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人的形式写出一句话(张校长教初中生学写一个人1)

张校长教初中生学写一个人1,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以一个人的形式写出一句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以一个人的形式写出一句话(张校长教初中生学写一个人1)

以一个人的形式写出一句话

张校长教初中生学写一个人1

张巨宏

亲爱的同学,你是否真切地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在你的生活中,有家里的亲人对你的关心,有同学、朋友对你的帮助,生活在和谐的亲情与友情的氛围中,你该多么幸福。和你相处的亲人和朋友中,你感到哪一位给你影响最大或印象最深?拿起笔来写写这个人吧。

那么,如何写一个人呢?

首先得了解自己所要写的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写出他(她)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不知你发现没有,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写的女性,但她们的特点就各不相同。朱德的母亲是一位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农村妇女,她勤劳朴素,心地善良;林莉笔下的“我”的养母则是一位自食其力的盲妇,她勤劳节俭,好胜心强,有些得理不让人,溺爱子女,宁可忍受再大的委屈,也要让闺女活得像个样子;莎莉文老师则是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如何教育盲聋哑儿童的人,也多方关心体贴海伦,引导她去认识世界,懂得什么是爱。把握了人的特点,也就给自己的文章明确了方向,也只有如此才能把人写活。要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就要了解人,就要拿他和其他的人作比较,从外貌、举止动作、说话谈吐等方面,尤其要写出他的性格特点,把他(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其次,要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人。写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有概括记叙,具体记叙;有以事写人(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多事写多人),以情述人,等等。这些方式在一篇文章中可交叉运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写作方式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各有侧重。

你看,《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主要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母亲的高尚品质,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正面记叙,也有侧面记叙,有具体记叙,也有概括记叙。如第4段、第5段写母亲的勤劳,第6段写母亲的俭朴能干,第7段写母亲的宽厚仁慈,这些段落都是对母亲生平事迹的描写,选用的事例是典型的,既是一种正面记叙,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记叙。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第14、15、16段),作者述说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主要采用了概述的方式。文中也有几处侧面记叙,如第12段写母亲对革命的支持,引用了侄儿的来信,第13段仍然写母亲的勤劳,引用了外甥的家信,这两封信的内容都是在述说母亲,这就是一种侧面记叙。

《我的老师》一文的记叙方式主要是侧面表现和反衬手法。从文题看,文章的内容应该以写老师为主,可文章并不是这样。文章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笔墨还比写老师的还多。文章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来到田野中的欢乐,写暴风雨来到时在大树上的恐惧,写自己对爱的追问,等等。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呢?不,这一切都是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文章还多次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在老师来之前对自己内心的感受的描写:

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鲜花的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我一连好几个星期内心感到纳闷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这里的“纳闷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后来对生活的乐观相对照,从反面衬托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再如:

一天,我在玩一个新洋娃娃时,老师给我拿来了旧洋娃娃,以此表明两样东西都可用“洋娃娃”这个词来指称。莎利文老师很耐心地教我,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随手把一个洋娃娃摔得粉碎。我整天仍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

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

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就不只一次运用了衬托手法。我的不耐烦,更充分地表现了老师的耐心;我对生活的失望,更充分地表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样的衬托,不仅表现了老师对我的爱有多深,表现了老师对我的教育多么“用心”,也表现了我对老师的无比感激。

《小巷深处》重在以情述人。文中所写的生活琐事,所表现的养母对“我”的爱,都是在抒写“我”对家、对养母感情的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我”的感情构筑文章的框架,许多细小的生活情景和生活事件由感情的脉络联系起来,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展现人物的写法。

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通过环境景物写人。文中所描写的是片断的景物,这只是文中的次要成分。所写的环境景物都应当经过选择,目的是为了渲染气氛,或是为了表现人物心情,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是为了展开故事情节,或是为表现一定的中心意思服务的。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

第三,别忘了运用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外,还要用描写的手段刻画人物,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一个人的特点往往会通过他的肖像外貌、动作举止、语言谈吐等方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抓人物的特点,并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等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描写时尽量做到生动形象,使人读了之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下面简单谈谈这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是外貌描写,就是指对人物外形特征的描写,它包括人物的容貌、穿着、打扮、身材、姿态、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辅助、配合的作用,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人了解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貌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小巷深处》中有对养母外貌的描写:“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这段外貌描写,写出了养母当时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

二是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行为,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等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要善于抓住富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来显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风筝》中的动作描写:“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武断的蛮横的做法。再如下面对小男孩玩纸飞机的描写:“……小男孩用那冻得像馒头一样的小手折了一会儿,大概飞机修好了。他微微地笑笑,一手拿着飞机向后平伸,微微侧过身子,拉了个满弓步,猛地把手一扬,双手一交叉,飞机在空中悠悠忽忽飘了起来。”这段描写具体、生动,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示了小男孩的认真投入、天真可爱。

三是语言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写对话、独白,目的是展开情节,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在描写时,人物语言要合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简洁而富有个性,避免用作者自己的语言代替人物的语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