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存在的原因(多数人弄不明白的利息)

利息存在的原因(多数人弄不明白的利息)(1)

这是一道丰景第146篇原创文章

民间借贷以厘、分、毛计算利息,有段时间我以为对应经济金融专业的日息、月息、年息,其实不然。民间正常的借贷说的是月息,高利贷则以日算息。

民间正常计算利息,厘、分、毛乘以12,得出来的数就是专业术语的年化利率。以厘借出的比较厚道,即便10厘(1分),年化利率12%,还可以。到了分,就比较高了。例如2分,年化24%,3分则是36%,跟高利贷差不多。按毛算息的,基本就是高利贷了。

以日说息的,不管厘、分、毛,大抵等同于高利贷。网上的借款,多数如此。

弄不明白利息,有可能会掉进陷阱。利率高低,本身就算一个。以日计算利息,万分之四就高了,年化超过12%。

分期付息,本金同付还是分开偿还,是个更大的坑。好多人从事这个行当,有点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的意味。说是7、8厘(年化8、9%),不算手续费服务费,按月还本付息,利息却是按借款数量计算的,实际上借款人承担的利息接近表面所说的7、8的2倍。

民间借贷、消费信贷,线下网上,基本上都是一笔糊涂账。好多人急用,额度又少,往往不注意不在意。

美国四月份非农数据下来以后,明确利率不调整,还是在2.25-2.5之间。特朗普及其幕僚嫌高,多次敦促美联储降低利息,这次数据下来,依然如此。

交易成本除了物理上(物流等)的,利率是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长期走牛,跟其低利率政策分不开。

20年前有同学准备毕业论文,拟以利率市场化为题。我们在一起商量,感觉遥远。今日回首,依然值得期待。

近日央行负责人指出,利率改革下一步重点是实现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推动利率并轨已箭在弦上,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会在未来逐步取消。

利息存在的原因(多数人弄不明白的利息)(2)

过去银行盈利,基本上靠利差,多数在贷款基础利率(LPR)基础上上浮30-70%甚至更多。LPR与市场利率相关性还不高,货币市场利率对其影响较小。利率并轨后,受影响最大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定价能力、利率风险管控能力、资产久期和负债久期间的平衡能力都将带来挑战。

人民银行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层层作用,反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数量型工具主要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中介目标,而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引导利率处于合意水平。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从数量型为主转向价格型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转型是经济发展链条上的两个内生结果,经济发展复杂化决定利率不能依靠央行单一定价,需要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利率市场化决定货币政策需要从量管向价格干预转型。

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利率走廊是各央行较为普遍的做法。央行通过设定政策利率目标及上下限的方式,将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在走廊区间内,走廊上限通常为贷款便利工具利率,下限多为存款便利工具利率。

2015年11月20日,人民银行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并决定使用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以进一步形成货币政策的流动性调控机制。如果市场资金利率高于SLF利率,金融机构可从央行以更低价格获得流动性,这就控制住了货币利率的顶。

理论上,利率走廊下限是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但我国超额准备金利率自08年11月起一直固定在0.72%,且远低于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历史均值,不能很好地发挥实际的下限作用。

相比之下,更具参考意义其实是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利率。我国货币发行机制从外占投放转为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政策工具投放,央行在资金交易中以贷方出现,具备了控制利率的能力。央行逆回购利率往往成为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最低成本,很多时候起到了约束货币市场最低利率的作用。

利息多少、利率高低,并轨过渡期货币利率可以参考DR007。DR007具有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抵押品质量对利率定价扰动的特点,能更好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

2017年初两次提高逆回购操作利率,随后叠加金融去杠杆推进,流动性趋紧,整体资金利率显著回升、高于政策利率的底,R007均值几乎处在利率走廊的上限附近,货币实际偏紧。

2018年多次降准,货币利率回落到逆回购利率确定的底部附近,货币边际转松。今年1月降准,DR007进一步下行,2月DR007均值仅2.44%,比政策利率低11BP,3月DR007均值上升至2.59%,较2月回升了15BP,重回7天逆回购利率上方,4月DR007均值进一步回升到2.62%,资金十分充裕。

网上调侃,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业绩好得让人猝不及防,营业收入增速要是没有两位数,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

33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大部分银行都实现近三年最好的一季度业绩增速,个别银行增速甚至是近八年最高。营收增速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净息差同比却在走阔。

银行赚大钱,民间挣巧利。利钱易得,实体难行。这么高的增长,对于国家民族,对于制造业,祸兮福兮?

利率利息,不能总是糊涂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