演出几场,长歌当哭,然而散场了也就散了。玩摇滚的人必然是苦闷的,是将一直苦闷的,不苦闷的音乐人如何配自称玩摇滚。

他们的消失是必然的。

台下狂热的青年终于剪短了长发,学着抽烟的姑娘身材逐渐走形成了再普通不过的妇人,在麦当劳肯德基哺育下成长出的新一代年轻人听着五月天陈绮贞长大,当他们终于脱离了高考的阴影,他们在21世纪欣欣向荣的经济里努力向钱看,他们在家里冲着失去棱角的父亲发火,他们翻出地下室里蒙尘的贝斯都难以想见二十年前长发飘飘的父亲是什么模样。

哦,他们当然也听摇滚的,怎么会不听呢?摇滚很酷啊。

他们也是苦闷的,升学的压力、失恋的痛苦、大人们都好无聊,这些都是天大的事,谱曲填词,贝斯鼓点一配上,也是煞有其事的摇滚啊。

90年代的年轻人就成了唯一那一代人。眼看着价值观换过一套、曾经视若瑰宝的东西突然就一文不名。

唱吧。只能唱出来了。把所有的孤独、苦闷、迷茫、愤怒都吼出来,就算依旧改变不了什么,至少也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愤怒,反正我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我无法改变你,但你又奈我何?

总之摇滚就是这样消失了。

搜视频资料的时候搜到崔健最近的视频,在娱乐节目里唱《一无所有》,依旧抱着吉他。一代男神老得眼袋挂在脸上,台下穿着晚礼服的主持人静静地听,没有人说话。

我没有看完就关了视频。

-End -

原创文章,版权归"拾点读"所有。

[ 拾点读:今日头条签约原创账号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