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

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1)


  俗话说,十里乡俗各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总有独特的风俗凝练成的乡俗,表达着一种信仰,渗透着一种精神,延续着一种向往。在秦晋交界、黄河西岸的司马故里,就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其厚重的历史,承载着多元文化,而“韩城花馍”承袭千年历史传统,千翻讲究,意义非凡,浓情厚意,尽在其中,使人不得不说。


  作为一个从西府来的外乡人,二十多年来,“韩城花馍”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当地,大凡民间庙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和孩子考大学前祭祀“史圣”司马迁等重要场合,都可以看见韩城花馍的身影,在乡下尤其为盛。在这里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对高档礼品不一定绝对的稀罕,人们更多在意的是你的面花手艺,看重的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制花馍的功夫和表现的情感。于是,聪慧大方、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开始在蒸馍上做文章,慢慢的亲戚朋友互相攀比,“花馍文化”开始讲究了起来。


  “韩城花馍”从结婚育人到生长老死说起,足足涵盖了一个人的一生。


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2)


  韩城花馍以大而富态著称,显得特别诚恳、实在,基本以圆型居多,所以叫“馄饨”,多用于吉庆。男女方定亲时,女方送男方一对老虎馄饨馍,希望男人能像老虎一样威猛勇敢,保护自己;男方则回送女方鱼儿馄饨,精灵的面鱼上盛开一朵大莲花,寓意希望女方心灵手巧,像莲花一样纯洁、高贵。


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3)


  结婚当天,娘家妈给女儿出嫁出门时送的花馍叫“枣糕子”,那才叫真正的气派,往往用一个大脸盆才能盛得下,由最亲近的姑姑姨姨双手捧着,跟随陪嫁队伍,走在最前面,可见花馍文化在当地婚俗习惯中的重要性了。“枣糕子”上中下三层约五十厘米高,两层之间包裹着红枣,底层为莲花造型,最上面为莲蓬,莲蓬多籽是生殖力强、多子多福的象征,寓意女方能给夫家带去希望。女方怀孕后,娘家妈看女时送“角子馍”,形似包子样,包裹核桃、蜜枣、花生等,祝福女儿安胎保育,早生贵子,添丁富家。孩子满月时则要送“圈圈馍”,类似一个用面做的项圈,孩子从中要钻过来,套住生命,确保性命万无一失,这在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过去,可以深刻理解生命的不易和珍贵。婴儿百日时,送老虎馍,让世间威风凛凛的“大虫”保护孩子,一生无恙。周岁送猫馍,因为“猫有九命”之说,盼望孩子规避灾难、健康无忧。12岁时,孩子披红挂彩举行浓重的“下秤”仪式,根据先前在祖宗神仙面前许的愿,杀猪宰羊去掉内脏,浑个完整的猪羊放在桌上配上馄饨馍献上一天,表达对生命的祝福和敬重。


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4)


  老人祝寿用“寿桃”或“寿盘”。寿桃就是桃子状的大白馍。寿盘做法比较考究,中间夹糖果、芝麻、花生、核桃等,层层堆成,寄希望老人多福高寿。老人去世用“盘子馍”,就是一种大白圆馍,扁圆形,造型简单,取其功德圆满之意。


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5)


  平时,农历七月七,细心的外婆还要给外孙做“巧儿馍”:给女孩子的扁圆盘子状馍内置针线剪尺,男孩用面粉做的砚台,放置文房四宝等,希望孙辈学会女红、学习上进。还有二月二蒸“咬虫馍”,引导蛇蝎吃虫子,不要伤孩子;另外,清明节“独食子馍”,端午节蒸“簸箕馍”,中秋节蒸“月饼馍”等等。总之,举凡节气时令,均有相应花馍作为礼品来应景。


  在韩城,花馍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反映着各位妇道人家的聪慧、手巧。


韩城花馍简介(投稿韩城花馍)(6)


  过去规定遇到婚丧大事,关系很亲密的亲属要送的馍是“三佰馍”,就是体积很大的白面馍需要十二个之多,工艺繁琐又不容易蒸熟,所以,在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今天,这些繁杂的工作就有专门“馍坊”代替了,只需掏钱便是。


  现今,尽管社会迅猛发展,物质不断发达,高档礼品却是千篇一律,包含不了这些深情厚谊,在特定场合下不一定受欢迎。亲朋来往不送点花馍反而容易让人笑话,传统物质文化更容易让人接受。


  就拿花馍来说,比的是手艺、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正之风,花钱攀比,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肯定需要继承和发扬。在社会高度文明发达、快节奏的今天,韩城花馍一定会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发挥传统礼俗、婚俗文化的异彩。


©=文/曹军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