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电影梗概(豆瓣8.6欢迎来到猴子馆)

豆瓣电影梗概(豆瓣8.6欢迎来到猴子馆)(1)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863/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04天

01

“给我根棍儿,我撬动地球给你看看。”昨天聊天,好友说起17岁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

非常感慨。

年少轻狂的人,多少有些库尔特·冯内古特的“酷”。

作为小说家,冯内古特说:“我写得这么好,真是冒犯大家了。”

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存在几乎就是几代美国青年的国民偶像。

灵魂偶像。

当然也拥有很多名人粉丝,比如春上村树、格雷厄姆·格林、诺曼·梅勒、约翰·欧文,等。

格雷厄姆•格林公开推崇他为:“美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很多人有过一时的“放荡不羁”,最终没有挨过时间的磋磨。

因为,“恣意”不是一种习得,而是一种态度。

豆瓣电影梗概(豆瓣8.6欢迎来到猴子馆)(2)

02

从十几岁开始,冯内古特就开始抽烟。

在81岁时,他扬言要把一辈子不离手的香烟公司告上法庭。

因为烟盒上写着,吸烟致命,但他却一直活着。

这个有趣的老爷子。

很多人因为冯的出格事迹和幽默文字风格,认定他是乐天派。

其实他有些丧,幽默是对待世界的态度。

冯有位做建筑师的父亲,想让儿子做工程师拿金饭碗。

于是冯内古特读了化学系,因为父亲付了钱。

冯就在学校给报社写稿挨了三年,直到二战来临。

当时像猴子一样坐不住的青年,立马报名参军。

在战争中,被纳粹俘虏,在地下冷藏室做苦役,成为其中少数几个活下来的人之一。

之后经历大轰炸,亲历一座城市的毁灭。

“幸存者会作何感想?其中一个反应必定是笑。上帝知道,这是灵魂在寻找宽慰。”

所以,他对笑和幽默有特有的解读与敬意。

二战结束后,他成为一个作家。

早期的短篇小说,被整理在这一本《欢迎来到猴子馆》当中。

读过这本小说的伙伴,欢迎进入:现实世界的猴子馆。

03

“性即是死,证毕。”

在短篇《欢迎来到猴子馆》中,冯内古特展开了这样一个世界。

地球人口达到170亿,为了控制人口,政府采取两个措施。

第一,鼓励伦理自杀(安乐死),附近都有这样的政府机构;强制性的伦理生育控制,即化学阉割,八小时吃一粒药,保证下半身麻木。

药丸是伦理的,因为只是夺走性愉悦,但不影响生育能力。

拒绝服用药丸的人被称作“无机头”,逮到一次,罚款一万美元,监禁十年。

“诗人”比利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无机头。

他四处破坏伦理自杀店,“狡猾的拐走”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女招待。

在社会的动物园里,猴子们都难以逃脱被阉割的命运。

但关键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以及看到那些被夺走的,本该属于我们的选择权。

这正是小说集的主题。

豆瓣电影梗概(豆瓣8.6欢迎来到猴子馆)(3)

其中还有几篇科幻文,堪称《黑镜》鼻祖。

比如,关于欢愉胜意的《电欢喜》。

3位朋友无意之中,从宇宙中接到一种声波。

这种声波让所有镇上的人都瘫在地板上,脸上幸福喜悦,没有痛苦,什么也不想做。

类似“电子鸦片”。

其中有一位先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准备开发商业化。

他打开家里试验版,瞬间所有人脸上都是一幅满足和平和。

没有不满,没有饥饿,没有时间的流逝,直到死亡。

所以,只有欢喜的人生,真实有意义吗?

如果人可以摆脱自己的身体,只是拥有意识,你会怎么选?

我们的身体存在,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

短篇小说《不可穿的身体》,就展示了这样一个世界。

这猴子馆,你在,还是不在其中呢?

04

“这里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这是一个圆形的、潮湿的、拥挤的地方。乔,你充其量能在地球上待个一百年左右。我知道的唯一一条规则是:乔,你他妈的真该与人为善。”

冯内古特给一位年轻人写道。

这世界有它的色彩,但无论如何,你要尽量善良。

这份善良体现在冯内古特的文字中,是他对世界的温柔回馈。

除了瑰丽的科幻小说,就是很多篇温馨有爱的故事。

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两个伙伴,一年多未见。

再见时,是男孩听说女孩一周后结婚,从军队偷跑出来。

他只是想表达,之前从未表达过的:喜欢她。

于是,他们出去走路散步,明确心意,最后《漫漫路直到永远》。

另一篇文,也是非常真诚且温馨。

大卫拥有一家报社,但是濒临妻子生子,家里压力突增。

为了谋求一份稳定,大卫计划把报社卖掉,去大工厂应聘。

第一天上班,大卫就遇到了一件事:一条鹿误入工业园区。

主编让他去抓拍照片,有可能会放在头版。

大卫就像那头鹿,懵懂无知的在新的工作场域里乱撞。

他看到了那头受伤的鹿,然后把它放跑了。

当人还是人的时候,遇到泯灭人性的规格化工厂时,你需要看到自己。

看到自己的受伤,看到自己是否适合当下的环境。

这就是短篇《工厂里的鹿》,即使不合时宜,也允许自己保护心里的鹿,让它回归山林。

冯内古特问已到中年的儿子:“我们来到这狗屁的世界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说:“爸爸,我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相互帮助度过生命,不管是怎样的生命。”

05

在这本书的前言当中,他直言:我曾经希望离开“这里”,这很不光彩。我不再想离开了。

冯内古特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是他的人生态度:把每样东西上的屎都擦掉,和不痛苦。

他的方式就是故事。

在书里有这样一个小短篇,叫《这回我是谁》。

一个叫哈里的男演员,只要演戏就立马丰满,演谁是谁。

一旦回到现实生活,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想逃离。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社恐。怕面对面聊天,怕接电话,怕麻烦,怕与人打交道。

因为需要进入身份,很多时候又不知该进入哪个身份。

正如冯内古特所说:我们都会成为我们所扮演的形象,所以当我们装扮时务必十分小心。

所以,去掉所有的条条框框。

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使世界变得比我们出生时更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