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

何为真性佛法?

每当芸芸众生提起佛法,皆会心生敬意,却又无奈垂涎。自古以来,佛法带给众生的印象皆是充满无限的神秘,极致的殊胜和奥妙,但又晦涩深奥。纵使浩瀚经文万千卷,能悟其真理的竟是少之又少。

难怪人们皆道出心中遗憾,这奥妙悟性,不可思议之禅法,或许如你我一般的平凡百姓,这辈子也无法窥探。唯有一生专注于此的大德高僧,方可证悟自性。

然而,佛法本是普度众生,哪有只度禅僧之理。接下来这位禅僧,竟令众生拨开眼前迷雾,日常之禅法,令众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真正的佛法。

这位湖南禅僧,吃饭穿衣,一粥一饭,棍棒吆喝,日常无意间竟引得众生恍然间当下了悟不可思议之佛法,可谓殊胜。更引得虚云老和尚由心赞叹:他在日常生活中,一动一示间普度众生。他是真衲子,真铁汉。

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1)

芸芸众生皆说:“他道尽了何为真正的佛法。是为人间活佛。”

他即是佛教泰斗虚云和尚之传人,云门宗第13代祖师,佛源妙心禅师。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老和尚一生修行之路,了悟他以日常为法,引众生得道的非凡之法。或许听他一席开示,你我皆可了悟心中一丝佛性。

1923年,一声啼哭响彻天际,一名男孩就此呱呱坠地,降生在了湖南桃江县花果山莫家。自此茁壮成长,直至成年,一切普通而又自然。

殊不知,恰逢18之龄,这冥冥中注定的因缘终究不期而遇。这一境遇又如老天自有安排,可谓万般殊胜,成了佛缘。

家中舅父为一介禅师智晖法师,好似佛祖早已在法师耳边轻语:你侄儿今生必定成佛,请为其铺砖加瓦。

如此一来,或许是舅父自幼的耳濡目染,又或是他这一生本该走上佛路。

民国三十年,刚刚成年的男儿竟毅然决然舍弃了世俗繁华,一朝随舅父于益阳会龙山栖霞一朝落下三千烦恼丝,正式出了家,开启了未来的不凡佛路。

青灯古佛常伴,浸入万卷经藏,以此了度自心。或许这乳臭未干的18少年即会在未来在此古庙之中,安度余生,成了万千禅僧中的沧海一粟。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一介平凡小僧,竟会在往后余生成就一代大祖。往后修行之举更让芸芸众生不敢置信。

好似他本已成佛,今生只为度众生。

落发出家刚满一年,佛源随即前至南岳祝圣寺佛学讲习所,以此精进修行,深入经藏研习。

研习良久,讲习所考试终究如期而至,是为考验所悟学识。所长灵涛法师一法题跃然纸上,可谓难倒了众僧。

“为人难,为僧亦不易。”为题以此作出心中所悟。

怎想到,佛源优异作答,道出作为禅僧之修行风骨,引得老师刮目相看。众师一番决心就此为其铺平殊胜佛路。好似这一切,佛菩萨又一次亲临,欢喜不已,嘱托众师好生栽培。

“这是根好苗子。”众师当即举优推荐佛源至衡阳佛学院讲习所继续深入研习。

这一路修行,湖南抗战惨烈,日军飞机轰鸣,空袭频繁无情。可讲习所喃喃佛音,佛源及40多名学僧不曾退缩,生气勃勃,只为助苦难人民安下乱心,更是诵经度众生。

望声声佛音,能令惊慌无措之民心生希望。

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2)

这一路,铮铮风骨,未曾中断,跨过了历史巨轮。这一年已至1951年。

一介禅师与佛源不期而遇,就此成就佛源不凡佛途。这位禅师即是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

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3)

佛源早已了知老和尚不凡风骨,前往云门寺以此亲近。而虚云老和尚也早已了知这佛源及众僧殊胜壮举。

正可谓,师徒万般佛缘之下,一切顺其自然,虚云之法脉终可传承。

虚云以此传戒,赐予佛源法号妙心,并以一偈盛赞。

妙心胜德不可量,恺志雄能振宗纲。

佛慈梵畅摩诃衍,源远流长法海康。

如此一来,佛源妙心终成云门宗第十三代传法弟子,成就自身。

然而,佛源往后一系列行坐住卧竟让虚云老和尚也不禁心生顶礼。

1953年,佛源大师承载虚云之宏愿,升座云门寺住持,他本可承虚云之传法弟子之殊胜,受一方百姓顶礼供养。殊不知,一系列举止接踵而至,更让虚云情不自禁道出溢美之词:真铁汉,真衲子。

只见得,佛源一番修行举止道尽风骨。

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4)

佛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田劳作,插秧,劈柴,晒谷,打场,收稻,挑粪施肥,搬柴运水成了雷打不动的修行,不曾中断。

他更要求全体僧众皆需实行,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方丈住持,还是普通的学僧,都是一视同仁。

这即为农禅并举,以寺养寺,自给自足。这更是把“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清规在此落实的井井有条,成了众僧之信念。

就如他之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去不易,禅之僧者本应度众生,自当自给自足,岂能让众生供养之理。

这一住持之位,虽为住持,却为日日田地中汗如雨下的一介农僧罢了。

这一挥洒,如如不动,又是匆匆几十载,成了他身为住持的修行之道。

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5)

这一年,已至1982年,一介禅师已成老僧,此时的云门寺中各殿宇更成了残殿危房,摇摇欲坠。

而这一老僧竟一肩挑起云门振兴之重任。日夜鞠躬尽瘁,亲身亲为,一砖一瓦,看得众生于心不忍。

随即,大雄宝殿,禅堂,法堂,虚云纪念堂等各大庙堂拔地而起。

这一切,只为报虚云师恩……

而他的壮举却仍未停歇。重振了云门寺,更要致力于僧才培育。随即,云门寺佛学院相继成立。

而佛源老僧仅寥寥三点学院要求,可谓将自身风骨融于学院生活,学院生活更融于丛林禅风之中,引得众学僧心生敬意。

“好好学习,教理并入实修,方可成大道。”

一,学僧修学期间需常住丛林生活,坚持过堂,出坡,坐香,上殿等佛事活动。

二,万卷经藏,浩瀚佛理皆需落实到实修之上。报恩,度众生即是学佛唯一的目的。

三,佛学院不只是研究佛学的学术机构,更应纳入禅宗丛林的整体管理之中。

这一番要求,道尽实修之要,道尽佛源心之宏愿:一切皆以禅宗丛林生活实修为旨要,以此普度众生。只有了知众生之苦,才可度众生之苦。

直至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四日,佛源老和尚于南岳祝圣寺举办传戒法会,七百三十八人受戒。

不乏诸多学僧向法师询问心中困惑:“大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

怎想知,没有了千般神迹,没有了万般深奥妙语,故作神秘。有的竟是佛源平常的令人不敢置信的极简开示。

然而,这寥寥开示法语与日常相融,却如字字真言,令芸芸众生不禁赞叹:“他道尽了何为真正的佛法。是为人间活佛。听他一席话,我心生顿悟。”

真正的佛法应当是对机说法的,‬就如烧锅炉一样,不要浪费,要常常检查,不要把锅炉烧爆炸了,这即是佛法。又或者是小孩子不要睡懒觉,要好好读书,也是佛法。你们学画画,学写字书法,陶冶情操,弘扬文化道德正能量,也是佛法。向官员说一句“祝你升官发财”对拜神求佛的百姓说一句“菩萨定会保佑你”也是对机的说法。

明心见性,认识自己是谁,摒弃不好的杂念,常常审查自己,就是属于自己的修行了。

正确的玄祖之道(凡人如何顿悟云门宗大祖)(6)

“那大师,什么是烦恼呢?”一居士向佛源发问。

佛源又是寥寥一言,说尽了妙理:“你觉得南华寺好还是云门寺好?”

居士随即回答:“当然云门寺好。”

佛源随即双眼盯着居士:“这就是烦恼!”

居士恍然大悟,原来有了比对评判,烦恼即会升起了,而不评判,不对比,即是真正的佛法。

更有一僧人,久闻佛源殊胜壮举,专门不远万里前来参拜,更准备了众多心中困惑想要求教。第二天清晨,这一僧人见佛源大师正拄着拐杖走来,随即展开法具诚心俯身跪拜。

没想到,接下来,佛源一番行为竟令他不敢置信,大惊失色。

正当佛源走近时,僧人的法具恰好落在了杖上。

只见得啪的一声!佛源竟将僧人法具一挑,扔出了好远。随即大喝一声“拜什么拜!”

这一番情形,看得众人目瞪口呆,惊得僧人哑口无言,脑海一片空白。只得赶快捡起法具,退下。

后来有僧人赶忙问道:“你不是有问题要问大师么?”

怎想到,这僧人竟若有所悟,赶忙说道:“大师真是大善知识,这一棒喝,我满脑子的问题全没了。”

原来,在佛源刻意的棒喝之下,只为一举打破所有的有形困惑,只为道出:世上本无困境疑问,只是庸人自扰之。

这即是佛源妙心禅师的一生风骨,他将禅法融于行坐住卧间,平常生活中,雷霆棒喝下,甚至吃饭穿衣,耕田种地下,令学徒瞬然了悟当下奥妙,更沿承农禅风骨。实为一代大德。

或许,人间大任终有完成之日,一代大德终需当下归位。2009年2月23日,佛源老和尚在云门山大觉禅寺安详示寂,享年87岁。

以此顶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